關鍵詞 元神紊亂;亞健康;臨床特征;調治
1 概念
元神紊亂又稱之為腦神經紊亂、自主神經紊亂,是指由于長期精神緊張,心理壓力過大,以及生氣和精神受到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組癥狀群。腦神經功能紊亂是一種常見病,遍及世界各地,居各種神經官能癥的首位。
元神為腦髓功能的總括,是“神”最重要部分,主宰人的生命。元神囊括著腦髓的運動、感覺、生命活動等重要功能,主宰著人的生命。元神紊亂又稱之為自主神經紊亂,勢必發生亞健康的繁多臨床癥狀
2 病因病機
自主神經紊亂的內因有性格內向、孤僻、情緒不穩定等性格缺陷;外因多是持久強烈精神刺激,如家庭糾紛、戀愛挫折、事業失敗或人際關系緊張,持久的腦力、體力勞動,睡眠不足等。在外界因素長期作用下,高級神經中樞過度緊張,因而導致中樞和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當人們面臨各種困難時,個人易患因素、社會兇險因素及心理問題等多重因素均可使人產生應激反應,能通過神經內分泌改變引起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自主神經系統在生理上由大腦皮質神經進行支配和調節。正常情況下大腦皮質的興奮、緊張交替進行,協調一致。大腦是人情感、思維的主體,當外界的情志刺激因素強度過大,或持續時間過長,進而導致大腦皮質的部分區域過度興奮,統一協調功能失常,致使大腦的血管緊張痙攣,血行緩慢瘀滯,進一步導致大腦供血不足,腦細胞低氧,代謝廢物淤積,從而使大腦神經調節能力下降。由于大腦皮質對自主神經系統的統帥作用,大腦這一司令部混亂常導致自主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如出現胸悶、憋氣、心慌、瀕死感等心臟神經癥;胃痛、胃脹、嘔吐、腹瀉等胃腸神經癥;其他如頭痛頭暈、失眠、健忘、皮膚發麻、皮膚發癢、痛經等千奇百怪的臨床癥狀。其特點首先是無明顯器質性改變,其次病情加重或反復,常伴隨焦慮、緊張、憂郁等情緒變化,一般按冠心病、胃炎等器質性疾病治療常無效。臨床上病人常有頭暈眼花、頭皮和肢體麻木及口誤增多、視力惡化、健忘等腦缺血和低氧的表現。另外從臨床治療情況看,通過激光血管照射改善大腦血液循環,針灸百會、印堂、太陽等調節大腦神經血流可獲得滿意臨床療效,這些都從不同側面證實了大腦缺血、低氧是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病理基礎。
失眠引起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是由于大腦皮質的內抑制下降,神經易興奮,睡眠時不易引起廣泛的抑制擴散,難以入睡或不夠深沉,容易驚醒或睡眠時間太短,或醒后又難以再睡。長期如此,勢必形成頑固性失眠。失眠后白天頭昏腦脹,精神萎靡,使學習、工作效率低下,病人深感痛苦。到了晚上又擔心失眠。從而,因焦慮而失眠,由失眠而焦慮,互為因果,反復影響,終為神經官能癥的失眠癥。
腦髓是指顱腔內腦的髓質。《靈樞·經脈》:“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腦髓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主要部分,位于顱腔內。人腦有神經細胞140~200億,在出生時就是已經分化的細胞,不可能再進行分裂繁殖,其數量隨年齡增加或種種有害因素只可能減少,不可能增加。膠質細胞約兩千億個,為神經細胞10倍,主要是維持神經細胞良好的外環境。神經細胞(神經元)減少主要由神經細胞凋亡(程序性細胞死亡)或壞死性死亡所致。細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條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結束其生命,最后細胞脫落離體或裂解為若干調亡小體,而被其它細胞所吞噬。
大腦分為髓質和脊髓神經,是生命中樞所在地。腦神經紊亂又稱元神紊亂,最具代表性為自主神經失調癥。本癥遍及世界各地,居各種神經官能癥的首位。由腦和脊髓發出內臟神經,主要分布在內臟,控制與調協內臟、血管、腺體等功能。不受人意志支配。人體在正常情況下,交感和副交感神經處于相互平衡制約中,當平衡被打破,即可出現諸多功能障礙。腦髓(元神)紊亂所表現的亞健康癥狀,屬中醫學“治未病(亞健康)”范疇。
