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丹尼爾 | ID:MRDANIEL777
編輯:La rose | 圖:Google
轉載請在后臺輸入授權
浪漫的愛情,在心理學上也被稱為 「自然成癮」,因為它激活了大腦的獎勵中心。所以,我們常會覺得墜入愛河時,整個人充滿了活力和動力。而一旦愛情遭受挫折,整個人也難免陷入萎靡不振。
可是相愛容易,相守很難。充滿激情的愛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淡化。很多時候,我們渴望重燃愛情之火。培養成熟、信任的愛情,建立真正的持久關系,但對如何實現知之甚少,也難免會陷入懷疑:眼前的這個人,真的是對的人嗎?
美國蒙莫斯大學心理學教授 Gary W Lewandowski,是研究「關系科學」的專家。他發表了一份提問清單,總結了兩性建立長久關系需要注意的15個問題。在你陷入迷惘時,不妨問問這15個問題,當答案在你心里出現時,或許你已經知曉該如何做了。
關系很重要,生命卻很短
修正它,或者改變你自己
▼
Gary 教授的研究,側重于兩個方面:浪漫關系、自我和身份。在他看來,一切親密關系,最終都是自我的投射。因此一切浪漫關系和親密關系,都是為了服務更好的自我成長,和更好地創造自我身份。
在心理學上,以「自我擴張模型」來定義和形容伴侶帶來的影響。它不是膚淺的指代,現代人所關注的財富匹配,或物質相當,通過門當戶對的強強聯手,來實現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的擴張,而是指這段關系,能夠為你提供自我成長的動力,視野開闊的機會。
無論是讓你更有動力學習攝影,發展對園藝的熱愛,還是更加積極向上的生活... 它所帶來的影響大體是向上的,即便你們的關系眼前遇到了問題,但從整體來看,在大方向上你是進步的,是有動力積累新的經驗、知識、身份,和自我能力。
因為自我擴張,涉及到自我的認知重組。所以好的伴侶,不是讓你的世界只有愛情,而是讓你透過愛情看到全世界。不是單純吸引你愛護你,還能喚醒你的內在機能,讓你覺得自己能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更有能力的人。
加州大學社會學家特里 · 哈特科夫 (Terry Hatkoff),曾經講過一個關于愛情的笑話,分享了男女對于愛情不同的理解。
丈夫和妻子在餐廳吃飯,妻子和服務員調情以喚起丈夫的關注。但丈夫似乎沒有注意到,而是告訴妻子,這個星期需要為他的車換油。妻子感到不高興,因為在她看來,如果丈夫不吃醋,那就是不愛。而丈夫也不開心,他覺得自己付出的愛,并沒有換來妻子的理解。
男人和女人對愛情的理解完全不同。對于男人來說,愛最好是實際的,細化到愿意為你做具體的事。而對于女人來說,愛意味著關注度和占有欲,丈夫的關注和反應,容易讓女人感受到被愛。
男人和女人思維的巨大差異,意味著他們必須時刻保持交流和溝通,不是講道理,而是傳遞彼此的感受。因為溝通的本質,不是改變別人,而是將意圖傳達給別人,讓別人看到自己,感受到自己的情緒。
而 Gary 教授之所以加上一句「同時也能適應獨處」,是因為獨處的能力,決定了愛的能力。一個不能獨處的人,本質上是一個自我不健全的人。溝通就容易建立在需索之上,而不是內在感受的分享。
哲學家馬丁布伯在代表作《我與你》中寫到:關系分為兩種 —— 我與你,我與他。當我放下預期和目的,以我的全部與一個人或事物建立關系時,我就會與這個存在的全部本真相遇。這種沒有任何預期和目的的關系,即我與你的關系。
心理學家弗洛姆也在《愛的藝術》中表示:如果我愛他人,我應該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來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為我希望的樣子,以便使我能把他當做使用的對象。
因此,真正高質量的愛情,是建立在真正接納的基礎之上。
你認識到對方的優點,也看到他的缺陷,卻能給予理解和包容,是因為倘若致力于改造對方,無論出發點多好,方式多么正義,都在傳達一點:我并不喜歡你現在的樣子。
而愛情就是建立在喜歡對方的基礎之上,若不能接受對方本來的樣子,本身就是和愛情相悖的。一定程度上,你所愛的只是自己理想的對象,你所追求的也只是想象中的愛情。
你的伴侶不僅展現你最好的品質,還展現你最壞的品質。因為親密關系是自我的投射,而自我的投射會讓我們看不到真實的對方,從而無法真正以平等的態度去尊重對方。
恐懼型的人,如果堅持孤僻,回避相互依賴,就可能永遠不會發現有些人可以信任,不會發現親密可以令人心安,這又加重了他們的恐懼型依戀。
