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名醫(yī)經方醫(yī)案(2——2)


1、特征癥狀:嘔吐呃逆,飲食不得下咽,口不渴。

2、主要癥狀(痰濁證):胸脅脹滿、短氣,或脘痞不舒,納呆。
3、可伴隨癥狀:或者下利,或者身黃、目黃而小便不黃。
4、舌苔脈象:舌質淡,或舌體胖大,舌苔白厚膩,脈沉或者弦
滑。
[條文薈萃]
嘔家本渴,渴者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故也,小半夏湯
主之。(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28)
黃疸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jié)M而喘,不可除熱,熱除必
噦,噦者,小半夏湯主之。(金匱要略。黃疸病脈證并治第十
五。20)
諸嘔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湯主之。(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
病脈證治第十七。12)
96. 枳實芍藥散證方證標準
1、特征癥狀:腹或者脅部脹滿而痛。
2、主要癥狀(煩證):煩滿不得臥,小便微黃。
3、可伴隨癥狀:或者煩躁易怒,或者腹脹納少,或者腹痛則
瀉,瀉后痛減,或大便略干結難解,或者婦人少腹痛,惡露不
盡。

4、舌苔脈象:舌質淡,舌苔薄白或者微黃,脈沉或者弦滑。
[條文薈萃]
產后腹痛,煩滿不得臥,枳實芍藥散主之。(金匱要略。婦人產
后病脈證治第二十一。4)
師曰:產婦腹痛,法當以枳實芍藥散,假令不愈者,此為腹中有
干血著臍下,宜下瘀血湯主之;亦主經水不利。(金匱要略。婦
人產后病脈證治第二十一。5)
97. 金匱腎氣丸證方證標準
1、特征癥狀:(1)消渴證:小便多,口渴明顯者;(2)水飲
證:小便不利,胸脅脹滿、短氣,少腹不仁,腰酸或者腰痛,或
可見到心下痞滿、心悸或者心下悸動或者臍下悸動、或眩暈;
(3)肢體萎痹證:四肢萎軟無力,或者麻木不仁。
2、主要癥狀(少陰病):素來怕冷,以胸背部尤甚,常常自覺困倦
感。
3、可伴隨癥狀:或者自下利,或者便秘
4、舌苔脈象:舌質淡,或舌體胖大,舌苔白滑,脈沉緊或者微
細無力。
[條文薈萃]

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丸主之。(金匱要
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15)
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術甘湯主之(方見上);腎
氣丸亦主之(方見腳氣中)。(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
第十二。17)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方見
腳氣中)。(金匱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并治第十三。
4)
問曰:婦人病,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者,何也?師
曰:此名轉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則
愈,宜腎氣丸主之。(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
19)
崔氏八味丸 治腳氣上入,少腹不仁。(金匱要略。中風歷節(jié)病脈
證并治第五。附方)
98. 豬苓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征癥狀:(1)水飲證:嘔吐或者咳喘,或者胸脅脹滿、短
氣或腹?jié)M或胃腸間水聲轆轆或心下痞滿,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動,
或者頭面、肢體浮腫。(2)淋證:發(fā)熱或者見有灑淅惡寒,小
便不利(尿頻、尿急),血尿,小便淋漓澀痛。(以熱淋或者血
淋多見)
2、主要癥狀(陽明輕證):小便黃,心中煩躁,口渴(非口干
舌燥等白虎加人參湯證),自汗出,不惡寒,反惡熱,手足心
熱。以上癥狀,但見一兩個即可。

3、可伴隨癥狀:便秘或者腹瀉。
4、舌苔脈象:舌質紅,舌苔滑,脈浮數,或滑。
[條文薈萃]
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jié)M而喘,發(fā)熱汗出,不惡寒,
反惡熱,身重。若發(fā)汗則躁,心憒憒,反譫語。若加燒針,必怵
惕煩躁,不得眠;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
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 若渴欲飲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
參湯主之。 若脈浮發(fā)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
(223)
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豬苓湯
復利其小便故也。(224)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
之。(319)
脈浮發(fā)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金匱要略。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并治第十三)
豬苓湯:
豬苓(去皮) 茯苓 澤瀉 阿膠 滑石(碎,各一兩)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阿膠烊消。溫
服七合,日三服。
99. 防己茯苓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征癥狀:四肢浮腫,甚者四肢聶聶動,或者身體困重,兼
有手足麻木不仁或者發(fā)涼,汗出。
2、主要癥狀(水飲證):小便不利,或者胸脅脹滿、短氣或腹