自主神經中樞部分包括,大腦皮質下丘腦腦干的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核團,以及脊髓各階段側角區,大腦皮層各區均有自主神經的代表區,如旁中央小葉與膀胱及肛門括約肌功能,有關枕葉,與瞳孔,島葉與內臟活動,有關丘腦前區為副交感神經代表區,后區為交感神經代表區,下丘腦與糖水鹽脂肪代謝和體溫,睡眠,呼吸,血壓調節等均有密切關系。
自主神經系統的中樞從脊髓直到大腦皮層的各個水平都有調節與控制自主性功能的中樞,都能影響交感與副交感神經活動。在下丘腦似乎集中著那些專門影響交感活動的神經元,因此下丘腦被稱為自主神經系統的頭(神經)節。由于下丘腦還有重要的控制內分泌活動的功能,所以下丘腦又是內分泌的重要整合中樞,邊緣系統包括海馬、隔區、扣帶回、杏仁核等,是自主神經系統的更高級中樞。但對各級水平的中樞神經元之間的詳細組構方式及其作用路徑和機制,均有待深入研究。
自主神經系統外周傳出神經能調節內臟和血管平滑肌、心肌和腺體的活動。可分為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兩部分。在某些情況下,可通過間接途徑控制或影響內臟活動。情緒緊張、疼痛或損傷等情況有特別明顯的自主性反應。
自主神經系統遞質均為乙酰膽堿。在腸胃道的肌肉神經叢中遞質可能是嘌呤核苷酸。
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特點有不受意志控制;雙重支配;拮抗作用;緊張性效應;應激反應;情緒調控。
3 元神紊亂臨床表現
3.1 元神功能紊亂,最具代表性為自主神經失調癥,主要癥狀為 亞健康狀態的表現。(1)與精神易興奮相聯系的精神易疲勞表現為聯想回憶增多,腦力勞動率下降,體力衰弱,疲勞感等。(2)情緒癥狀表現為煩躁、焦慮、情緒不穩、多慮、多疑、多怒、緊張恐懼、坐立不安、心神不定等情緒癥狀。(3) 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失眠、 夢多、容易疲勞、精神不振、記憶減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反應遲鈍等癥狀。(4)頭部不適感 緊張性頭痛,頭部重壓感、緊束感等。(5)內臟功能紊亂有胃脹、腸鳴、便秘或腹瀉;心悸、胸悶、氣短、肢體癱軟、乏力、瀕死感;低熱;皮膚劃痕征陽性;女子月經不調,男子遺精、陽痿等。(6)元神紊亂還可以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如沒有食欲,進食無味,腹脹,惡心,打嗝,燒心,胸悶氣短,喜長嘆氣,喉部梗噎,咽喉不利,有的患者表現頭痛,頭昏,頭憋脹,沉悶,頭部有緊縮感重壓感,頭暈麻木,兩眼憋脹,干澀,視物模糊,面部四肢憋脹難受,脖子后背發緊發沉,周身發緊僵硬不適,四肢麻木,手腳心發熱,周身皮膚發熱,但量體溫正常,全身陣熱陣汗,或全身有游走性疼痛,游走性異常感覺等癥狀。(7)元神紊亂患者常以自覺癥狀為主,雖然做過多次檢查,但結果往往都比較正常,什么病也查不出來,長久治療無效或療效不高,通過調治自主神經,癥狀很快消失。
3.2 檢查 臥立試驗-平臥位計數1分鐘脈搏,然后起立后再計1分鐘脈搏。由臥位到立位脈搏增加10-20次為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由臥位到立位若減少10-20次為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
5 元神紊亂的調治
調治原則:(1) 充足睡眠,早睡早起。(2) 勞逸結合,不可過勞。(3) 愉悅心情,放松身心。(4) 加強鍛煉,運動適量。(5) 戒煙限酒,平衡營養。(6) 中藥調治,堅持長久。
5.1 一般調治
5.1.1 增強腦力活動 古人主張博學強記,博學可以增強記憶,強記又可以促進博學,二者相輔相成。實踐證明,腦力活動可以防病延年,預防老年性癡呆,尤其是年輕時的腦力活動對人體壽命的影響更大。
5.1.2 調節大腦狀態 清晨到戶外散步或運動,呼吸新鮮空氣,都可以充分喚醒尚處于抑制狀態的神經與肌肉。在大腦疲勞時,聽一下音樂,或觀賞一下綠草紅花、藍天白云,也有利于松弛緊張的大腦,做到勞逸結合。
5.1.3 節欲健腦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主要生髓,通于腦,腦為髓海。腦為元神之府,腦髓不足則頭暈耳鳴,目無所視。'大腦的活動有賴于腎精的充養,節欲可養精,養精才能健腦養神,延緩大腦衰老;反之,性生活過度,則傷精耗神,未老先衰,頭腦昏沉,智力減退,精神委靡,百病叢生。
5.1.4 食補健腦 專家指出,各種脂質、蛋白質、糖類、維生素等,都是大腦日常必需的食糧。比較好的補腦食品有核桃、黑芝麻、花生、豆制品、玉米、小米、大棗、南瓜子、蜂蜜、海藻類、魚類、母乳等。