真的愛是內在創造力的表現,包括關懷、尊重、責任心和了解諸多因素。愛不是一種消極的沖動情緒,而是積極追求被愛人的幸福,這種追求的基礎是愛人的能力。
人生中所有需要解決的問題,都是修補不完整的自己,發展更完善的自己。這種修補和完善,只有在愛別人的過程中才能培養。學會處理遇到的問題,是很好的實踐機會。可以讓你真正直面困難,擔起自己的人生課題。
Gary 教授在研究中發現:當你在心理上靈活,更懂得換位思考時,親密關系的質量會更高,會更多的體驗積極的反饋和情緒。
這意味著,高質量親密關系中的雙方,都需要放棄「必須怎樣」「應該怎樣」的心態,而改為傾聽:你希望怎樣?怎樣會讓你開心?這意味著,主動出讓部分的控制權。
一切愛的形式,都以博愛為基礎。指的是對所有人,都有一種責任感,關心、尊重和了解。很多時候,我們緊緊握著控制權,是因為我們害怕失去控制。而這種恐懼源于防御和不信任,健康的關系意味著要放下攻擊和防御。
安全感不是源于絕對的控制,而是源于絕對的成長。
廖一梅在《柔軟》中寫下:我們這一輩子,遇見愛,遇見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關系研究學一再表明,友誼是婚姻成功的主要因素。那些高質量的情侶關系,他們首先是朋友,其次是愛人,再其次是合作伙伴。
這種說法看起來似乎不浪漫,但和伴侶建立友誼,意味著除了短暫的荷爾蒙吸引,和激情火熱的愛情以外,要有保持親密關系的其他重疊關系:比如具備某些相似性,能夠玩到一起,可以一塊聊天,并真正理解對方。
愛在某些時候,容易催生占有欲,但朋友關系卻能隨著時間,建立愈加持久、信任、深厚的親密感。
愛得成功的主要條件,是克服一個人的自戀。
一段關系中,如果兩個人經常說「我們」,不意味著這段關系中的人失去「自我」,而意味著他們有充分愛對方的能力,并有將對方納入自己生活和未來的承諾。久而久之,你們感覺自己像一個團隊,并潛意識的轉移到生活中。
比如,如果有人問:你最喜歡哪個公眾號?你或許會回答:我們每天看「丹尼爾先生」。此時,「我們」這個詞的使用,意味著一種強烈的認知親近感,和共同身份的構建。
同樣的,愛情中,當越多講述「我們」的時候,更能彼此感同身受,兩個人的關系自然也會更近。
看不看對方的手機,考驗你對他的尊重與信任。而愿不愿意交付自己隱私,則意味著你敢不敢真正交付自己,純潔且真誠的看待這段關系。
從本質上來看,愛應該是一門關于生命意志的藝術,是一門以一個完整的生命去承諾另一個生命的藝術。而信任是一段關系中最重要的品質。
社會心理學家在調查中發現,在「你渴望伴侶具備的理想品質是什么」時,值得信賴是第一位的。如果你們彼此人格健全,且對這段關系認真對待,會非常自然的信任另一半。如果彼此雙方足夠信任,那么其他一切自然水到渠成。
研究表明,這是一個積極的循環:信任鼓勵更深的承諾,會激發更多的信任。
你對伴侶的很多看法,取決于你的所看所感,而你的所看所感,有時不依據現實發生的,而依據你的固化思維。換言之,你的過往經歷,決定你容易看到什么。
過度關注彼此的問題,會產生真正的問題。因為它會將情緒環境,從「接受」和「安全」的氛圍中,轉向「批評」和「蔑視」,「攻擊」和「對抗」。最好的關系是被看到,不是錯誤總被看到,是任何積極行為都被看到,并被放大。
欣賞對方的優點,之所以在家庭關系中很重要,意味著你專注于看到對方積極的一面,從而更容易給出積極的反饋,形成關系的正向循環。
愛與欣賞,是幸福和健康關系的關鍵。
你認為你們的關系,能否經得起時間考驗?考量的是你對這段感情的直觀反應,理性看法,以及走向期待。
而同時,你的好朋友怎么看待,則反映你們的愛情互動,傳遞給外界的直觀反應。這些看似無關的看法和評價,實則很反映你們愛情中的問題,以及需要修正的方向。
Gary 教授的研究表明,構成良好關系的四個主要特征:對感情保持開放、保持溫暖、積極的情緒和坦率。
當我們對愛情沒有占有欲時,就不會有失去的恐懼,從而能以樂觀心態去真誠地對待感情。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良性關系的發展。
任何關系里出現的危險信號,都是個人問題的投射,比如出軌、嫉妒和控制行為等。很多時候源于個人的低自尊、神經質、缺乏安全感和占有欲、對伴侶的依賴、以及過度焦慮等。
所以,當一段關系出現危險信號時,是提醒我們去審視自己和對方。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而不是單純地批評這種行為。
心理學家弗洛姆認為,「愛」是需要學習的。在他的代表作《愛的藝術》中,針對現代人的愛情觀,一針見血地指出:人們在愛情中受挫,是因為很多人搞錯了重點,人們總是花太多精力讓自己變得「可愛」,卻從不去學習如何去「愛」。
如果我們把自己變得值得被愛,卻在愛情里失利時,很容易認為是別人的原因。然而,只有我們學習如何去愛時,才會明白愛情本質上不是因為你需要別人的愛,而是因為你愛一個人。
