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BN記者 仇曉慧
大概所有人都知道股神巴菲特唯一推薦過的投資物就是指數基金。因為每家基金公司都有指數基金,他們總是不忘提巴菲特。
話說巴菲特最力挺指數基金的一次是在2008年6月,他設了一個賭局,與管理350億美元規模的對沖基金—普羅蒂杰公司立下一個“10年之賭”,他貌似豪放地說:“10年內沒有一家對沖基金在考慮到管理成本的條件下能夠戰勝標普500指數。”
這句話在我看來表達得很是微妙,一來,巴菲特提到了管理成本,也就是說,如果真有誰超過了標普500,或許巴菲特真會擺出架勢算出你的總投入。當然,我特別注意到的是第二點,他提的是標普500。美國那么多指數,巴菲特為何獨獨選中了這個指數?可見指數與指數之間還是有懸殊的差距的。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微博)做過統計,過去十年,上證綜指僅上漲25%。乍聽起來指數這玩意兒投資起來很不可靠。不過李迅雷接下來說,所以,未來十年,指數大有可為,收益應該會超過房子。不管指數在未來能不能給你帶來財富效應—當然從經濟周期規律來看,我也相信該是指數賺錢的時候了。然而,我們究竟該如何選擇指數?各指數的拳頭特征究竟是什么?
索性我們把這些指數拿出來遛遛,做次選美吧,你就當選個情人一樣選個最合適你的指數吧。
01滬深300:中國版標普500
滬深300顯然是中國市場上最重要的一只指數了,當然不僅是因為股指期貨的股指就是滬深300。一定程度上,滬深300相當于美國的標普500?;仡^來說巴菲特為何選擇標普500。或許,你可以認為這個冥頑不化的老頭一向對科技股不感興趣,自然不會說納斯達克,那讓華爾街最早出名的道瓊斯呢?
既然是打賭,自然是選風險程度最低的指數,標普500最大特點是,在美國主要指數中,標普500的成分股范圍是最寬的,橫跨紐約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交易的上市公司。編制該指數的基本原理是,從整個市場的所有股票里面選擇一部分市值最大的股票作為成份股,用這些成份股市值的漲跌情況代表整個市場市值的漲跌情況。
如果選取一個指數來表示一個市場的情況,那么取樣越多,對市場的代表性就越強。滬深300的編制也同理—該指數由滬深兩地規模大、流動性好、最具代表性的300只股票構成,就是每半年按市值從大到小一字兒排開。
如果說有1萬只股票,500個代表要比50個代表更有代表性,5000個要比500個更有代表性。不過也不是越多就越好,如果真有滬深800,滬深1000呢?很奇怪的是,很多券商作過研究,范圍一旦超出一個限度,跟蹤誤差就很大,往往不及滬深300。
滬深300最受熱捧的一次是在2009年下半年。那段時間,基金公司瘋子似的接連發指數基金,且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滬深300,最恢弘的場面是同期發了十個指數基金,被圈內人稱作“十指齊發”?;鸸具€為此打價格戰,華夏滬深300與工銀滬深300同時勝出,創下綜合管理費率最低紀錄。
顯然,滬深300是指數第一軍團,其關注度、流動性最為上乘。但該指數呈現了明顯的藍籌特征,且整體看來有些中庸。不過,對于那些懶人、不愿意花太多時間和精力投資指數基金的人,買一只滬深300指數基金,可能是最懶卻最好的選擇。
02上證綜指:溫家寶也看的指數
按習慣來說,上證綜指恐怕是最有人緣的。溫家寶也說過,我關心股市,我每天都要看一下上證綜指。這個指數顧名思義,代表了滬市綜合水平。上證綜指因為要反映滬市的整體情況,而非像滬深300一樣,通過總市值有個選美過程。所以,上證綜指的特點是全面,截至2010年12月初,上證綜指有935個樣本,與成份指數不同,綜合指數以股票全部股本為基礎計算指數,包括了非流通部分。
