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中經常接診體位性低血壓患者。多數患者反映,由平臥、下蹲位轉為站立位或在站立過久后出現頭昏,伴有站立不穩、視物模糊、軟弱無力、惡心等不適,嚴重時甚至發生暈厥,平臥后又很快好轉。
體位性低血壓又稱“直立性低血壓”,老年人高發。有些老年人經常在轉動頭頸時誘發體位性低血壓,這可能和老年人常常存在頸動脈及椎動脈硬化或頸動脈竇敏感有關。對于無自覺癥狀、體檢偶然發現有低血壓的體位性低血壓患者,一般密切觀察、注意病情變化即可。大多數體位性低血壓患者可以找到病因,建議無論有無癥狀,患者都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不能放任不管,以免出現意外。
除了對因或對癥治療,患者在生活中還應注意5點。1.合理膳食,保證良好的營養狀態,不飲酒、不吸煙。2.合理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疲勞。3.鍛煉身體,增強體質。4.變更體位時動作宜慢,做好體位轉換的過渡動作,即臥位到坐位、坐位到站立位,起床時最好先坐一會兒,做些輕微的四肢活動,再下床站立。晨起及夜間起床排尿時尤應注意,平時也應盡量避免長時間站立。5.降壓藥、鎮靜安眠藥、血管擴張劑、利尿劑、治療前列腺肥大的α受體阻滯劑等與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密切相關,服這些藥的老年人尤其應注意防止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老年病科副主任 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