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產后抑郁癥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了,最主要的表現就是產婦在生完寶寶之后情緒變得特別的低落,也特別的敏感,很容易哭,很容易情緒激動,對于寶寶的情況特別的緊張,總是擔心寶寶有一些不好的情況,同時也很容易和家人發生矛盾。甚至有少數的產婦會出現自殘以及傷害寶寶的行為,所以家人一定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關愛。那么,得了產后抑郁癥有什么表現癥狀?
產后抑郁癥一般比較多的表現,比如有一些媽媽,生完孩子,本來孩子出生以后,媽媽應該是比較集中精力地全神貫注的去養育孩子,這些媽媽可能生完孩子以后,她們會有那種疲倦感、匱乏感、耗竭感,整個情緒會比較低。情緒低會導致一個狀態,那就是她們可能會對自己的狀態有一個非常不好的體驗,然后會專注于自己的這種很糟糕的情感,客觀上她們就會忽視或者疏忽了對嬰兒的一些照顧。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得產后抑郁癥呢?可有以下5個因素。
在妊娠分娩的過程中,體內內分泌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是產后24小時內,體內激素水平的急劇變化是產后抑郁癥發生的生物學基礎。研究發現,臨產前胎盤類固醇的釋放達到最高值,患者表現情緒愉快;分娩后胎盤類固醇分泌突然減少時患者表現抑郁。
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別是有家族抑郁癥病史的產婦,產后抑郁的發病率高。
產前心態與產后抑郁癥的發病相關,產時、產后的併發癥、難產、滯產、使用輔助生育技術、第一產程時間長、陰道助產、手術等均會給產婦帶來緊張和恐懼,導致生理和心理上的應激增強,誘發產后抑郁癥。
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別是有家族抑郁癥病史的產婦,產后抑郁的發病率高。
產婦人格特征、分娩前心理準備不足、產后適應不良、產后早期心緒不良、睡眠不足、照顧嬰兒過于疲勞、產婦年齡小、夫妻關系不和、缺乏社會支持、家庭經濟狀況、分娩時醫務人員態度、嬰兒性別和健康狀況等等,均與產后抑郁癥的發生密切相關。
總的來說,產后抑郁癥的引起原因可分為內分泌因素、遺傳因素、產科因素、軀體疾病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等原因。本來一個女性做了媽媽以后,她應該是很欣喜的,結果她們沒有辦法去感覺到,而且她們在這樣的狀態沒有辦法照顧嬰兒,她們可能會有內疚感,可能會有一些自責,可能會對感興趣的東西比較狹窄,就是收縮的一個范圍,這些都可能是她們的產后需要去調整的一些技巧。
我們除了關注孩子、關注孩子媽媽奶水夠不夠以外,也應該要關注媽媽的睡眠,關注媽媽的進食,尤其關注媽媽的情緒波動。一定要給她最強大的心理安慰、心理支持。讓孩子的媽媽感受到溫暖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