滿或胃腸間水聲轆轆或心下痞滿,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動,或者頭
暈。
3、舌苔脈象:舌質淡,或舌體胖大,舌苔白滑或者厚膩,脈
浮,或沉弦。
[條文薈萃]
皮水為病,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防已茯苓湯
主之。(金匱要略。水氣病。22)
師曰:病有風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黃汗。風水,其
脈自浮,外證骨節(jié)疼痛,惡風;皮水,其脈亦浮,外證胕腫,按
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當發(fā)其汗;正水,其脈沉
遲,外證自喘;石水,其脈自沉,外證腹?jié)M不喘;黃汗,其脈沉
遲,身發(fā)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不愈,必致癰膿。(金匱要
略。水氣病。1)
太陽病,脈浮而緊,法當骨節(jié)疼痛,反不疼,身體反重而酸,其
人不渴,汗出即愈,此為風水。惡寒者,此為極虛,發(fā)汗得之。
渴而不惡寒者,此為皮水。身腫而冷,狀如周痹,胸中窒,不能
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為黃汗,痛在骨節(jié)。咳而喘,不渴
者,此為脾脹,其狀如腫,發(fā)汗即愈。然諸病此者,渴而下利,
小便數者,皆不可發(fā)汗。(金匱要略。水氣病。4)
100. 真武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征癥狀:心下悸,頭眩,身潤動,腹痛。四者其中之一。

2、主要癥狀(少陰病+水飲證):(1)少陰?。核貋砼吕洌孕?
背部尤甚,常常自覺困倦感;(2)水飲證:小便不利,或者胸
脅脹滿、短氣或腹?jié)M或胃腸間水聲轆轆或心下痞滿,或者頭面、
肢體浮腫。
3、可伴隨癥狀:(1)桂枝湯輕證:發(fā)熱汗出,惡風寒、頭痛
(或者頭暈)項強,鼻鳴,鼻塞流清涕。以上癥狀,但見一兩個
即可。(2)或者咳喘,或者嘔吐,或者小便數,大便硬,或者
小便不利,而下利,或者腰痛。
4、舌苔脈象:舌質淡,或舌體胖大,舌苔白滑,脈沉或者微細
無力。
[條文薈萃]
太陽病發(fā)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fā)熱,心下悸,頭眩,身潤動,
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82)
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
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
嘔者,真武湯主之。(316)
真武湯:
茯苓 芍藥 生姜(切,各三兩) 白術(二兩) 附子(炮,去皮,
破八片,一枚)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101. 茯苓四逆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征癥狀:口渴煩躁而納差,乏力,少氣懶言。

2、主要癥狀(少陰病+水飲證):(1)少陰?。核貋砼吕?,以胸
背部尤甚,常常自覺困倦感;(2)水飲證:小便不利,或者胸
脅脹滿、短氣或腹?jié)M或胃腸間水聲轆轆或心下痞滿,或心悸或者
心下悸動或者臍下悸動。
3、可伴隨癥狀:或者頭眩,身潤動,或者小便不利,而下利,
或者腹痛。
4、舌苔脈象:舌質淡,或舌體胖大,舌苔白滑,脈沉或者微細
無力。
[條文薈萃]
發(fā)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69)
茯苓四逆湯:
茯苓(四兩)人參(一兩) 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
枚) 甘草(炙,二兩) 干姜(一兩半)
102. 芪芍桂酒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征癥狀(水氣表證):身體腫重,如有物在皮中狀。
2、主要癥狀(里熱輕證):汗出,口干口渴,小便黃。
3、可伴隨癥狀:出黃汗,色如黃柏汁(有陽黃之癥),或腹
滿;或者太陽輕證:發(fā)熱惡風寒,鼻鳴,鼻塞流清涕(以上癥
狀,見一兩者即是)。
4、舌苔脈象:舌質淡或紅,舌苔黃,脈沉。
[條文薈萃]

