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過在古代人們思想境界不夠,各民族之間關系并不好,好在經歷了無數朝代的磨合,各民族隨著時間也消除了不少的芥蒂,尤其是經歷完一場瀕臨滅國抗日戰爭,各民族終于意識到什么才是血濃于水。漢人在歷史上大部分時期都處于主宰地位,不過中間也因為多方面因素,只能讓位給一些少數民族。早在始皇帝統一天下的時候,北方的游牧民族就開啟了對中原的入侵,其中一部分就過了一把皇帝的癮。
北方游牧民族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稱呼,唯一相似的點就是,每一次入侵中原都是一場屠殺,但當代人被其稱謂給搞昏了頭腦。那么女真、韃靼 、匈奴、突厥、契丹、柔然,這些古時候的民族,你搞懂了沒?
匈奴相信各位印象都很深,秦朝的長城都是專門為他們修建,匈奴的巔峰期一直延續到漢朝,但由于漢朝鐵了心要滅掉他們,在舉國之力的討伐下,匈奴逐漸開始衰落,很長時間蜷縮著不敢有任何動作。
游牧民族自來都崇尚強者,在匈奴失去血性之后,其管制下的鮮卑部隊趁機取而代之。鮮卑有著一顆雄心壯志,在北鮮卑整合勢力之后,還建立起北魏政權與中原抗衡,只不過隨著部下柔然的崛起而坍塌。
柔然取締了鮮卑成為了最強大的游牧民族,但由于游牧民族弱肉強食,底下的突厥找準機會站了起來,在隋朝時期成為了中原的強敵,但運氣不是很好,沒多久就遭遇盛唐,被壓得都不敢踏入中原半步。
在突厥不斷被唐朝消耗的情況下,契丹又成長為了另一個霸主,雖然連宋朝都不敢招惹,但由于接受了宋朝腐敗的思想,讓手底下的女真給趕到了西域。但柔然的殘余勢力卻卷土重來,組成了令人聞風喪膽的韃靼,也就是蒙元帝國的締造者。
可惜當政沒多久就被明朝給滅掉,韃靼也成為了一個被大明欺負的小部落,但在這段時期北方的女真又死灰復燃,也就是建立滿清的后金,自此游牧民族的歷史告一段落,相信現在各位應該全搞懂了吧。
在古代游牧民族的爭斗遠比中原還激烈,因為這些人骨子里都帶著好戰基因,加上常年生活在惡劣的環境里,所以每個部隊都想成為老大,于是就造就了如此神奇的少數民族文化傳承。
當然不管古代大家如何內斗,好在最后牽手站在了一起,也是在所有民族齊心協力之下,中國才能夠達到今天的地步,他們都是華夏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