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是人體負責消化、解毒、代謝的重要器官,日常生活中因為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肝病,導致很多人“談肝色變”。其實,不少人對于肝病不太了解,甚至還存在很多誤區。
今天(3月18日)是全國愛肝日,我們一起來了解關于肝病的六大誤區和科學愛肝護肝的三個方法,關注身體出現哪些信號時提示肝功能異常了。
圖片來源:版權圖庫
01
誤區:吃肝可以補肝
真相:不能
有句俗話說“吃什么補什么”,所以很多肝病患者誤以為“吃肝補肝”,但其實這是錯誤的認識。
肝臟是動物體內儲存養料和解毒的重要器官,一些有毒有害物質往往會殘留在肝臟中,食用動物肝臟會隨之攝入這些毒素。脂肪肝、乙肝等肝病患者應盡量少吃膽固醇高、毒素積聚的鵝肝或其他動物肝臟。
02
誤區:乙肝會遺傳,不能結婚、生小孩
真相:不會遺傳
“乙肝會遺傳”,這是不少人的一大誤解。事實上,慢性乙肝是傳染性疾病,并非遺傳性疾病。男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生孩子基本不受影響。而如果進行及時有效的母嬰阻斷,95%以上的女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也能生出健康的寶寶。
03
誤區:經常在外吃飯,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真相:不會感染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導致的傳染病,這種病毒的傳播方式主要是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和性接觸。乙肝病毒無法進入口腔、食道和胃腸道的細胞,人體消化道里也缺少病毒生長繁殖所需的物質。因此,共用餐具、水杯,以及握手、擁抱、咳嗽、打噴嚏、接吻等日常接觸都不會造成乙肝病毒傳染。
04
誤區:瘦人不會有脂肪肝
真相:也會有
不少人以為瘦人離脂肪肝很遙遠,但脂肪肝并非胖人的“專利”,肥胖只是得脂肪肝的風險因素之一。
瘦人如果內臟脂肪沉積過多,也會出現脂肪肝。尤其是消瘦的人或短期內快速減肥的人,會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影響肝臟的脂肪代謝,從而導致脂肪肝。此外,一些慢性疾病、胰島素抵抗、遺傳代謝以及久坐不動等因素都會引起脂肪肝。
05
誤區:吃素不會有脂肪肝
真相:也會有
素食者通常會蛋白質和維生素攝入不足,這很容易導致脂蛋白合成減少,一旦脂蛋白運輸能力出現障礙,大量游離脂肪就會沉積在肝臟中,這有可能引起或加重營養不良性脂肪肝的發生。
06
誤區:得了脂肪肝,只要控制飲食就行了
真相:控制飲食、運動等都需要
輕度脂肪肝一般不需藥物治療,只需控制飲食就可以,但若脂肪肝程度較重,就不能單靠控制飲食了。
脂肪肝患者除了控制飲食,還需要戒煙、戒酒、戒糖。因為,肝臟受損后無法完全分解酒精,酒精長時間在肝臟里堆積會對肝細胞造成嚴重損傷,加重脂肪肝進展。而油炸及高油膩食物里膽固醇含量高,這類物質會影響脂肪類物質的代謝。
脂肪肝患者應多吃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食物。此外,保持運動,建議每天進行40分鐘左右有氧運動,來幫助脂肪分解。
1
皮膚和眼睛發黃
2
手掌出現紅斑
3
食欲下降
1
飲食有度
2
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
3
堅持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