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成年人中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高達10.8%,致殘率也很高,但知曉率卻低。腎臟病起病隱匿,大多數患者早期無明顯癥狀,等到出現癥狀時,病情已非常嚴重。
隨著我國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慢性腎病作為這些疾病的重要并發癥,未來高血壓、高血糖、高尿酸將成為影響腎臟健康的主力殺手,建議高血壓、糖尿病、痛風患者患病5年以上,最好每半年做一次血液檢查,每3個月查一次尿常規,重點監測尿蛋白。
“三高”成傷腎主力
高血壓、高血糖、高尿酸一經發生,就開始對腎臟產生不良影響,如果不重視對血壓、血糖、尿酸的控制,一般患病5年以上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腎臟損害。
高血壓會嚴重傷害心、腦、腎等重要臟器,持續血壓高,會導致腎小球硬化,影響腎功能,甚至最終發展為尿毒癥。高尿酸可導致痛風,引起尿酸性腎病,嚴重者可造成尿毒癥危及生命。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癥,也是目前腎功能衰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大量研究和統計顯示,有10至20年病史的糖尿病患者,無論年齡大小,約有50%發生腎臟并發癥,而一旦出現持續性蛋白尿,病情即呈進行性發展,平均7年即可出現腎功能不全,占終末期尿毒癥總數的1/3。糖尿病患者應進行腎臟疾病的早期篩查。
早期無癥狀,體檢能早發現
大部分高血壓腎病、糖尿病腎病、尿酸性腎病發展進程緩慢,在早期可沒有任何臨床表現,很多患者也只表現出腰部酸痛、疲勞乏力、夜尿增多、尿有泡沫,病情嚴重時出現水腫、疲乏、惡心、胸悶、氣急等癥狀。繼發性腎病如能在早期診斷并給予恰當治療,病情完全可控,并阻止其發展到尿毒癥階段。
高血壓、糖尿病、痛風患者預防腎病最重要的是積極控制原發病,尤其要重視平穩地控制血糖、血壓、尿酸,同時定期做尿常規、尿微量白蛋白、血清尿素、肌酐、胱抑素C、腎臟B超或腎臟ECT等檢查,盡早發現腎臟損害,及時治療。另外,還要注意慎重用藥,盡量避免使用損害腎臟的藥物,尤其要注意抗菌素、止痛劑的使用,也不要亂吃草藥偏方。
高血壓、糖尿病、痛風患者要關注尿蛋白指標。一旦尿中含有超出常規量的蛋白質,則提示可能已患慢性腎病。臨床上檢測尿蛋白常用的手段有尿常規、24小時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以及尿白蛋白/肌酐的比值等。高血壓、糖尿病、痛風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定期進行監測。
盡早干預可減少并發癥
慢性腎臟病分為5期,在3期前獲得干預可顯著減少并發癥,明顯提高生存率。當患者進展至5期時,應及時進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腎臟移植等腎臟替代治療。近年來,作為繼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后的第三種透析方法,結腸透析以其安全、無創、低成本、療效肯定、適應面廣等治療特點,正被愈來愈多的醫師和患者所接受。(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腎病科教授 楊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