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豐(1247淳佑七年)精武林之技元延佑元年(1314年)入終南樓觀臺。元泰定甲子(1324年)攜徒王宋(道童、西安灞橋人)由寶雞金臺觀登武當潛修數十年,結合前輩技擊秘笈、創出太極拳,因拳理法完備無暇。逐以太極內家拳稱名于世。其太極拳十三式歌,打手歌等拳理使習者研究終生。
王宗岳(又名王林楨,明德末年,山西陽城人)嘉靖年承云游道人(劉古泉)之真傳張三豐太極拳(稱北派)太極拳理八冊: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傳河南溫縣趙堡鎮蔣發(1574---1665)。
趙堡太極拳是中國武術、中國太極拳的一個優秀拳種,在趙堡鎮傳播已經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先師蔣發將太極拳傳入趙堡鎮
溫縣趙堡鎮北依巍巍太行山,南傍滔滔黃河水,至今已經有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在春秋時期,晉昭公封大卿趙公食邑于溫縣,在溫縣東15里的地方挖地筑堡居住,因此稱趙堡。古趙堡有宏偉的城池,有眾多的古建筑等豐富的人文資源。公元1723年,雍正皇帝曾經題寫過“乾坤正氣”的匾額懸掛于關帝廟的門楣。但是在20世紀由于戰火和動亂這些雄姿勝景逐漸毀滅消失。趙堡鎮由于地處要塞,是兵家必爭之地,自古以來,人們為了保家衛國,尚武之風甚盛,出現過一批批將軍、武舉、俠客義士,這種尚武的風俗延續至今。
在趙堡鎮累代有一個口耳相傳的故事:明朝萬歷年間,在趙堡鎮小留村(現在這個村的名字是小劉村)有一個名叫蔣發的人,他生于萬歷二年,是個十分熱愛武術的青年。一天,山西人王宗岳和鄭州的一位客商從山西過黃河到鄭州經商,路經趙堡小劉村要前往黃河汜水渡口,在小劉村東的一棵大柏樹下歇腳,看見有一群青年在練拳,隨行的客商問王宗岳:“你看這群練拳的青年哪一個根底好一些?”王宗岳說:“那個穿紫花布衫的人還可以,如果有好的老師指點的話,可能會練出高功夫來。”說完他們兩人就起程了。這些話被旁邊一個逗小孩玩的老太婆聽到了,她把王宗岳和客商的話告訴了蔣發,蔣發就是王宗岳說的穿紫花布衫的人。蔣發聽了,二話不說,就抄小路去追趕王宗岳和客商。蔣發追上王宗岳后,搶過王宗岳肩背上的錢搭背在自己的身上,送王宗岳到汜水渡口,蔣發跪在地上,要求王宗岳收他為徒。王宗岳開始說:“我不會武,你找別人吧。”蔣發長跪不起。客商見了這種情景,說:“王先生,您就收下這個徒弟吧。”王宗岳說:“這樣吧,今年冬至時,你再到這里等我。”王宗岳說完就上了渡船。當王宗岳和客商從鄭州回山西又到汜水渡口時,已是大雪紛飛的冬天。由于是雪大、天黑,王宗岳就在河邊店鋪投宿。客商對王宗岳說:“你收的小徒弟不是說冬至到渡口來接你?”王宗岳說:“也許那孩子早已忘了。這樣的大雪天他會來?”他們的話被店家聽到了,說;“今天,我在這里遠遠地看見一個青年人在對岸牽著一頭毛驢站了一天,可能是等你們的吧”。