問曰:黃汗之為病,身體腫(一作重),發(fā)熱汗出而渴,狀如風
水,汗沾衣,色正黃如藥汁,脈自沉,何從得為之?師曰:以汗
出入水中浴,水從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湯主之。
     黃芪芍桂苦酒湯方
  黃芪五兩 芍藥三兩 桂枝三兩
  右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溫服一
升,當心煩,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煩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
(一方用美酒額代苦酒)。
103. 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征癥狀(痰濁寒證):咳喘不能平臥,咳吐涎沫,色白而
多,胸膈痞滿。
2、主要癥狀(桂枝湯證):汗出,發(fā)熱惡風寒、頭痛或者頭
暈,鼻鳴,鼻塞流清涕。
3、可伴隨癥狀:眩暈、嘔吐、心悸。
4、舌苔脈象:舌質淡,舌苔白膩,脈浮滑或緩滑。
[條文薈萃]
《千金》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 治肺痿吐涎沫。
  桂枝三兩 生姜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枚 皂莢二枚(去皮子炙
焦)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微火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104. 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苓桂味甘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征癥狀:(1)咳嗽逆證:咳嗽、氣喘,咯痰清稀。(2)
沖氣證:氣從小腹上沖胸咽,因復下流陰股,其面翕熱如醉狀,
時復冒。
2、主要癥狀(水飲證):腹部滿柔軟、胸脅脹滿,或胃腸間水
聲轆轆,小便不利,或浮腫傾向,或心悸。
3、可伴隨癥狀:(1)桂枝湯證輕癥:發(fā)熱汗出,惡風寒、頭痛
(或者頭暈)項強,鼻鳴,鼻塞流清涕。以上癥狀,但見一兩個
即可;(2)或者多唾口燥,但不飲水。
4、舌苔脈象:舌質淡,或舌體半大,舌苔白滑,脈沉緊或沉
滑,或脈弦,或兼??;或者寸脈沉,尺脈微。
[條文薈萃]
青龍湯下已,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小腹
上沖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熱如醉狀,因復下流陰股,小便難,
時復冒者;與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治其氣沖。(金匱要略。痰
飲咳嗽病。32)
桂苓五味甘草湯方
  茯苓四兩 桂枝四兩(去皮) 甘草三兩(炙) 五味子半升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溫服
105. 苓甘五味姜辛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征癥狀(咳嗽逆證):咳嗽、氣喘,胸脅脹滿明顯,遇冷
更甚,咯痰清稀量多色白。

2、主要癥狀(水飲證):腹部滿柔軟或胃腸間水聲轆轆,小便
不利,或浮腫傾向,或心悸,或眩冒。
3、可伴隨癥狀:或者口燥,但不飲水。
4、舌苔脈象:舌質淡,或舌體半大,舌苔白滑,脈沉緊或沉
滑,或脈弦。
[條文薈萃]
沖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滿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湯去桂,加干
姜、細辛,以治其咳滿。(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37)
苓甘五味姜辛湯方
  茯苓四兩 甘草三兩 干姜三兩 細辛三兩 五味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
106.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征癥狀(咳嗽+嘔逆證):咳嗽、氣喘,胸脅脹滿明顯,遇
冷更甚,咯痰清稀量多色白,眩暈嘔吐,嘔吐白痰。
2、主要癥狀(水飲證):腹部滿柔軟或胃腸間水聲轆轆,小便
不利,或浮腫傾向,或心悸。
3、可伴隨癥狀:或者口燥,但不飲水。
4、舌苔脈象:舌質淡,或舌體半大,舌苔白滑或者白膩,脈沉
緊或沉滑,或脈弦。

