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
三伏貼家庭使用說明書
小暑剛過幾日,已經感受到暑氣的威力,接下來就是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了。每年的三伏天,各大中醫藥門口都會排起“人龍”去做冬病夏治。去醫院貼敷有它的好處,但更多是不便,于是,現在更多人選擇了自己動手。原因很簡單:
1、怕排隊;
2、做貼敷的人太多,貼完幾個小時不出汗不吹風的環境無法保證;
3、如果醫院的三伏貼是大量采購的,質量無法保證;
4、有的醫院一天下來貼敷的數量驚人,醫生就那么幾個,精力有限,貼出來的質量會打折扣。
自己在家動手也不是沒有困難,其中最大的困難就是【找穴位】。相信對于過去幾年買過我們三伏貼的朋友來說,這都不是事。考慮到有的朋友是第一次自己動手,所以,再次將這篇舊文整理出來,以供參考。我想,小伙伴們都這么愛學習,相信看完下面的說明,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老“師傅”了。
一、貼敷日期
頭伏
7月17日(第一組),7月18日(第二組)
中伏
7月27日(第一組),7月28日(第二組)
8月6日(第一組),8月7日(第二組)
三伏
8月16日(第一組),8月17日(第二組)
每個人調理的情況不同,所以各自的穴位組合也不盡相同【具體推薦見下面“三、穴位推薦”】,如果您時間不允許,可將兩組一次貼完。三伏貼一般是每一伏頭三天來貼,如果時間不允許,退而其次,在每一伏里選一個較熱的天補貼。貼敷時間段一般選在貼敷日當天上午,成年人貼4~6小時,兒童貼2~4小時。在貼敷過程中,如果出現刺痛等難以忍受的情況,請立即取下;如只是有一定灼熱感,這是正常現象,可適當延長貼敷時間。(如果可以接受,發泡效果更好)
二、注意事項
1、這幾類人不能貼“三伏貼”:
妊娠期婦女,2歲以內的嬰幼兒,疤痕性皮膚及皮膚極其敏感者, 有嚴重心臟疾病的,心臟做了搭橋手術的, 在疾病的急性發作期,特別是伴有發熱等癥狀的, 陰虛體熱的等。
2、在陰涼處貼敷,避免出汗后“三伏貼”脫落,出汗后藥物還可能滲透到衣服上,最好不要穿名貴的衣服,當然,土豪隨意;
3、貼敷部位不能吹風;
4、貼敷6小時內不洗澡,洗澡用溫水,盡量不用肥皂、沐浴露之類,貼敷穴位處不要搓揉,忌洗冷水澡;
5、貼敷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以及海鮮、鵝肉、牛肉等老百姓口中的“發物”,煙酒盡量也不沾。
6、不要貪便宜買質量差的“三伏貼”。
三、穴位推薦
穴位名后面括號內的數字表示該穴位在人體的數量,也是貼敷穴位數,如中府穴后面的2表示人體有2個中府,個別標注按括號中文字說明貼敷。
1、呼吸系統
第一組:中府(2),天突(1),膻中(1),肺俞(2)
第二組:大椎(1),膏肓(2),膈俞(2),肺腧(任意1個)
2、消化系統
第一組:中脘(1),天樞(2),關元(1),足三里(2)
第二組:胃俞(2),脾俞(2),命門(1),中脘(1)
3、泌尿、生殖系統
第一組:關元(1),足三里(2),三陰交(2),脾俞(任意1個)
第二組:中極(2),腎俞(2),命門(1)),脾俞(另1個)
4、提高抗病能力【免疫力】
第一組:大椎(1),膏肓(2),關元(1),足三里(2)
第二組:大椎(1),腎俞(2),命門(1),三陰交(2)
四、主要穴位
需要首先交代的是,圖中所示的幾寸不是用尺量出來的,它是這么來的:1寸≈拇指寬度2寸≈中間3指并攏寬度3寸≈除拇指外4指并攏寬度(1.5寸即2指寬)以下圖示均為患者本人指寬,比如,我要給兒童貼三伏貼,1寸就是這個兒童本人的大拇指寬度,不是施貼者。
人類脊柱由33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尾骨共9塊)組成,找穴位時會用到前3類。
中府
取穴法:鎖骨外端下方凹陷處往下1寸
天突
取穴法:仰臥或仰靠坐位。由喉結直下可摸到一凹窩(即胸骨上窩),在
此凹窩中央,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此穴。
膻中
取穴法:男性取雙乳頭連線與正中線的交點,女性乳房有大小,取“心窩”處。
中脘
取穴法:仰臥或正坐位。從肚臍起沿腹部前正中線直上4寸即為此穴。
大椎
取穴法:俯臥位或坐位。低頭,可見頸背部交界處椎骨有一高突,并能隨頸部左右擺動而轉動著即是第7頸椎,其棘突下凹陷處即為此穴。
肺俞
取穴法: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說明:大椎下第一個凸起為第一胸椎棘突,用手指沿著脊柱從上往下按,會交替出現凸起和凹陷(凹陷即棘突下),編號自上而下依次為1、2、3……
膏肓
取穴法: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
膈腧
取穴法:正坐或俯臥位。兩肩胛骨下角水平連線與脊柱相交所在處即第7胸椎棘突,從其棘突下緣旁開2橫指,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此穴。
脾俞
取穴法:正坐或俯臥位。取一線過肚臍繞腹腰一周,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第2腰椎棘突,往上推3個椎體(即第11胸椎),再從其棘突下緣旁開2橫指,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此穴。
胃俞
取穴法:正坐或俯臥位。取一線過肚臍繞腹腰一周,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第2腰椎棘突,往上推2個椎體(即第12胸椎),再從其棘突下緣旁開2橫指,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此穴。
腎俞
取穴法:正坐或俯臥位。取一線過肚臍繞腹腰一周,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第2腰椎棘突,從其棘突下緣旁開2橫指,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此穴。
命門
取穴法:正坐或俯臥位。取一線過臍水平繞腰腹一周,該線與后正中線交點處,按壓有凹陷處即為此穴。
關元
取穴法:仰臥或正坐位。從肚臍起沿下腹部前正中線直下4橫指處即為此穴。
足三里
取穴法:1.坐位屈膝。先確定犢鼻穴的位置,自犢鼻直下4橫指,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此穴。2.站位,彎腰。用同側手張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余4指向下,中指尖所指處即為此穴。
三陰交
取穴法:側坐或仰臥位。手4指并攏,小指下邊緣緊靠內踝尖上,示指上緣所在水平線與脛骨后緣的交點,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此穴。
· end ·
編輯 | 伊森
圖 |伊森
買三伏貼、艾條掃碼找店主
看到下面的“更多福利”了嗎,更多有料的內容等你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