5.1.5 多動手指 俗話說“心靈手巧”,是有一定道理的。醫學研究證明,手指功能的技巧鍛煉可促進思維,健腦益智。手托兩個鐵球或兩個核桃,不停地在手中轉動,長期堅持有良好的健腦作用。
5.1.6 按摩頭頂 多做頭部按摩,可促進大腦血液循環,延緩大腦衰老。十指從發際到發根,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做直線按摩;最后,兩拇指在太陽穴,用較強的力量做旋轉按摩,先順時針后逆時針。上述按摩,各進行18~36次,早晚各1次。長年堅持,可收到提高智力、養神健腦的效果,對于神經衰弱患者更有益處。
5.2 辨證論治
元神紊亂的病機演變規律:氣機郁滯→氣滯血瘀→氣痰互結→氣郁火亢→火熱損陰→陰損及氣(陽)→氣(陽)陰兩虛,元神失調縱貫始終。筆者數年來在研究百余則相關處方基礎上,自擬“調神方”系列,獲取較好療效。分型辨證如下:
5.2.1 氣機郁滯證 癥狀有納差噯氣或納強多食,胸脅脹痛,串痛游走無定處,大便不爽,苔薄白或薄膩,脈弦。治法:行氣解郁、調理元神。擬方:佛櫞調神方(佛手、香櫞、百合花、合歡花、遠志、菖蒲、夜交藤、炒柏棗仁、琥珀、甘草)
5.2.2 氣滯血瘀證 癥狀有失眠頭痛,健忘或脅肋脹痛,或身體某部有發熱或麻痛感,舌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苔白,脈弦或澀。治法:行氣活血、調理元神。擬方:郁芎調神方(郁金、川芎、百合花、合歡花、遠志、菖蒲、夜交藤、炒柏棗仁、琥珀、甘草)
5.2.3 痰氣郁結證 癥狀有咽中有物梗塞,吞吐無耐飲食,苔白膩,脈弦滑。治法:祛痰行氣、調理元神。擬方:星蔞調神方(膽南星、瓜蔞、百合花、合歡花、遠志、菖蒲、夜交藤、炒柏棗仁、琥珀、甘草)
5.2.4 氣郁化火證 癥狀有急躁易怒,口干苦、少寐頭痛,舌紅苔黃,脈弦數。治法:行氣瀉火、調理元神。擬方:丹梔調神方(丹皮、梔子、百合花、合歡花、遠志、菖蒲、夜交藤、炒柏棗仁、琥珀、甘草)
5.2.5 火熱損陰證 癥狀有頭暈耳鳴、口咽干燥、腰腿酸軟,舌紅少苔,脈細。屬陰精虧虛證。治法:滋陰健腦,調理元神。擬方:二地調神方(熟地、生地、百合花、合歡花、遠志、菖蒲、夜交藤、炒柏棗仁、琥珀、甘草);兼見煩躁易怒,少寐心悸,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屬陰虛內熱證。治法:滋陰降火,調理元神。擬方:知柏調神方(知母、黃柏、百合花、合歡花、遠志、菖蒲、夜交藤、炒柏棗仁、琥珀、甘草)。
5.2.6 陰損及氣(陽)證 癥狀有心悸氣短、納呆食少、腹脹腹瀉、便溏不爽、四肢乏力,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屬氣虛證。治法:補氣,調理元神。擬方:參精雙調方(西洋參、黃精、百合花、合歡花、遠志、菖蒲、夜交藤、炒柏棗仁、琥珀、甘草)。兼見畏寒肢冷、少腹脹滿、尿清便溏,舌淡苔白,脈細弱。屬陽虛內寒證。治法:溫陽調神。擬方:附桂調神方(制附子、肉桂、百合花、合歡花、遠志、菖蒲、夜交藤、炒柏棗仁、琥珀、甘草)
5.2.7 陰陽兩虛證 癥狀有嗜臥少動、心煩驚恐、心悸失眠、畏寒肢冷、面色蒼白、納呆便溏、男性陽痿早泄、婦女帶下清稀、舌質淡胖或邊有齒痕,苔白,脈沉細。屬陰陽兩虛證。治法:溫陽益陰、調理元神。擬方:男性選參仙雙調方(西洋參、仙靈脾、百合花、合歡花、遠志、菖蒲、夜交藤、炒柏棗仁、琥珀、甘草)。女性選巴參雙調方:(巴戟天、元參、百合花、合歡花、遠志、菖蒲、夜交藤、炒柏棗仁、琥珀、甘草)
5.3 驗方調治 ①復方蒺藜茶劑(潼蒺藜、石菖蒲、肉蓯蓉、遠志、合歡皮、蓮子心);②復方女貞茶劑(女貞子、石菖蒲、葛根、遠志、合歡皮、蓮子心);③復方潼貞茶劑(潼蒺藜、女貞子、石菖蒲、遠志、合歡皮、蓮子心)。此上方長期久用當茶飲,對神經衰弱又稱元神紊亂有較好療效。
5.4 修煉治未病(亞健康)功法。(見以治未病理論探討中西醫結合調治腦髓功能紊亂章節)
6 西藥治療
6.1 調整自主神經功能藥物常用谷維素20-50毫克,每天3次。維生素B1 20毫克,每天3次。
6.2 對癥治療 心慌用心得安及地西泮(安定);出汗過多可用中成藥玉屏風顆粒劑或牡蠣散;神經性尿頻用中成藥縮泉丸或三金片;胃腸功能紊亂可用復合維生素B片或多酶片;睡眠障礙者可在睡前服用地西泮5毫克或利眠寧10毫克;其他尚可酌情選用地西泮5毫克,2次/天;阿普唑侖0.25毫克,3次/天;艾司唑侖1-2毫克,2-3次/天;依普福辛0.15克/天,連用7-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