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社會是一個極其現實的社會,如果我們沒有錢,將很難生活。不少人認為“窮是原罪”,在承受巨大的經濟壓力的人們,心理健康狀態會直線下降。
而處于社會最底層的窮人們,盡管他們十分努力,但也很難改變社會地位低下的現狀。對于窮人來講,生存都是很大的問題。
如果你不幸在某一天遭遇了意外,陷入凄慘落魄的境地,不得不直面最真實的貧窮,甚至那些親朋好友、與你最親近的人都開始遠離你。我們該怎么做,才能讓自己走出眼前的困境呢?
中國社會,講究“大家庭”的親情,親情對人際交往的重要性遠高于西方社會。比起朋友,親人會更加愿意幫助我們。
當你正在處理棘手的事情時,親人會盡一臂之力來幫助你。但如果連你的親人都開始忽略你、無視你、拒絕幫助你,那么,你們之間一定出現了交流溝通的問題。
當親戚不愿意幫你時,可能是出自于自己的戒備心。因為目前的你窮困潦倒,若向他們借錢,還需要時刻擔心還不上。
這時,你的“窮”已成為固有印象,影響了他們對你的認知。此時,你需要向他們闡明自己的想法與打算,表示自己一定會回饋他人的幫助,消除他們內心的懷疑與抵觸。
每個人都具有追求利益的心理,當他們得知自己的權利可以得到保障,便更有可能出手幫你。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親人可能對你產生了許多誤會,他們認為曾經的你少不更事,需要獨自成長,所以,親人們拒絕幫助你可能是一種反向激勵。
他們希望你能獨立思考,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因此,我們應該積極與親人們談論溝通,表示自己目前面臨的困境需要大家攜手幫忙,并希望得到理解。
溝通會讓雙方的距離變得更近,在溝通后親人對你的狀況更加了解,也會對你的積極心態表示贊賞,增加他們幫助你的可能性。
當一個人長期處于困頓的狀態,便容易陷入一種名為窮人思維的怪圈。
所謂窮人思維,就是像大多數窮困底層人民一般,他們只顧眼前利益,將滿足當前的需要為唯一的目的,很少或從未考慮未來的出路。
可怕的是,當人們一旦習慣這種思維,就只考慮目前的狀況,對未來不聞不問,陷入所謂的“舒適區”。
而在這舒適區中,只是短暫的逃避現實。在未來到來的時候,為時已晚,他們很容易再次情緒崩潰。窮人思維讓人無法逃離窮苦的狀況,只能原地踏步。
所以,我們必須要擺脫窮人思維。第一步,不要一味的抱怨生活,要想著如何才能改變。制定一個長久的目標、一步一步來。只有我們重新振作起來,生活才會有新的開始。
即使我們背負著重大債務,面臨著親朋好友的離去,也不要放下我們對未來的信心與憧憬。只要我們還活著,生活就有無數種可以改變的可能,存在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在生活中,我們應當活出屬于自己的生活態度與風采。若是一味的接受、不反抗,只會讓親朋好友覺得恨鐵不成鋼。他們不是嫌棄你窮,而是唾棄你對生活頹廢的態度。
任何一個物體從不同角度來看,都是不同的,生活也是如此。當我們處于人生低谷的時候,看待事物也會變得悲觀消極,自怨自艾,漸漸失去生活的斗志。
這時候,只需要換一種角度思考,看清生活的低谷帶給了自己什么?
時間幫我們排除了那些虛偽的情義,而現在在你身邊幫助你、支持你的人,才是真正愛你、在乎你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還陪伴著自己的人。
俗話說,把壓力(鴨梨)放進冰箱,便成了動力(凍梨)。
在面臨強大壓力時,背水一戰,破釜沉舟的心態能夠讓我們迅速建立自我效能感,這有利于我們走出困境,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磨礪我們的心志。
當我們邁過這個坎以后,會覺得人生中很多事情都不足為奇了。在經歷生命的洗禮后,我們的人生得到了升華,不再畏懼那些可能會失敗的事物,面對挫折,我們也更加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