第二天,蔣發在渡口北岸將王宗岳接往自己的家。在路上,王宗岳看見麥地里有個牛犢肯青,對客商說:“這樣的小牛肉最鮮美。”在蔣發家,王宗岳對蔣發的母親說,他要把蔣發帶到山西老家,教他武術。吃飯時,蔣發端上一瓦盆牛肉,王宗岳吃起來贊不絕口。蔣發說:“你在路上看見的那頭小牛是我家的,我已經將它殺了。”王宗岳聽了十分感動也自感失言。蔣發在王宗岳家學拳七年,他敬師如父,深得王宗岳的喜愛,傳授給他太極拳和各種功法、要決。
王宗岳只有一個女兒,因他經常外出,蔣發長時間與王宗岳的女兒,也就是他的師姐一起練拳,很多動作是模仿師姐的。因此,在趙堡鎮,也有人說趙堡太極拳是“大姑娘拳”。在拳譜中,也有一些與女性有關的名稱,如“玉女穿梭”、“單擺蓮”、“、雙擺蓮”、“束手解帶”等等。
以上雖然是趙堡歷代相傳的故事,但是它真實地反映了趙堡太極拳的來源是蔣發學于山西王宗岳后而傳入趙堡鎮的。
關于王宗岳,在趙堡,歷代是這樣相傳的:王宗岳,宗岳是他的道號,他的名字叫王林楨。他家在山西太原太谷縣小王莊,王宗岳學拳于云游道人。有《太極拳論》等著作傳世。據趙堡太極拳傳人杜元化1935年出版的《太極拳正宗》記載,王宗岳學拳時,云游道人告訴王宗岳說,太極拳來歷已經很久了,太極拳的來處有一首歌可以為證:“太極為先,天地根源,老君設教,宓子真傳,玉皇上帝,正坐當筵,帝君真武,列在兩邊,三界內外,億萬神仙,傳于拳術,教成神仙。”從這首歌和《太極拳正宗》中的說明來看,趙堡太極拳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道人張三豐傳下來的,太極拳的真源是老子。至今,趙堡太極拳奉張三豐為師祖,王宗岳為宗師,奉蔣發為先師,老子是太極拳的真源,太極拳屬于道門修煉的一種拳術。
蔣發先師所傳的太極拳在趙堡鎮的七代傳遞
1、蔣發傳邢喜懷
蔣發學成回家后,與當地的拳師較藝,無人能敵過他,他的太極拳藝遠近聞名。他牢記王宗岳師父的囑咐。王宗岳在他離開山西時對他說,對他所教的太極拳,不可隨便傳授,但不是不傳人。如果你不得到可傳的人就不傳,如果得到可傳的人一定要盡心盡力傳授。如果得到可傳的人不傳授,就如同絕了后代一樣。如果能廣泛傳授更好。他曾經應鄉鄰的邀請,外出教太極豢,白天給別人當把式(長工),晚上教東家的一些子侄練太極拳。由于他勞動疲勞,教學生一套起勢面南,收勢朝北的太極拳。蔣發在學生練拳的南面可以趁機多休息一會。蔣發的報酬每年一擔麥子。他母親在家做一些紡織品。趙堡鎮是溫縣一個繁華的集市,蔣發經常拿一些紡織品到趙堡鎮上擺賣。趙堡鎮上有一個叫邢喜懷的,是一個大戶人家,邢喜懷十分仰慕蔣發的拳術,千方百計的想接近蔣發。每當蔣發擺賣時他就高價將蔣發所賣的東西買過來,過后低價賣出去。并從各方面周到地照顧優待蔣發,以實現他學拳的目的。蔣發經過長時間的考察,感到邢喜懷為人忠厚,在趙堡鎮口碑很好。后來,蔣發發現邢喜懷之所以這樣待他,是為了學他的太極拳。不久,邢喜懷就親自登門請蔣發到趙堡鎮他家教拳,并給他安排一個院落,雇請一個丫環侍候他的母親,每年給報酬三擔小麥。蔣發不用干其他活,只專心練拳教拳。蔣發被邢喜懷的真誠所感動,將自己所學對邢喜懷傾囊相授,除了將太極拳的絕藝教給邢喜懷外,還將王宗岳所傳太極拳秘決、論著等也傳給了邢喜懷。邢喜懷拳技達神明境界。他一生擅長太極拳春秋大刀,他所用的大刀刀頭重30斤,刀柄是桑木做的。邢喜懷的后代在趙堡鎮繁衍到現在已經是19代。