[條文薈萃]
咳滿即止,而更復渴,沖氣復發(fā)者,以細辛、干姜為熱藥也。服
之當遂渴,而渴反止老,為支飲也。支飲者,法當冒,冒者必
嘔,嘔者復內半夏,以去其水。(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38)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湯方
  茯苓四兩 甘草三兩 細辛二兩 干姜二兩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107.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征癥狀(咳喘逆證+水腫證或肢痹證):咳嗽、氣喘,胸脅
脹滿明顯,遇冷更甚,咯痰清稀量多色白,頭面、肢體浮腫或者
肢體厥冷,疼痛。
2、主要癥狀(水飲證):腹部滿柔軟或胃腸間水聲轆轆,小便
不利,或眩暈嘔吐,嘔吐白痰,或心悸。
3、可伴隨癥狀:或者口燥,但不飲水。
4、舌苔脈象:舌質淡,或舌體半大,舌苔白滑,脈沉緊或沉
滑,或脈弦。
[條文薈萃]
水去嘔止,其人形腫者,加杏仁主之。其證應內麻黃,以其人逐
痹,故不內之。若逆而內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虛,
麻黃發(fā)其陽故也。(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39)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湯方
  茯苓四兩 甘草三兩 五味半升 干姜三兩 細辛三兩 半夏半升 杏
仁半升(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開,日三。
108.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黃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征癥狀(咳喘逆證+胃熱證):咳嗽、氣喘,胸脅脹滿明
顯,遇冷更甚,咯痰清稀量多色白,或者黃白相間,面色紅,大
便難(干結)。
2、主要癥狀(水飲證):腹部滿柔軟或胃腸間水聲轆轆,小便
不利,或眩暈嘔吐,嘔吐白痰,或心悸,或者頭面、肢體浮腫。
3、可伴隨癥狀:口燥,但不飲水,或者肢體厥冷,疼痛。
4、舌苔脈象:舌質淡,或舌體半大,舌苔白滑或者有微黃色,
或白膩而兼有黃色,脈略數,沉緊或沉滑,或脈弦。
[條文薈萃]
若面熱如醉,此為胃熱上沖熏其面,加大黃以利之。(金匱要
略。痰飲咳嗽病。40)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黃湯方
  茯苓四兩 甘草三兩 五味半升 干姜三兩 細辛三兩 半夏半升 杏
仁半升 大黃三兩
  右八昧,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
109. 外臺》茯苓飲證方證標準
1、特征癥狀(胃虛證):心下痞滿,納差,乏力,少氣懶言。

2、主要癥狀(水飲證):胸脅脹滿,腹?jié)M或胃腸間水聲轆轆,
小便不利,或眩暈嘔吐,可見有嘔吐白痰,或心悸,或者頭面、
肢體浮腫。
3、可伴隨癥狀:口燥,但不飲水,或飲水不多。
4、舌苔脈象:舌質淡,或舌體半大,舌苔白滑或白膩,脈沉虛
弱。
[條文薈萃]
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消
痰氣,令能食。(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附方)
《外臺》茯苓飲
  茯苓 人參 白術各三兩 枳實二兩 橘皮二兩半 生姜四兩
  右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溫三服,如人行八九里
進之
110. 茯苓杏仁甘草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征癥狀(胸痹證):胸中氣塞(胸悶),短氣(或者喘
氣),可有咳嗽,咯吐涎沫。
2、主要癥狀(水飲證):胸脅脹滿,胃脘部脹滿或胃腸間水聲
轆轆,小便不利。
3、可伴隨癥狀:口燥,但不飲水,或飲水不多。
4、舌苔脈象:舌質淡,或舌體半大,舌苔白滑或白膩,脈沉
弦,或滑。

[條文薈萃]
胸痹,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姜湯亦主
之。(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6)
茯苓杏仁甘草湯方
  茯苓三兩 杏仁五十個 甘草一兩
  右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服(不差,
更服
111. 枳術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征癥狀(水痞重證):(1)自覺癥狀:心下痞脹或疼痛,
身重納差;(2)腹診:視見腹大滿,其形狀可見,按之心下痞
堅,大如盤狀,邊界清楚。
2、主要癥狀(水飲證):胃腸間水聲轆轆,或呃逆噫氣,小便
不利。
3、可伴隨癥狀:口燥,但不飲水,或飲水不多。
4、舌苔脈象:舌質淡,或舌體半大,舌苔白滑或白膩,脈沉
弦,或滑。
[條文薈萃]
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枳術湯主之。(金匱要
略。水氣病。30)
枳術湯方

  枳實七枚 白術二兩
  右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腹中軟,即當散

112. 澤瀉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征癥狀(冒眩證):頭暈目眩,甚至視物旋轉,如坐舟車
之中,甚者可有嘔吐,見有嘔吐白痰。
2、主要癥狀(水飲證):胸脅脹滿,腹?jié)M或胃腸間水聲轆轆,
小便不利。
3、可伴隨癥狀:口燥,但不飲水,或飲水不多。
4、舌苔脈象:舌質淡,或舌體半大,舌苔白滑或白膩,脈沉
弦,或滑。
[條文薈萃]
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金匱要略。痰飲咳嗽
病。25)
澤瀉湯方
  澤瀉五兩 白術二兩
  右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
113. 葵子茯苓散證方證標準

