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女,五十歲。因受精神刺激后,兩目起白色翳障,視物模糊,伴有頭痛。病已月余,由家人扶持來所就診。癥見:脈沉細無力,舌質青,苔白膩,面色暗滯。細閱所服方藥,多為清肝明目之類。《內經》云:“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若精氣虧乏則視物不明。清代醫家黃坤載在論述目病因誤用寒涼而加重的情況時,有“陽光散亂,清氣陷遏,濁氣郁升,云霧迷漫,乃生翳障”等語。據此推論,此癥雖起子七情內傷,然究其病機乃系里有寒濕不化,腎氣虛衰,清陽不升所致。治療之法,先用溫散寒濕之劑,再議補腎升舉。處方用自擬小白附子湯化裁:小自附子30克 茯苓15克 明天麻9克 葳蕤仁9克桂枝9克 杭芍9克 法夏9克 陳皮6克 川芎6克防風9克羌活6克藁本6克 白芷6克 甘草3克生姜5片 大棗3個
上方服三劑,頭痛全止,苔已化凈。改用下方:
川附片60克 北口芪15克羌活6克潼關蒺藜15克
方中附片溫腎陽,暖腎水,以腎水之升,全賴腎氣之蒸騰。口芪益氣升清,羌活疏通太陽氣機而除風邪,潼關蒺藜滋補肝腎而明目。四味合方,溫陽補腎,舉陷升清,祛風明日。
服一劑,即覺視力有所好轉。連服三劑,白翳競退,視力恢復如初。
[按]:此例雖因七情引起,但結合四診所得及以前所服方藥,而診斷為腎陽虛,用補腎升陽而愈。若不仔細辨證,仍按一般常法,予六味地黃、枸菊地黃湯等或用滋陰降火等陰柔之品,則不易恢復。因太陽經脈起于目內眥,腎與膀胱相表里,腎為癸水,主溫升,膀胱為寒水主寒降。因誤用寒涼,氣機郁滯,升降失常。若再誤治,則病將難愈。這是本癥用溫而不用寒之理,也是二方在補腎升陽的同時使用羌活開太陽氣機之妙用所在。故治眼病,尚不可忽視溫腎升陽一法。
另:此方還用于陽虛型青光眼等癥。
摘自:《戴麗三醫療經驗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