2、邢喜懷傳張楚臣
張楚臣,山西人,從山西到趙堡鎮經商,開始是開鮮菜鋪,后來,生意有所發展,改為開糧行。由于他品行端正,在趙堡鎮備受尊敬。他和邢喜懷接觸后,兩人結拜為異姓兄弟。邢喜懷將趙堡太極拳全部傳授給他。張楚臣的后代現在還居住在趙堡。
3、張楚臣傳陳敬柏
陳敬柏的家族從陳敬柏的祖父陳文舉開始在趙堡鎮落戶,他的父親陳來朝出生在趙堡。陳敬柏,敬柏是他的字,他的名字叫陳基。張楚臣見陳敬柏人品端正,辦事可靠,就收他為徒,傳他趙堡太極拳。陳敬柏武功高強,將趙堡太極拳推到了鼎盛時期。他廣傳了趙堡太極豢,跟他學拳的有800多人,其中他傳給一技之長的有16人,得到他基本傳授的有8人,能全面繼承他拳藝的只有張宗禹一人。陳敬柏神奇的太極拳功夫到晚年還保持爐火純青的狀態。在趙堡,至今還流傳有他年過八旬與人比武的故事。山東有個武士外號叫“黑貍虎”,勇猛異常,曾經在一次切磋技藝時敗給陳敬柏。10年后,他又來到趙堡鎮,要找陳敬柏討回面子。這時,陳敬柏已經80多歲。兩人在玉皇神廟柏樹林中交手,“黑狐虎”仗著自己身強力壯,步步逼緊,招招致命。陳敬柏步步相讓,圈圈連環,將“黑狐虎”的兇猛進攻一一化解,并且戰且退,退到一棵大柏樹前,“黑狐虎”以為陳敬柏年老力衰,沒有還手之力了。他緊追上前,用出他的殺手絕招“黑虎掏心”,左手出其不意地往陳敬柏面前一晃,右手如迅雷般直奔陳敬柏胸口。陳敬柏應以趙堡太極拳中的“伏虎”招法,不理“黑狐虎”左手的虛招,身體稍微向左引化,左手往下一摟“黑狐虎”的右拳,右拳佯攻“黑狐虎”的胸前,“黑狐虎”急忙用左手格開陳敬柏的右手,陳敬柏乘勢以一個“分門椿”把“黑狐虎”擠飛出去,“黑狐虎”的頭正好撞在大柏樹上,當場斃命。陳敬柏去世后,安葬在趙堡村西北,陳敬柏的孫子陳鵬是趙堡鎮太極拳名家,陳敬柏現在在趙堡鎮還有兩支傳人。現任趙堡太極拳總會副會長的陳學忠是陳敬柏的后人。近年來,在陜西銅川發現了張楚臣的另一位傳人王柏青保存和傳下的趙堡太極拳歷代先師王宗岳、蔣發、邢喜懷、張楚臣等人和他自己人所寫的關于太極拳的論著《太極秘術》。王柏青在雍正六年(1728年)所定的序言中說,他跟張楚臣學趙堡太極拳學了40多年。從王柏青的太極拳論文中有趙堡太極拳“以神打人”、“以氣打人”、“以形打人”的絕妙論述看,王柏青是一個武功非常高深的太極拳專家。從《太極秘術》看,在張楚臣年代,王宗岳《太極拳論》等著作已經在趙堡太極拳門人中流傳。現在無法考核王柏青是哪里人,如果不是趙堡鎮人,那么趙堡太極拳在蔣發所傳的第二代已經打破了趙堡太極拳不出村的規矩。
4、陳敬柏傳張宗禹
張宗禹,趙堡鎮人,關于他的記載留下來的不多。除了歷代相傳他是陳敬柏的傳人之外,在杜元化《太極拳正宗》中有記載:“陳(敬柏)先生欲擴張此術… …能統其道者惟張宗禹先生一人。”張宗禹后裔現在還生活在趙堡鎮,他們對自己先人的情況很熟悉。
5、張宗禹傳張彥。
