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當代草書名家,林散之和于右任絕對是不容忽視的,二位都是憑借一手高妙的草書著稱,都享有“草圣”的美譽。雖然同為“草圣”,可是二人在個人風格卻差異明顯,一個將“枯筆”發揮到了極致,一個“引碑入草”,可以說是各有風趣。那么,如果他們2人比起來,誰的草書好?你更喜歡誰呢?
點擊加載圖片
首先,我們來看看于右任。他是近現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同時也是復旦大學、上海大學等著名高校的創辦人。在書法方面,于右任在魏碑方面下過很深的功夫,近現代以來,可以說是學碑書家中的佼佼者。于右任還有一個過人之處在于,他擅長引碑入行草,能將魏碑的筆法氣韻與行書、章草相結合,可以說是風格獨具,被譽為“當代草圣”。他的書法作品,總能在看似不經意的輕描淡寫中,勾畫出一種生動奇絕、從容大氣的整體效果。
點擊加載圖片
于右任在草書方面的貢獻,不僅僅是作品精美那么簡單。他在書法方面的另外一個卓越成就是領軍整理了標準草書,是草書藝術在現代得到一次重生。他的《標準草書》所用的1000個漢字,匯總了歷代100多位書家的經典,則其優而取之,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將草書規范化、標準化的《標準草書》。
點擊加載圖片
看完于右任,我們再來了解一下林散之。他是現代著名的詩人、書法家,啟功曾稱贊其為詩、書、畫“當代三絕”。在草書方面,與李志敏合稱為“南林北李”,被尊稱為“草圣”。
點擊加載圖片
林散之在書法方面屬于大器晚成的典型,憑借精妙的草書在1972年的中日書法交流時一舉成名,從而被世人關注。他的草書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講究用墨,行筆過程中擅用“枯筆”,可以說將用墨的干濕濃淡發揮到了極致,其中的神韻可以和古人相媲美。林散之的草書可以說是惜墨如金,他追求的是在“枯筆”中寫出溫潤的感覺,運用之妙,秒乎一心。我們在欣賞林散之草書中的“枯筆”時要注意,這里說的枯不單單是墨濃墨淡,也不是墨多墨少。
點擊加載圖片
點擊加載圖片
正所謂“字之黑大方圓者為枯,而干瘦遒勁者為潤”,林散之的草書雖然墨淡筆干,卻仍然能夠做到神采十足,溫潤多變,實在稱得上是用墨的高手。于右任和林散之,當代的兩位“草圣”,風格各異,功力非凡,如果他們二人放在一起比較的話,大家更喜歡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