從收益上而言,上證綜指無法超越滬深300,因為上證綜指選出的不僅是人大代表,還可能有小偷、強盜,當然也可能包括黑馬。上證綜指最大的優點或許就是讓你時時了解自己的投資回報,畢竟你甚至可以不看自己的股票,但至少每天都會看一眼上證綜指。不過,由于盤子較大,上證綜指的跟蹤誤差往往是個挑戰,目前市場上只有匯添富有個指數基金。富國基金(微博)上證綜指ETF通過最優化抽樣法,讓上證綜指加入了ETF行列。
03深證100:中盤成長股集中地
我最早觀察到這只指數是易方達100ETF,該指數總是能在指數基金排前三,俗話說漲得猛,跌得緩,很適合偏好“積跬步,無以成江海”的投資者。
奇特的是,深證100指數有兩個,一個叫深100r(399004),一個叫深100p(399330)。深100p叫做深圳100價格指數,而深100r叫深圳100收益指數。常說的深100指數,多指深100r,與深100p相比,100r是考慮了股息的紅利再投資,100p是考慮股息的現金分紅。r代表return,p代表price。
深證100經常被看為中小盤股,因為成份股上,有70%的股票是屬于中證200—典型的中盤指數,有25%至30%的股票屬于中證100—大盤指數。深100ETF自2007年至今,每年都超出滬深300,平均高出80個點。勝出原因,一方面,首先在于它是一個偏中小盤的指數,中小公司的成長性不可忽略。深100ETF選擇的還是100r,得益于紅利再投資,深100ETF業績超強也就不奇怪了。
04中證500:難得的小盤指數
小盤股指數越來越“明星”,就好像《山楂樹之戀》的男女主角,越來越大牌的感覺一樣。從2010年指數基金凈值表現看,獲得正收益的,也清一色為小盤基金。統計稱,2005至2010年間,中證500指數5年累計漲幅領先滬深300指數,如果只從這5年來看,中證500小盤股指數長期表現大幅勝過滬深300大盤股指數。
2010年行情中,截至2010年12月29日,標準指數基金平均業績為-13.22%,然而,廣發中證500與南方中證500分別為5.95%與6.79%,有點獨領風騷的意思。
由于國內小盤股指數基金極少,自中證500出現后,原本勉強充當小盤指數的深證100就顯得代表性不夠全面,中證500指數覆蓋面較中小板指數更為全面。
不過,小盤指數持續強勢了很久,如果你還是堅信小盤無敵的話,中證500還是很適合你的。
05上證50成份股:融資融券最青睞
大盤指數的代表莫過于上證50 指數,挑選上海證券市場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 只股票組成樣本股。華夏上證50ETF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上證50的選擇范圍是上證180。上證50成份股與深證成指40的成份股被選定為融資融券的標的證券范圍,從流動性與活力程度來看,都是不錯的大盤指數。
如果你很愛大盤,還可以考慮超大盤指數,如上證超大盤,只有20個樣本股,還是等權重,博時超大盤指數今年雖然墊底,但以后呢,誰知道呢?
如果你愛長期投資、又擅長耐得住寂寞的話,大盤股或許是個很好的抄底機會也不一定。
06中小板指數:小盤股中的小盤
中小板指數恐怕是小盤指數中的小盤指數。
2010年指數基金的最大贏家恐怕就是華夏中小板ETF了,收益率高達17%以上,在12月初的時候,收益率超過20%。這讓墊底的超大盤及央企ETF凈值增長墊底很沒面子,這兩類指數在12月初的凈值增長率達到-20%以上。這意味著,在2010年年初選擇購買中小板ETF的投資者相與購買央企ETF的投資者差距高達40%,懸殊貌似很大。中小板是以價格法計算的中小企業板綜合指數,樣本股數量固定為100 只中小板股票。在2010年各個指數中,中小板指數在各個指數中奪魁,漲了2.45%,交易量也十分活躍。看來,中小企業新故事不斷,中小板指數還將精彩不斷,誰讓2010年是創業板黃金年呢?