張彥從小跟爺爺張宗禹習拳,在趙堡,人們稱他為“神手”、“神拳”。張宗禹在臨終前將太極拳的拳譜和絕藝傳給了張彥,張彥下苦功練拳,太極拳功夫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張彥一生行俠仗義,好抱打不平,流傳于世的故事很多。著名的有在山東曹縣為民“除三害”,當地人奉他為神來供奉。張彥的后人現在仍居住在趙堡。
6、張彥傳陳清平和張應昌
張彥傳陳清平,據陳敬柏的后人陳學忠家傳資料記載,張彥與陳敬柏的孫子陳鵬是朋友,陳鵬介紹陳清平給張彥,說陳清平為人正直,年輕好學,并且十分喜愛太極拳藝,請張彥收他為徒。張彥聽從了好朋友的建議,將太極拳傳給了陳清平。
7、陳清平
陳清平的祖上從山西遷入溫縣就落戶于趙堡鎮小劉村,到了13世,陳萬拔、陳萬選兄弟兩人從小劉村遷入王圪擋村,陳萬拔是陳清平的爺爺。陳萬拔有兩個兒子陳錫輅和陳錫章。陳錫輅又從小劉村再遷入趙堡鎮,陳錫輅是陳清平的父親。陳清平的叔叔陳錫章仍住王圪擋村。陳清平的父親在趙堡鎮上開糧行,棉花店、酒作坊,并于道光25年冬(1845年)病逝。陳清平1795年生于趙堡,他父親去世后,由他繼承家業至1868年去世。關于陳清平,現在太極拳界眾說紛紜,對此,陳清平的第五代孫子陳忠森2000年元月19日書面對自己的先祖的生平經歷作出了說明:“我從小聽我祖母陳李氏和父親陳乃芳說,我祖上是陳氏家族人,從13世陳萬拔、陳萬選開始由溫縣小劉村遷入王圪擋村,在乾隆末葉,14世祖陳錫輅也就是我的直系祖由王圪檔村遷入趙堡鎮,置門面店房開糧行、棉花店、酒作坊等。14世叔祖仍留王圪擋村。在道光25年冬,陳錫輅在趙堡鎮病故后,由15世祖陳清平也就是我的直系祖繼承家業。陳清平生于乾隆60年,卒于同治7年,享年74歲。陳清平在趙堡娶妻三房朱氏、侯氏、王氏,有兩個兒子陳河陽、陳漢陽。陳清平在趙堡鎮關帝廟西鄰建造房屋數十間,圍村田地數百畝。16世祖漢陽有一子,也就是我的爺爺陳坤,我爺爺是個啞巴,所以,執掌家業全由我祖母一人。我祖母從小就到我家做童養媳,我曾祖父請教書先生教我祖母讀四書五經,學管家本領,并將家史情況告訴她。祖母一生樂善好施,加上遭受荒年、戰禍、家境逐淅貧困。爺爺餓死后,祖母將房屋變賣所剩無幾,隨領全家逃荒到山西運城縣。為活命糊口,在民國年間,祖母含淚將祖上陳清平傳下的拳譜賣給本鎮張瑞南老師收藏。祖母經常說,咱祖上陳清平的武藝是經北頭(村北)神手張彥教成的。師父是張彥。那時,咱家的徒兒東頭有和兆元,南頭有牛發虎,辛莊有任長春,南張羌村有李作智。陳辛莊村有李景顏,西頭有張敬芝,還有河北武禹襄等人。叮囑我們千萬不要忘了我家的歷史。更要記住練拳。近年來,我不斷聽到社會上有人說我祖上陳清平是贅婿趙堡,經商趙堡,學拳于陳家溝。這些言語純屬對我祖上不敬,我希望以后社會上和武術界人士慎言。”陳忠森1939年11月生于河南溫縣趙堡鎮,1956年3月從溫縣入伍,1982年2月轉業到河南焦作市,在市司法局工作。曾任市司法局政工科長,法律顧問處副主任,律師,勞改大隊政委等職。2000年元月退休在家。多少年來籠罩在陳清平生平上的歷史迷霧應該說到此得到了驅散,還了歷史上一個真實的陳清平的面目。陳清平是趙堡鎮歷史上一個具有改革、開拓精神的太極拳家,他把趙堡太極拳進一步發揚光大。