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培訓班的孩子會考進985或211大學,畢業后進入世界500強企業,能靠自己體面的工作買得起豪宅,養活妻子和孩子;而一直在玩兒的孩子將淪為三校生,只能選擇體力勞動當工人,即使拼命干手頭仍然拮據,單身都過得艱苦更別說買房子娶妻子養孩子了。
相信這是70、80后父母主流的想法,就如同白馬王子歷經千辛萬苦迎娶了灰姑娘,開始幸福的生活那樣順理成章??涩F實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分析這兩類孩子的特質吧。
1、深度和廣度。上培訓班的孩子跟著老師將應試的課程有系統、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擅長處理兩種客觀事物間的關系以及邏輯運算能力,對應試的科目了解透徹舉一反三;
一直在玩兒的孩子則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學習的課程,隨性的、無目的性地進行學習,擅長發現和表達自己的喜好和要求,擁有探索和冒險的精神。雖然涉獵各類學科但研究不深刻不系統。
2、智商和情商。智商,指個人智力測驗成績和同年齡被試成績相比的指數,是衡量個人智力高低的標準。在學校中的成績并不代表孩子智商的高低,只是反映了孩子對應試課程的學習能力。顯然上培訓班的孩子的成績明顯高于一直在玩兒的孩子。上帝是公平的,他給予一直在玩的孩子另一種天賦——情商。
情商是指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從最簡單的層次上下定義,提高情商是把不能控制情緒的部分變為可以控制情緒,從而增強理解他人及與他人相處的能力。換句話說,上培訓班的孩子擅長做試卷和解決難題,一直在玩兒的孩子擅長處理人際關系。
3、穩定和變革。上培訓班的孩子由于從小接受嚴格的教育,其思考時邏輯縝密,說話時引經據典,辦事時尋求理論。適合搞科學研究,政府機關辦事,成熟型企業做雇員;
一直在玩兒的孩子由于從小喜歡探索,富有冒險精神,思維活躍且不按常理出牌,適合做一些富有創造性的工作,如藝術家、作家、初創型企業的掌門人。
高考幾乎是每一位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大多數孩子也是按家長的要求做的,但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適合。作為家長能根據孩子身上的特質因材施教,追求教育的多樣性,將給孩子的未來留下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