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是一顆心最好的歸宿。
一,心靜生智慧
面對突發的事情,人很容易失去理智、亂了方寸,從而做出許多錯誤的決定。但前方越是障礙重重,越要保持內心的寧靜。曾國藩說:“心靜則體察精,克治亦省力。”意思是,心靜下來,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質,觀察到一些小細節,從而省時省力地處理好事情。是的,唯有靜下心來,才能推開眼前的迷霧,讓人豁然開朗。心靜了,才能看清事情的本質,做出正確的判斷,才能化險為夷,繼續從容地前行。水只有靜下來,才能清晰地映照世界。心,只有靜下來,才能清醒地看待事物。
心靜如水,是人生最美的狀態。
二,心靜生福氣
人生路上,常常會有很多十字路口出現在我們眼前,如果心亂神迷,抵抗不住某些誘惑,就容易誤入歧路,迷失方向。一個人行走于世間,若腳步匆忙,沒有足夠的定力,就很難經得起生活的考驗。而這種定力,來源于一顆平靜的心。如果心靜得下來,那么就能不忘初衷,看到生活的本真之處。平靜的心,讓人走得更穩,走得更遠。世界繁華萬千,而人心終究有限,裝下了欲望,就裝不下其他。生活本身是喧雜的,難的是以一顆平靜的心,過靜好的生活。讓內心沉靜下來,縱世間萬般浮華的誘惑,也不為所動、默默耕耘。
懂得靜待花開,篤定地前行,相信終能抵達自己想要的生活。
三,心靜得自在
生活不順心的時候,人們總感到心慌,坐立不安,做事也丟三落四。原以為找一個僻靜的地方,心就能靜下來。卻發現,還是有些瑣碎的事攪得自己心煩意亂。其實,將心態放寬了,讓內心變得平和,生活便會順心。
正所謂:“人心能靜,雖萬變紛紜亦澄然無事。不靜則燕居閑暇,亦憧憧亦靡寧。靜在心,不在境。”心若靜,身處鬧市也覺得安寧;心若不靜,身處山野仍感喧囂。心若靜,任風雨變幻,不能奈我何;心若不靜,縱歲月靜好,亦思緒萬千。
我們總以為,只有順利得意之時,內心才能得到片刻的安寧。其實不然,真正的靜謐,就在于自己的內心。心靜的人,無論到哪,都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居住在喧鬧小樓里的陸游,聽著接連不斷的雨聲和吆喝聲,心中仍感到無比地安閑自在。居住在陋室里的劉禹錫,面對生活的種種冷遇,依舊能靜守己心,自得其樂。
當我們走到人生的泥濘坎坷之處時,也別忘了以一顆恬淡平和的心,面對紛繁浮華的點點滴滴,感受“心無波瀾,清風徐來”的愜意。
一念天地闊,心靜萬事輕。靜得下心的人,是大智若愚的,是沉著穩重的,是自在逍遙的。對待困難,他們游刃有余;對待誘惑,他們不忘初心;對待生活,他們從容自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