除了將拳藝傳給兒子陳景陽、陳漢陽外,還教了很多徒弟,并且因材施教,后來形成了趙堡太極拳的代理、領落、騰挪、(杈拖)、忽雷四種練功方法。這四種練功方法雖然在外形上有所不同,但是其內勁轉動,內丹修煉,拳理拳法的運用,實是一致的。陳清平所傳的人有和兆元、牛發虎、李景顏、李作智、任長春等人。和兆元得到趙堡太極拳傳授后,善練拳趙堡太極拳的代理架,曾走鏢赴京,在北京與武術界切磋,拳藝威震京城,封武信郎。任長春精領落練法,善于教學,被譽為太極拳專家。李作智善練騰挪架(權拖),拳藝遠近聞名。其徒于1931年參加開封打擂名列前茅。李景顏有“鐵胳膊”之稱,長于忽雷架。河北永年人武禹襄仰慕陳清平的太極拳術,親自到趙堡鎮找到陳清平要拜師學藝。恰逢陳清平面臨官司危難,武禹襄通過在舞陽縣當縣令的哥哥武澄清幫疏通官場關系,使陳清平幸免于難,陳清平十分感激武禹襄兄弟,于是,將趙堡太極拳的精要練功方法教給了武禹襄,并傳他太極拳秘訣。后來,武禹襄將陳清平所教發揚光大,創編了武式太極拳。張應昌是張彥的孫子,他生前身后被尊為“少師”,有資料記載他得到陳清平的傳授。據趙堡于道光三十年六月重修的五道將軍堂碑上記載,張應昌是當時的執事會首,據趙堡當地風俗,能當會首的必須起碼是40歲以上的人。道光三十年時陳清平為55歲,張應昌的年紀與陳清平應相差不大,他也應得到張彥的傳授。以上是從蔣發開始在趙堡鎮的七代傳人的情況概述。
趙堡太極拳在現代的發展
趙堡太極拳在民間代代相傳,在20世紀趙堡太極拳經歷了三個歷史發展階段:
1、第一階段。
19世紀末葉,外族入侵,社會內部振蕩,動亂不斷,趙堡太極拳的發展受到了影響,轉入了低潮。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才得到了一次較大的發展。在這個發展附段,其主要標志是張敬芝、和慶喜授拳和杜元化《太極拳正宗》的出版。張敬芝是張應昌的太極拳傳人,他長期堅持在趙堡傳授太極拳,他將太極拳傳給了村人王連清和侯春秀等人,在趙堡鎮影響較大。和慶喜是和兆元的孫子,他從小得到祖父的太極拳傳授,到中年因家庭困難而棄拳經商。到他70歲左右,國家提倡武術強種救國。他的師弟陳桂林的協助下重新教授太極拳,當時向和慶喜學拳的有郝玉朝、郭云、鄭伯英、和學敏、鄭司卿等人。鄭伯英曾參加了1931年在開封舉行的國術比賽,并勇奪冠軍。杜元化是任長春的傳人,他青年時接觸趙堡太極拳就被這一絕藝所折服,以后在老師的指導下刻苦練拳,終于掌握了太極拳的精髓。在他被聘任為河南省國術館教授時,他將老師所傳和自己的體會以及在趙堡名師張敬芝的幫助下所收集的資料進行綜合,以極大的熱情整理成趙堡太極拳劃時代的著作《太極拳正宗》一書。這本書的內容有趙堡太極拳的源流、理論、練法、架式以及有關秘訣,保留了趙堡太極拳一些已經失傳的理論和秘訣,是全面地系統地反映趙堡太極拳全貌的太極拳著作。這本書在當時就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就是在當代太極拳界,也對太極拳運動有指導意義。他也與河南省國術館館長陳泮嶺等人參與了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一書訂補工作。在趙堡太極拳進入較好的時期時,日本發動了對華戰爭,并占領了整個河南,同時,黃河泛濫,淹沒了家園,蝗蟲連年發生,毀滅了莊稼。趙堡太極拳傳人被迫流離失所,到處逃荒。趙堡太極拳的發展又進入了低谷。
