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凌日
月是故鄉圓,水是故鄉甜,人是故鄉美,情是故鄉綿。一縷鄉情,人便被牽扯著超越了一切,把故鄉美化到極致。是呀,那是生你養你、撫摩呵護過你的地方,你的腳印,你的夢想,你的笑語歡聲,都在這里刻鑄、貯存、回蕩,還有什么感情能把鄉情放逐呢?
鄉情,說透了,就是思念之情,是離鄉游子才會產生的感情。“旅館寒燈獨不眠, 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人言落日是天涯,碧山還被暮云遮。已恨碧山相阻隔,望極天涯不見家。”“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無?”一首首古詩,哪一首不是濃濃的思念?思念,少不了一縷愁悵,鄉情也可以說是一腔鄉愁。“戍鼓斷人行,邊雁一秋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愁腸百結,令人澘然。
在現代人的生活中,交通方便,已無古人山川阻隔之苦,但世事羈絆,身不由己,往往也會有有家歸不得的苦狀,思鄉之情,也會油然而生。現代語境中最著名的一首鄉情之詩,莫過于臺灣余光中先生那首《鄉愁》了。“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后來呀/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呵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一枚郵票,一張船票,一方墳墓,一灣海峽,情景交融,意象深邃,雖句句白描,卻字字珠璣,現在詩壇,能有幾首這樣的好詩?
我出生不在故鄉,但童年直至壯年,都是喝著故鄉的井水過來的。故鄉雖然沒留下我嬰孩的哭聲,卻嵌印著我半世行走的足跡,滴落著我艱辛的淚水汗水。那每天挑水留下井繩的磨痕,那采海后小徑踩下泥腿的腳印,那夕陽下勞動歸來的雷歌,那半夜研讀的搖曳燈光,那兩情相約的月下私話,那化裝后鏡中英俊的扮相,那臺前催促登場的鑼鼓,無不積淀著濃濃的鄉情韻味。
現代人的鄉情,再沒有過去化不開的惆悵。雖身在異地,甚至遠隔重洋,生活在高科技時代,電訊、視頻、高速、高鐵、波音,見面如對,往返須臾,思念一萌,唾手可解,那還有什么“已恨碧山相阻隔,望極天涯不見家”的感觸,那還會有“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的凄然嗎?不過,故鄉的根,大而祖國的根,還要維系在心,不可忘本,要把鄉情化為一縷縷的愛,愛故鄉,愛祖國,斯為大也!
鄉情己不是愁情,千里嬋娟共光明。祖國河山無限好,白云深處炊煙輕。胡謅一詩作結。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