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報網訊:日前,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2019年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顯示,中國縣域經濟總量達39.1萬億元人民幣,約占全國的41%。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基礎在縣域,難點在縣域,活力也在縣域。
2019年中國百強縣名單顯示,江蘇、山東、浙江三省表現搶眼,分別占26席、19席和18席。在百強縣前10名中,江蘇省占6席,并包攬前4位:江蘇昆山、江陰、張家港、常熟。其中江蘇省的昆山市、江陰市以及張家港市位列榜單前三名。
整體分析,2019年中國百強縣東多西少、強省強縣,平衡、充分發展是縣域經濟發展的主旋律。百強縣東部地區占71席,中部地區占19席、西部地區占7席,東北地區有3席。與2018年相比,東部地區席位減少3位,中部地區增加3席,西部地區減少1席位,東北地區增1席。中部崛起和東北振興發展初現成效。強省強縣,江蘇領先。在百強縣前10名中,江蘇省占6席,并包攬前4位。江蘇、浙江、山東三省表現搶眼,分別占26席、19席和18席。
百強縣總體實力突出。2018年百強縣以占全國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創造了全國十分之一的GDP;以占全部縣域不到3%的土地,11%的人口,創造了縣域約四分之一的GDP。百強縣發展的主要動力是第二產業。第二產業增加值5.03萬億元,占比高達52.4%,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1.7個百分點。
百強縣總體處在工業化后期,科技創新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戰略支撐。百強縣人均GDP為10.1萬元,僅次于江蘇,遠超廣東、山東等發達省份和全國平均水平,按照錢納里工業化進程階段劃分,處于工業化后期。
2018年百強縣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5.24萬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54.7%,低于全國平均水平(71.7%)。百強縣消費能力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百強縣城鎮居民(4.4萬元)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3萬元)以及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4萬元),比全國平均水平分別高出12%、61%和72%,充分體現了百強縣對于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所做出的努力與成效。
資料來源: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