2、第二階段。
20世紀50、60年代,是趙堡太極拳的恢復階段。 20世紀30、40年代是中國社會動亂的年代,趙堡太極拳的各地傳人無法在較大范圍內傳授太極拳。到了解放后,國家大力推廣和發展傳統武術,趙堡太極拳獲得了新的發展的機會。在20世紀30年代末逃荒到陜西西安的趙堡太極拳傳人鄭伯英、鄭悟卿、侯春秀等人在西安開始在社會上傳授趙堡太極拳,并參加了國家組織的一些比賽。鄭伯英于1938年逃荒到古城西安后,不久,被聘為趙壽山部下第四集團軍總部武術教官,解放后,任西安市武術協會會員。1952年5月,他參加了西北五省武術觀摩大賽,表演了趙堡太極拳,在社會上引起了關注。以后他在西安公開傳授太極拳,并以太極拳功夫再次聞名于世。趙堡太極拳傳人鄭悟清、侯春秀也在西安廣泛傳授趙堡太極拳。居住在西安的太極拳傳人首先在西安將太極拳推向社會,并輻射到西北數省。在這一時期,趙堡太極拳在趙堡鎮也得到了逐步恢復。趙堡太極拳名師王澤善和另一位太極拳老師陳照丕一起在溫縣舉辦太極拳培訓班,較早地推廣了太極拳。王澤善老師在趙堡任學校武術教師,主要是教授趙堡太極拳和各種器械、太極拳對練。他曾率領趙堡鎮武術隊參加了省市舉辦武術表演賽。時逢節假日,他帶領武術隊在趙堡鎮各鄉村表演太極拳等。著名太極名家劉士英此時也由僧人還俗,傳授村人趙堡太極拳。在趙堡村,村民們也對自己祖先所傳的太極拳進行了回憶和整理,出現了一批認真練武的青年人。在西安的趙堡太極拳傳人張宏道等人也紛紛回到趙堡鎮,傳授指導趙堡太極拳的練習,特別是向趙堡青年的后起之秀傳授趙堡太極拳的技擊要領,對趙堡太極拳在趙堡鎮的中興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正當趙堡太極拳蓬勃發展時,“文革”不期而至,太極拳不能公開練習了,大量過去傳下的太極拳資料、遺物、兵器等被當作“四舊”銷毀,太極拳名師、愛好者被批斗,太極拳的傳播又一次遭受挫折。但是,很多趙堡人認為,太極拳是祖上留下的寶貴文化和財富,他們在夜深人靜時偷偷練習,使得趙堡太極拳在趙堡得以繼承下來。
3、第三階段。
20世紀80、90年代是趙堡太極拳獲得發展的高潮期。 改革開放以后,國家對太極拳運動非常重視,提出了挖掘整理民間武術的號召,為趙堡太極拳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全國各地的趙堡太極拳傳人迎來太極拳發展的春天。20年來,趙堡太極拳在國內外得到了較為廣泛的傳播。