1、特征癥狀(淋證):灑淅惡寒,小便不利(尿頻、尿急),
起即頭眩。
2、主要癥狀(水飲證):心下脹滿或胃腸間水聲轆轆,身重。
3、可伴隨癥狀:口燥,但不飲水,或飲水不多。
4、舌苔脈象:舌質淡,或舌體半大,舌苔白滑,脈沉弦,或
滑。
[條文薈萃]
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即頭眩,葵子茯苓
散主之。(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8)
葵子茯苓散方
  葵子一斤 茯苓三兩
  右二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則愈
114. 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征癥狀(暈動證):起則眩暈,平臥則已;頭暈眼花,不
耐久視,久視則昏暗不清晰,或生云翳或赤痛多淚;氣上沖胸,
短氣胸悶;身為振振搖,平素無畏寒者。
2、主要癥狀(水飲證):腹部柔軟而胸脅脹滿,或胃腸間水聲
轆轆,小便不利,或浮腫傾向,痰多色白清稀,或心悸。
3、可伴隨癥狀(桂枝湯證輕癥):發(fā)熱汗出,惡風寒、頭痛
(或者頭暈)項強,鼻鳴,鼻塞流清涕。以上癥狀,但見一兩個
即可。
4、舌苔脈象:舌質淡,或舌體半大,舌苔白滑,脈沉緊或沉

滑,或脈弦,或兼浮。
[條文薈萃]
傷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fā)
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主之。(67)
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術甘湯主之。(金匱要略。
痰飲咳嗽病。16)
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術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
之。(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17)
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
茯苓(四兩) 桂枝(去皮,三兩) 白術 甘草(炙,各二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115. 桂枝去芍藥湯證方證標準
特征癥狀:脈促,胸滿
主要癥狀(太陽證):發(fā)熱,惡寒,或者惡風,自汗,小便清
舌苔脈象:苔白薄
[條文薈萃]
太陽病,下之后,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 (22)
桂枝去芍藥湯

桂枝(去皮,三兩) 甘草(炙,二兩) 生姜(切,三兩) 大棗
(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湯,
今去芍藥,將息如前法。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
116.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證方證標準
特征癥狀:惡寒,脈微
主要癥狀(太陽證):胸滿,自汗,小便清
舌苔脈象:苔白薄
[條文薈萃]
太陽病,下之后,脈促、胸滿者,桂枝去芍藥湯主之。 (22)
桂枝去芍藥湯
桂枝(去皮,三兩) 甘草(炙,二兩) 生姜(切,三兩) 大棗
(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
升。本云桂枝湯,今去芍藥,將息如前法。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
藥加附子湯主之。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桂枝(去皮,三兩) 甘草(炙,二兩) 生姜(切,三兩) 大棗
(擘,十二枚)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117. 桂枝加葛根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征癥狀:項背拘急不利
2、主要癥狀:汗出,口淡不渴,小便清。
3、可伴隨癥狀:(1)津液不足證:以“血”代汗(血證),大
便干結等;
(2)太陽證:惡寒或者惡風、頭痛或者頭暈,身體疼痛,鼻
鳴,鼻塞流清涕。
4、舌苔脈象:舌苔薄白,脈?。ǜ【?,或者浮弱)
[條文薈萃]
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14)
桂枝加葛根湯
葛根(四兩) 桂枝(去皮,三兩) 芍藥(三兩) 生姜(切,三
兩) 甘草(炙,二兩) 大棗(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
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
忌。
118. 桂枝加厚樸杏仁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征癥狀:咳嗽,喘息

2、主要癥狀:汗出,口淡不渴,小便清。
3、可伴隨癥狀(太陽證):惡寒或者惡風、頭痛或者頭暈,身
體疼痛,鼻鳴,鼻塞流清涕。
4、舌苔脈象:舌苔薄白,脈浮(浮緩,或者浮弱)
[條文薈萃]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主之。
(43)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桂枝(去皮,三兩) 甘草(炙,二兩) 生姜(切,三兩) 芍藥
(三兩) 大棗(擘,十二枚)厚樸(炙,去皮,二兩)杏仁(五
十枚,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
汗。
119. 桂枝加附子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征癥狀:(1)冷汗,汗出不止;(2)身體疼痛或者四肢
拘攣,小便難。
2、主要癥狀(桂枝湯證):汗出惡風、頭痛或者頭暈,鼻鳴,
鼻塞流清涕。
3、可伴隨癥狀(少陰證):神疲乏力、嗜睡、平素畏寒肢冷者。
4、舌苔脈象:舌苔薄白,脈弱浮大,或沉遲。
若是桂枝湯證見有少陰證者,此為太陽少陰病(少陰外證),此
時方用桂枝加附子湯。其與麻黃附子細辛湯的區(qū)別在于有無汗

