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
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猶難之。”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
一味地好勇斗狠、恃強凌弱的人必定招來殺身之禍;柔弱謙下、不逞強好勝的人常立于不敗之地。
“敢”,害人害己; “不敢”, 利人利己。前者為天道所不容,誰知道什么原因?
天道從來不爭高下,卻不爭而善勝;從來默默無聲,而它的規律就是最好的回應;從來不發號令,而萬物卻自動歸于它的麾下;坦然而善謀,使天地間的一切都井井有條。
它宛如一張廣大無邊、威力無比的天網,網孔雖然稀疏,卻不會有漏網者。
老子本章的主題是說勇敢。在老子看來,“勇”和“敢”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從老子“慈故能勇”(67章)的論述來看,老子對“勇”是持肯定態度的,他贊揚那種勇敢地庇護天下眾生的大愛之心。
老子此處所說的勇,不是逞一時之氣而膽大妄為不計后果的匹夫之勇。可老子對于“敢”則是持否定態度,他說“不敢為天下先”,“不敢為主而為客”,“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老子這一系列的“不敢”,說的都是以弱勝強,以柔克剛之道。
立天之道,曰陰曰陽,立地之道,曰柔曰剛,立人之道曰仁曰義!概天之道,無陽施政,陰無以顯,無陰顯象陽無以成,地之道無剛則柔無以依附,無柔則剛無以制化,人之道,無仁則義無所從,無義則仁無所歸。
仁者,直也,以公心為私心,視萬物為己出,義者,扶也,立私心以奉公,視仁者為父母!財富可以掠奪,權力可以武力獲取!唯有人的正直品德和能力屬于自己,不可強奪,固立人之道在仁義。
若人不扶仁道,不支持遵從那些仁德而無私心的人來主持正義。
則利欲動心之下,爭權奪利之心一起,天下間人人效仿,互相爭斗掠奪,這世界便是人間地獄!
最終不過各自風光三五年,冤冤相報,走向毀滅,沒有一個贏家!固圣人說仁者無敵,德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