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防己:性味:苦、辛、寒。
歸經:入膀胱經。
功能:利水清熱(漢防己較佳),祛風止痛(木防己較佳)。
主治:水腫腳氣,風濕痹痛,濕熱瘡毒。
臨床應用:
1、用于治療水腫、脈浮、身重、呼吸迫促或喘息(如心力衰竭引起的水腫和喘息)。也可治療胸積液,常配黨參、桂枝等同用,方如木防己湯。
2、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取其有鎮痛作用。對于表現濕熱身痛(口渴、心煩、舌苔黃膩、脈滑數)者尤為適宜,配蠶沙、威靈仙、秦艽、薏苡仁等加強祛風利濕作用。如屬風濕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既有表虛(汗出、惡風、脈浮),又有里虛(食欲不振、心悸、頭昏、易倦、苔淡白)者,須配黃芪、白術等補益藥,方如防己黃芪湯。如屬熱痹(關節紅腫痛熱較明顯,發熱、口渴亦較甚),可配知母、黃柏、牛膝。
使用注意:如有陰虛自汗、口苦咽干和盜汗者,慎用防己,因過多服用可能會傷陰。
用量:4.5~15g。
處方舉例:
1、木防己湯《千金方》:木防己12g、黨參12g、桂枝6g、生石膏18g,(先煎)水煎服。
2、防己黃芪湯《金匱要略》:防己12g、黃芪12g、白術6g、生姜3片、大棗4枚,水煎服。
注:除上述兩種防己使用地區較廣外,還有漢中防己,在遼寧、河南、陜西、甘肅、安徽、江蘇、湖南、貴州等地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