「不成熟的愛是,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成熟的愛是,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
在所有談及高質量的親密關系中,「自我」和「利他」都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我們說「自我」意味著界限感,而「利他」意味著放棄部分「自我」的心態??雌饋磉@兩者很矛盾,但其實本質上是一體的。
誠如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所言:「利己」的人不是太愛自己,而是太不愛自己。缺乏對自己的愛和關心,表明這個人缺少內在生命力,最終會感到空虛和失望。
在必要時,這個不幸的「利己」的人,會通過各種其他的滿足,來彌補他失去的。他看起來似乎非常關心自己,實際上只是試圖通過對自己的關心,去掩蓋自己缺乏愛的能力。
愛情不僅需要燃燒的激情,也需要我們具備溝通能力、信任能力和穩定的情緒。
根據研究表明,善良是情侶能一起生活的基礎。而穩定的情緒,和真正親密的能力,是關系中的兩個黃金禮物,可以使你的人際關系,從一閃而過變成長期承諾。
穩定的關鍵,是做正確的事情,而不是依據你的感受做反應。每一種社會文化,都在教導人們,良好的行為規范,要優先于感受。因此,也許你當時感到很氣憤,也需要理性的溝通,否則任由情緒泛濫,最終會導致關系變得不穩定。
感情瞬息萬變,但性格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當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你的伴侶也能控制他的情緒時,穩定長久的關系,才能成為可能。
一般來說,男女相互結合,有很多目的,例如尋找生活的意義,和追求更好的生活,以及真的相互吸引彼此相愛。而關系的延續,則建立在彼此的滿意度上。這個滿意度是多維度的,包括不僅限于心理、財務經濟、性生活和思想的交流。
具體情況因人而異,但研究結果表明,性在婚姻生活中處于首位(請注意,這里說的是婚姻生活,不是情侶生活)。所有婚前發生關系的,或者婚前試婚的,都只是在尋求肉體上的某種快感。這種快感,是不需要負責任的,一旦開始也意味著結束。
性是基本的生理本能,但兩性關系只有在婚后,才可以真正享受。性滿足可以帶來幸福,和更高的婚姻生活滿意度。兩個人合不合拍,需要彼此配合以及相互適應。因此,對于大多數夫妻來說,他們的性生活越和諧,關系就越幸福。
相似性,一直是關系的重要考量。
這里的相似性不是指個性相似,更多指的是生活背景,生活習慣,共同價值觀,比如共同的信仰等。價值觀和背景更相似的情侶,更容易在關系中感受到尊重、理解、滿足、親密和陪伴。因此分手的可能性會更小。
據說愛情想要持續長久,依賴以下幾個元素:最初的浪漫,即激情和性吸引力;朋友般的友誼,即理解和喜愛;無私的愛,即善良和犧牲的品質;契合的三觀,即擁有共同價值觀,人生目標和信仰等。
這里要特別提一下信仰,因為非常關鍵,它代表著一個人最核心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同時,也是行事為人的一個基本準則。兩個人如若有共同且真實的信仰,以及正常穩定的信仰生活,就會相對健康。一旦脫離穩定的信仰生活,人是很容易陷入世界帶來的網羅,很容易自以為是和偏行已路,最終迷失自己。
以上15個問題,是兩個人健康關系的關鍵。你的回答越肯定,意味著這段關系的基石越穩定。而當答案中出現大量的「否」時,不僅意味著這段關系存在很多風險,也意味著眼前的伴侶可能并不適合你。
兩個人即便彼此相愛,并不代表就是一段健康的關系。當一段關系讓人身心俱疲時,需要反思自己,并學習經營感情的技巧。這是珍視感情應該具備的責任感,但當自己努力后依然不盡人意,也需要明白:愛情里沒有對錯,但有「對的人」和「錯的人」之分。告別錯的人,才能開始對的人。
在結婚之前,盡量睜大眼睛看清楚,以免婚后墜入萬丈深淵。最后,祝愿大家都能遇見自己的真命天子/天女,都能承擔各自的責任,都能彼此扶持和互相造就,最終攜手到老永不分離。
1. MONMOUTH RNIVERSITY | Gary W. Lewandowski Jr., Ph.D.
2. GREATER GOOD MAGAZINE | IGary W. Lewandowski Jr.
3. METROPOLITAN | 7 Ways to Strengthen Your Relationship in the Year Ah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