出。
[條文薈萃]
太陽病,發(fā)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
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21)
桂枝加附子湯
桂枝(去皮,三兩) 芍藥(三兩) 甘草(炙,三兩) 生姜
(切,三兩) 大棗(擘,十二枚)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
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湯,
今加附子,將息如前法。
120. 桂枝新加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征癥狀:身體疼痛。
(2)、主要癥狀:痞滿、食欲不振、頭昏、乏力,小便清。
(3)、可伴有癥狀(桂枝湯證):汗出惡風、頭痛或者頭暈,
鼻鳴,鼻塞流清涕。
(4)、舌苔脈象:舌苔薄白,沉遲。
[條文薈萃]
發(fā)汗后,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
加湯主之。 (62)
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

桂枝(去皮,三兩) 芍藥(四兩) 甘草(炙,二兩) 人參(三
兩) 大棗(擘,十二枚) 生姜(四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
湯,今加芍藥生姜人參。
121. 桂枝加桂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征癥狀(氣沖證): 氣從少腹上沖胸咽,呈發(fā)作性,腹中
無形質可查,痛苦不堪。
2、主要癥狀(桂枝湯證):汗出惡風、頭痛或者頭暈,鼻鳴,
鼻塞流清涕,小便清
3、舌苔脈象:舌質淡,舌苔薄白滑。
[條文薈萃]
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fā)奔豚。氣從少腹上沖
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也。
(117)
桂枝加桂湯
桂枝(去皮,五兩) 芍藥(三兩) 生姜(切,三兩) 甘草
(炙,二兩) 大棗(擘,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湯,
今加桂滿五兩。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氣也。
122. 奔豚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征癥狀(氣沖證): 氣從少腹上沖胸咽,呈發(fā)作性,腹中
無形質可查,痛苦不堪。
2、主要癥狀(少陽證):胸痛煩悶,胸脅脹悶,噫逆嘔呃,急
躁易怒,寒熱往來,口苦咽干
3、舌苔脈象:舌質淡或紅,舌苔白黃或微黃,脈弦或弦數
[條文薈萃]
奔豚氣上沖胸,腹痛,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
奔豚湯方
甘草 芎窮 當歸各二兩 半夏四兩 黃芩二兩 生葛五兩 芍藥二兩 生
姜四兩 甘李根白皮一升 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溫服一
升,日三夜一服。
123. 桂枝去芍藥加茯苓白術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征癥狀(水飲停胃證):心下滿微痛,或者胃腸間水聲轆
轆,小便不利但色不黃,無汗。
2、主要癥狀(太陽證):發(fā)熱惡風寒、頭痛(或者頭暈)項
強,鼻鳴,鼻塞流清涕。
3、舌苔脈象:舌質淡,舌苔薄白滑,脈浮緩。
[條文薈萃]
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fā)熱、無汗、心下滿微

