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管理,首先是盈利出金,每月盈利大部分都會出金。出金一是落袋為安有成就感,二是降低建倉頭寸的風險。賬戶本金一段時間維持不變,例如半年保持不變,萬一遇到黑天鵝,即使滿倉,由于本金固定,也不會遭到重創。
在資金管理上,我根據自己的交易風格設置頭寸管理辦法,并堅決執行。例如按月操作的期權,一旦有較大的盈利,就會把盈利出金,然后再繼續用本金繼續操作。這樣的話,一個好處是我能保證每次操作都是拿本金操作,我盈虧的比例都是按本金來做的。另外一方面,我沒有盈利干擾的話,我也會很清楚,我每次下單之前都會特別謹慎。
2016年11月底,我在10月份投入15萬的基礎上漲到了60多萬,取走了五十多萬買股票和其他開支,其余十多萬買12月期權合約;2017年5月份,我投入了5萬,6月底嗷嗷的漲到了100余萬,我把利潤大部分取走,繼續留30多萬在里面買7月合約,取走的錢用來買中航黑豹、有色B等風險較小的投資和其他開支。當前行情下,質地較好的股票最多只會跌20%,這些錢用來做期權的后備軍。2017年11月,我期權賺了的大部分拿去買中國平安、平安銀行、伊利股份等股票,留下不到30%的資金繼續在期權里。
另外,遵循漲多了會調,跌多了會漲的規律,每個月度行情時,以認購為例,月初可以適當激進些,買平值和虛1的合約,中間可以往上換,到了接近月底,而且行情已經走了大半,切記不要再激進,這時候你的合約已經漲成了實值合約,就不要往上移倉,保存勝利果實是第一位的。比如你的合約前面漲了3倍,每天的漲跌都在20%之內,你想賺一把大的,月末換成虛值,咣,來個大跌50%,利潤回去大半。
當然,這也不是每次都對,2017年7月、11月、2018年1月,我就過于保守。 比如11月,標的都到了3.05了,我的主力合約還是2800、2850合約自然也掉了不少利潤,但也算是比較穩健的。
出金,就是將大額利潤轉走,保存實力。2017年7月,有同學買的一個期權合約15天賺了15倍,從40多元漲到600多元,他的總資金從3萬漲到20多萬,又全部買了8月合約,結果煙消云散,紙上富貴一回。
小經驗:
如果買了就跌呢?
現在再說買了就跌的情況,15萬跌到5萬的情況。
不說預測,只說前面我是怎么做的,對不對,大家商榷。
2017年1-4月份,漫長的橫盤,每個月都虧。
1月份下手重了些,投入了15萬做空,結果在1月16日被國家隊滅了。行情不如自己預判,那就少投入點,止損與否不好判斷,那就不見趨勢不加倉,后面投入不隨意增加,1月投入15萬,2月投入4.3萬,3月投入了10萬,4月投入了幾萬塊錢吧。1-4月那樣低波動的時代,就是不順意就少投入。
試問,是否有人移倉,是把前面賺的全部移過去?
那樣, 要么繼續大賺,要么虧完,虧完,錢還好說,關鍵是對自己的心態,是個巨大的打擊。而我前面賺的,大部分都轉走,只保留每個月固定的投入那么多本金,或者根據盈利,適當增加一部分,絕不沖昏頭腦。如果早知道11月有那么大行情,那我也不只投入那么一點點,砸鍋賣鐵不就更好?
初學者,投入期權的資金在你金融資產的5-10%,中戶,每次投入期權的資金也最好30萬以內,就已經夠了,前面有大盈利的時候根據行情可以適當投入利潤的20%。
來源:小馬白話期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