07上證消費80:如果看好消費
不知道是不是“十二五規劃”的刺激,消費主題、周期主題、經濟轉型與成長主題等緊跟市場熱點的指數產品越來越多—招商上證消費80ETF與消費主題指數掛鉤;海富通上證周期50ETF跟蹤金融股權重大的藍籌指數;南方小康ETF標的為小康指數,反映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基礎產業等板塊。
當然啦,最明星的莫過于消費指數,現在,上證消費80已經成了市場人士的必看指數。內需、轉型什么的,都與消費類股票相關。要買的話,就考慮下上證消費80ETF這樣的行業指數吧。話說,深100ETF中也有不少消費股。說到了行業指數,我就順便提一下上證醫藥與上證電信,這兩個指數與上證消費不分上下,畢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未來新產業公司的價值。
08上證社會責任指數:多明尼指數復制
我們好像屢次提到社會責任投資這個話題,請容許我再啰嗦兩句。
話說在1990年代后,世界上各種關于社會責任的投資基金開始多起來,國際同類指數有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多米尼400社會指數和金融時報道德指數等,國內的上證社會責任指數也是其中一個。
不過,在全球最負盛名的恐怕還是多米尼開發的多米尼400社會指數。這個指數是采用一定的社會標準及針對標準普爾500指數而編制成的。有趣的是,該指數成立以來,多米尼400總是能在市場下跌的時候跌得少而在上漲的時候漲得多,幾乎完美地戰勝了同行。
2010年建信上證社會責任指數基金表現不菲,獲得10%以上收益,再次證明了社會責任指數的神奇。貨幣主義創始人米樂頓·弗里德曼1970年在《紐約時報》發表的《企業的社會責任是增加利潤》一文中的話解構了該指數投資價值的深意:“企業唯一的社會責任是為股東們增加利潤。”
09黃金指數:不安世界選擇
本來我們沒有很便捷地投資黃金指數的渠道,現在有了,有兩家基金公司提供的QDII產品為我們提供了這個選擇。諾安全球黃金主要投資于全球范圍內有實物支持的黃金ETF,投資指數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資產的80%;現金或者到期日不超過一年的政府債券的投資比例不低于基金資產凈值的5%,并不持有或者交易高風險的金融衍生品,如期貨和期權等,實則就是個變相的黃金指數基金。再來普及一下基本知識吧。全球黃金ETF大約有40多個,只有9個是實物金ETF。大部分黃金ETF基金產品在美國、英國、法國和南非等國上市交易。世界上第一大的黃金指數是SPDRGold Shares,因為黃金儲備量最大。
不過我一直以為,選擇這個指數的關鍵是,黃金還值得投資么?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對世界安定系數的看法。
10中證香港中資央企:紅籌股好選擇
香港恒生指數ETF對國內也放開了一段時間,你當然可以在二級市場買賣。不過,更多人似乎對大成中證香港中資央企與大成中證香港中資民企倒是更有興致。
雖然該基金還沒成立,但我們至少從鵬華上證民營企業50ETF的不俗表現中看出希望。不管怎么說,香港的紅籌股實力很不非凡,能到香港上市的民企,如證大、騰訊、阿里巴巴更是最有實力的中國民企,海外流動性資金也對這類公司情有獨鐘。如果你本身就喜歡中國公司,并嫌國內這類公司價格已經過高,那么投資香港中資指數吧,想想回報率還是滿值得期待的。
11中證內陸低碳經濟主題指數:投資不定的未來
這個指數要到2011年發布,相關投資品更是還沒定數,但我還是第一時間想推薦一下。一來,作為十大指數之外的一個,總是要有點壓軸的神秘感。
可以預見,這個指數的走勢將不亞于消費及IT類。該指數反映的是中國內陸上市的低碳經濟類公司股票的走勢,同時為投資者提供新的投資標的。指數基日為 2010 年 6 月 30 日 ,基點為 1000 點,簡稱為內陸低碳。
中證內陸低碳經濟主題指數,將根據滬深兩地營業收入占比挑選出其中低碳經濟主題股票,從其中挑選日均總市值較高的 50 只公司股票組成樣本股。
這讓我想起證券之星最近制作的一個私募基金信心指數,從某種意義上,指引著未來的投資方向。
不管怎么說,投資未來總是需要一點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