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芍藥加茯苓白術湯主之。 (28)
桂枝去芍藥加茯苓白術湯
桂枝(三兩) 甘草(炙,二兩) 生姜(切) 白術 茯苓(各三
兩) 大棗(擘,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小便利則愈。
124.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征癥狀:(1)神志病證:失眠多夢,心悸或怔忡或煩驚,
易驚恐,心神不寧(或心神不定),譫語,或者表情漠然 ;
(2)汗出異常證:盜汗、自汗、半身出汗;(3)水氣證:小便
不利,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
(注意: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證的汗出異常的時候往往已經出現(xiàn)了
神志病證;神志病證或可或無兼有汗出異常證;有時神志病可與
水氣病同見)
2、主要癥狀(少陽證):往來寒熱,胸脅滿悶,默默不欲飲
食,喜嘔,煩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或者耳聾、耳鳴;
3、可伴隨癥狀:(1)陽明俯實輕證:便秘而無承氣湯證,小便
時黃;(2)失精家證:男子失精,女子夢交,也包括了精微物
質長丟失耗盡者;
4、舌苔脈象:舌質紅,或濕潤,舌苔薄黃少津或苔厚黃膩,脈
弦數,或沉緊。
[條文薈萃]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
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107)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柴胡(四兩) 龍骨 黃芩 生姜(切) 鉛丹 人參 桂枝(去皮) 茯
苓(各一兩半) 半夏(洗,二合半)大黃(二兩) 牡蠣(熬,
一兩半) 大棗(擘,六枚)
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內大黃,切如棋子,更煮一兩
沸,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柴胡湯,今加龍骨等。
125. 桂枝加芍藥湯證方證標準
特征癥狀:腹?jié)M時痛,下利,喜按
主要癥狀(太陽證):發(fā)熱,惡寒,或者惡風,自汗,口不渴,
小便清
舌苔脈象:舌質淡紅,苔白,脈弦細或弦而無力
[條文薈萃]
本太陽病,醫(yī)反下之,因爾腹?jié)M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
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279)
桂枝加芍藥湯方
桂枝(去皮,三兩) 芍藥(六兩) 甘草(炙,二兩) 大棗
(擘,十二枚) 生姜(切,三兩)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分三服。本云桂枝湯,
今加芍藥。
126. 桂枝加黃芪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征癥狀(水氣表證):兩脛自冷,身體腫重或疼重煩躁,
身潤動,如有物在皮中狀,小便不利;
2、主要癥狀(桂枝湯證):發(fā)熱汗出,惡風寒、頭痛(或者頭
暈)項強,鼻鳴,鼻塞流清涕,無口干口渴。
3、可伴隨癥狀: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腰髖弛痛;出黃汗;
黃疸而色晦暗;或腹?jié)M?;蛘呤骋押钩?,身常暮盜汗。
4、舌苔脈象:舌質淡,舌苔薄白,脈浮緩或弱。
[條文薈萃]
黃汗之病,兩脛自冷;假令發(fā)熱,此屬歷節(jié)。食已汗出,又身常
暮臥盜汗出者,此勞氣也。若汗出已,反發(fā)熱者,久久其身必甲
錯;發(fā)熱不止者,必生惡瘡。若身重,汗出已輒輕者,久久必身
膶,膶即胸中痛,又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腰髖弛痛,如有
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重,煩躁,小便不利,此為黃
汗,桂枝加黃芪湯主之。 《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四》
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黃芪
湯主之。(方見水氣病中。) 《金匱要略*黃疸病脈證并治第
十五》
桂枝加黃芪湯方
桂枝 芍藥(各二兩) 甘草(二兩) 生姜(三兩) 大棗(十二
枚) 黃芪(二兩)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須臾,飲熱稀粥一升
余,以助藥力,溫復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127. 苓桂棗甘湯證方證標準

1、特征癥狀(沖逆證): 感覺氣從少腹上沖,呈發(fā)作性,腹中
無形質可查,一般無“發(fā)作欲死”瀕臨死亡的恐怖感。
2、主要癥狀:臍下悸動,腹中痛或者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
(病機在于臍下水飲欲上沖,大量茯苓利水,因為在條文中提
到,發(fā)汗后,就是說明可能兼太陽表證。在臨床中也可能不見太
陽表證。臍下水飲欲上沖,有小腹部悸動不安。)
3、可伴隨癥狀:眩暈、嘔吐、心悸,或者太陽輕證,如汗出惡
風,鼻鳴,鼻塞流清涕,脈浮其中一二個癥狀。
4、舌苔脈象:舌質淡,舌苔白滑。
[條文薈萃]
發(fā)汗后,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65)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茯苓(半斤) 桂枝(去皮,四兩) 甘草(炙,二兩) 大棗
(擘,十五枚)
上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
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作甘瀾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內,以杓揚之,水上有珠子五六
千顆相逐,取用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經方方證標準索引》----轉自“漢傳中醫(yī)網”---作者: 雁瀟湘
經方方證標準(七)
經方方證標準(下)
經方方證標準索引2
經方方證【十三】
[上熱下寒證]------十大常見癥狀的經方脈診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堂县| 抚松县| 普兰县| 周口市| 鞍山市| 潼南县| 深泽县| 天门市| 吐鲁番市| 盐山县| 吉安县| 客服| 东山县| 隆回县| 个旧市| 宽甸| 密山市| 修水县| 永胜县| 灵武市| 密云县| 江华| 东乡族自治县| 石屏县| 丘北县| 电白县| 大理市| 大埔县| 东莞市| 龙海市| 临沭县| 郎溪县| 开化县| 镇赉县| 印江| 阿图什市| 宜昌市| 沁水县| 新邵县| 尚义县| 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