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北京等地的一些醫院近日收治了一些因過度養生而入院的病人。有人頓頓吃紅薯、胡蘿卜患上胡蘿卜素血癥,有人晚餐光生吃蔬菜導致營養不良……在醫生看來,生活中有人過度追求“科學”養生法,卻吃出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流行的一些“老毛病”。(摘編自《科技日報》《北京晚報》)
紅薯蘿卜雖好,但不宜天天吃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也遇到過類似咨詢,有人問她:都說紅薯很健康, 為什么我吃蒸紅薯,臉色卻變得蠟黃?
范志紅解釋,橙色肉的紅薯含有胡蘿卜素 ,每天大量吃,有可能造成皮膚發黃。另外,有人把紅薯當主食吃,配合的蛋白質食品卻不足,容易造成營養不良、面黃肌瘦。
河南省中醫二附院醫護飲食指導專家朱春蘭則提醒,天天吃胡蘿卜、紅薯等黃色或橘黃色蔬果,或會引發胡蘿卜素血癥。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胡蘿卜素血癥在我國比較流行。那時因為食品短缺,人們吃的食物只能以植物型為主。
每晚吃“蔬果餐”,營養跟不上
曾經,米飯、面條、饅頭都是人們餐桌上常見的主食,可現在有些人用蔬果沙拉、涼拌西蘭花等代替晚餐或主食。
廣西營養學會副理事長馬力平提醒,不管是不是為了減肥,都應保證膳食中谷物等主食的量,晚餐只吃蔬果極易造成營養不良和營養不均。范志紅有次在機場遇到這樣一位“粉絲”,她很煩惱:為什么我飲食健康,反而人更衰老了?
原來,這位“粉絲”牢記各種養生專家的提醒——“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早吃姜賽參湯”“一素一菇一把堅果”……看起來,這樣的飲食非常健康,可仔細一問,原來她一天只吃一兩多主食,平時不喝牛奶不吃魚和雞蛋。“主食和很多營養素都不夠,肯定會加速衰老。”
養生也要“看人下菜碟”
當下很多人在吃飽吃好后,發現各種不適和疾病日益增多,于是自己綜合一些養生說法,自創一套養生方法。這些做法在朱春蘭看來,可能會適得其反,“物無美惡,過則為災,說的正是這些情況”。
比如吃素。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醫師尤華智看來,吃素不等于只吃蔬菜,且只需每周選擇一天時間不進食葷腥油膩食物即可,“除了吃當季蔬菜,素食中還應少不了碳水化合物,包括米飯、面條等,而蛋白質可以從新鮮豆類、豆腐和堅果中攝取”。
比如生吃蔬菜。揚州大學旅游烹飪學院營養系主任彭景說,像生菜、紫甘藍等適合生吃,但番茄、胡蘿卜生吃就會浪費營養;山藥、西蘭花生吃不易消化;菠菜、空心菜等需要焯水后再涼拌。另外,生吃寒涼性食物,應搭配蔥、姜、蒜等調料來減弱其寒性。
再比如打堅果糊糊。范志紅建議,要做好搭配,種類最好多一點。在她家,經常用黃豆、燕麥、核桃打漿喝。具體做法是:取烤熟的黃豆50克,核桃30克(約6個核桃仁),燕麥20克,加水1000毫升,用豆漿機打漿即可。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