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小學生的父母,總是為孩子操碎了心,從孩子的生活起居到學習點滴,無一不牽動著父母的心,尤其是剛上一二年級的孩子,由于年齡小,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關注,比如生活上需要父母更多的陪伴與呵護,學習上需要更多的輔導與幫助。
教育專家研究發現,很多孩子的學習習慣和方法都是在一二年級養成的,而到了三年級以后再想去改變就比較難了,如果一二年級沒有打好基礎,進入高年級再想追趕就要付出比別人多好幾倍的努力,而且效果還不一定好。
有的家長可能質疑,小學階段各個年級之間差距這么大嗎?教育專家指出,一二年級的孩子相對來說更加依賴父母,個人的行為和性格習慣等等都處于形成階段,所以是整個小學時期最關鍵的兩年,家長如果能夠把握好了這兩年,讓孩子養成優秀的品行,高年級受益無窮。
相比之下,進入三四年級的孩子,在心理上會由依賴父母慢慢轉向獨立自主,這個時期孩子能夠主動去學習,但是一些習慣已經形成了,比較難改變;到了五六年級,孩子的主動性會更強,這個時期如果再想給孩子灌輸新的思想,讓他們養成新的習慣,就是難上加難了。
由此可見,一二年級對孩子的重要性真的是不容小覷,而且家長在這個階段教育孩子可以說是事半功倍,通過家庭教育的正確引導,可以直接影響孩子對學習的態度以及學習的習慣和方法等等,包括很多家長會陪著孩子寫作業,一二年級這個階段也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那么,一二年級的家長到底應該怎樣做才能對孩子的學習有所幫助呢?雖然孩子的學習主陣地是學校和課堂,但是回到家做作業和課余時間,父母仍然可以最大程度發揮作用,教育專家指出,一二年級的家長要主要做到三點:第一,“狠抓”孩子的學習狀態;第二,注重孩子的作業速度;第三,陪孩子寫完作業檢查之后獎懲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