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每年有超過3萬的老人孤獨死在居所,死后幾天幾周甚至幾月沒有人知道,直到尸體腐爛發臭才被鄰居發現。孤獨死的人群中,男性占70%,年齡在65至69歲之間,女性多發生在85歲以上的年齡。孤獨死成了日本特有的社會現象,聽到都讓人感到心酸、可怕、悲涼。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日本有著完善的社會福利,平均壽命高達89歲,而超過65歲的老人占總人口的27.7%,超過了總人口的四分一,是老齡化程度超高的國家。老齡化已經成了日本的高難度社會問題,甚至可以說是“國難”,導致經濟停滯,也帶來了養老問題。
因為養老機構的不足以及護理人員的缺乏,使得很多老人無法進入養老院養老,有些高齡老人,在兒女死后沒有人照顧,老兩口相依為命,或獨自居住,孤獨終老。
2018年3月,東京都營公寓內住著一對母女,母親95歲,女兒63歲,一直由女兒照顧患老年癡呆的母親,因為女兒發病猝死,母親無人照顧,在女兒去世不久也去世了。就在同一個小區,一個月前發生了一起因無人照看母子相繼去世的孤獨死事情。
有數據顯示,近三十年,日本的單人家庭翻了一番,達到總人口的14.5%,大多是50歲以上的男性和80歲以上的女性。結婚率下降,因為擔心工作不穩定,掙不到錢養家,有些中年男人選擇不結婚。
有些老人喪偶后很少選擇再婚,甚至為了不麻煩兒女,獨自搬出來居住。這些獨自居住的老人,可能長時間沒有交流對象,沒有人說話,有的老人為了擺脫這種孤獨,寧可去偷盜,被警察抓去問話、呆在監獄有人陪著“養老”,也不愿意呆在家里,無依無靠。
長崎縣一老人80歲了,獨自一人,生活貧困,他曾15次犯盜竊罪入獄,有20年的時間是在監獄里度過的,在監獄里至少有吃有住、有安全感,在家里無聊、無伴、無生活來源,所以頻繁偷盜,為的是進監獄“養老”。
日本文化雖然受中華文化的熏陶,卻沒有真正地學到中國的孝文化,日本的家庭觀念非常淡漠,人情淡薄,孩子成年后離家除了有事和要錢,一般不會和父母聯系,兄弟姐妹之間彼此極少聯系和溝通,更不會常回家看看,沒有中國“養兒防老”的概念,父母與孩子互不干涉。
常年難得給父母打電話問候,有的甚至連孩子在哪,做什么,父母都不清楚,有些老人去世后,竟然找不到孩子來料理后事。日本有不少年輕人懶散、自私,不愿意陪伴父母,也有的是沒有精力去管父母,這些都是沿于家庭觀念淡漠。
2015年3月20日,東京一名叫M.H的保潔員被安排去給公寓打掃,公寓里一位85歲的老人死了一個多月,因尸體發臭才被發現,一直沒有家人回來。
日本的男人負責工作養家,工薪階層大多是男性,嚴格的企業制度和苛刻的工作要求,導致了日本人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超負荷的工作壓力,他們可能一輩子在一家公司賣力,把時間花在工作上,幾乎沒有自己的朋友和社交,也沒空去培養業余愛好,可以說是工作機器,把一生獻給了工作。
一旦退休下來,沒有了工作,沒有了存在感、沒有了社交圈,整個精神支柱完全倒塌,變得異常的空虛和寂寞,失落且缺乏交流和溝通的退休人群,孤獨感更為嚴重,孤獨的男性比女性更多。
日本政府調查發現,日本25.9%(超過四分之一)的老人沒有一個朋友,有些人就連死后的葬禮,除了家了就沒人來參加了,可謂孤獨至極。
日本人有著深厚的“受恩不易,還恩更難”觀念,他們待人彬彬有禮,但也謹小慎微,彼此缺乏信任,與人保持著距離,堅持“君子之交淡若水”的社交禮儀。從小就被教育不要給人添麻煩,不輕易求人幫忙和接受別人幫助,哪怕是自己的兒女,也不輕易添麻煩。獨居老人有困難也不會輕易去求助鄰居,不會去麻煩別人。
由于日本長期的經濟低迷,就業壓力大,有些年輕人難找到穩定的工作,靠打臨工過日子,而日本人不愿意求助親友,身心健康堪憂。一項針對年輕人的官方調查顯示,54.9%的年輕人有“孤獨感”,77.9%的年輕人充滿了“郁悶感”。
2017年2月,朝日新聞報道,一家公司有一個30多歲的男員工,三天沒有來上班,于是聯系了該員工所住公寓的管理員,開門后發現該員工因腦溢血死在屋內。
由于種種因素,導致了日本人的孤獨,孤獨是孤獨死的直接原因。“老無所依,孤獨終老”是日本老人的現狀,看到那么多日本老人孤獨死去,真心為日本老人感到悲哀。也希望我們國家高度重視老齡化問題,不要讓這種悲劇在中國上演。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么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復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