(1)在趙堡成立了趙堡太極拳總會,對趙堡太極拳的發展作出了整體規劃。 1980年,改革開放不久,在趙堡鄉(當時的稱謂)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趙堡太極拳總會,會長由趙堡村領導吳金增擔任,副會長有侯魏邦、鄭瑞.王海洲、陳學忠、王慶升、鄭均、劉耀森等人,秘書長和學儉。總會聯絡了散居在全國各地的趙堡太極拳傳人,提出了進一步弘揚趙堡太極拳,為造福人類作出貢獻的口號。在趙堡村設立了13個太極拳授拳點,在中小學設立太極拳課程,安排專人負責收集社會上趙堡太極拳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資料、遺物等。并對趙堡太極拳的歷史進行系統的整理,撥出經費,成立趙堡太極拳武術隊,培養趙堡太極拳人才。
(2)打破趙堡太極拳不出村的村規過去,趙堡鎮有“趙堡太極拳不出村”村規,多少年來,除了特殊情況外,趙堡太極拳一般不外傳。致使趙堡太極拳得不到較大范圍的傳播,影響了趙堡太極拳的發展。在90年代,趙堡太極拳總會對凡是到趙堡鎮學拳的人都熱情接待,安排拳師教授。并向居住在趙堡鎮的太極拳拳師頒發證件,鼓勵他們走出趙堡到全國各地授拳。
(3)出版太極拳的著作。趙堡和各地的太極拳傳人在國家挖掘整理武術遺產的號召下,將各自得到傳授的趙堡太極拳的套路、理論、秘決整理成書出版。在1991年出版趙堡太極拳著作的有西安侯春秀傳人劉會峙的《武當趙堡傳統三合一太極拳》,王海洲口述的《秘傳趙堡太極拳》,鄭悟卿傳人宋蘊華的《趙堡太極拳圖譜》。至今據不完全統計,趙堡太極拳傳人陸續出版了數十部著作。王海洲演述的《趙堡太極拳、太極劍、太極棍、太極刀、太極春秋大刀、太極散手合編》是太極拳兵器的代表作。一些趙堡太極拳的傳人也出版了太極拳VCD,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了王海洲和他的兒子王長青的趙堡太極拳和兵器的VCD,作為中華武術系列展現工程的項目向全國推薦。這些趙堡太極拳著作和VCD教學片廣泛的傳播了趙堡太極拳,方便了廣大太極拳愛好者和專家對趙堡太極拳的研究和學習、演練。
(4)在國內、國際太極拳賽場和會議上對趙堡太極拳的傳播。近年來,全國各地舉行了各種太極拳的會議和賽事,趙堡太極拳總會組織趙堡太極拳名家和選手參加。這些名師在各個場合宣傳了趙堡太極拳獨特的理論和技擊方法,引起了國內外太極拳人士的關注。為此,總會籌建了一所“文武學校”占地13200平方米,建筑面積5300平方米。學校環境優雅,綠樹成蔭,宿舍寬敞明亮,是學習、練武的最佳地方。全國有不少省市建立了趙堡太極拳的組織。有美國、日本、德國、葡萄牙、韓國、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太極拳愛好者來到趙堡鎮學拳,一些國家還成立趙堡太極拳研究會。趙堡太極拳的選手在各個級別的比賽中也獲得了優異的成績。目前,趙堡太極拳在國內、國際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廣泛傳播。趙堡太極拳被列為中國太極拳的六大門派之一。
(5).暢想展望未來堅信只要所有的趙堡同門精誠團結.齊心協力.共同發展,擔當起弘揚和傳承趙堡太極造福人民健康的重任,趙堡太極拳一定會再顯昔日輝煌。趙堡太極拳的明天一定會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