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璐
當人生病了,大多數情況都需要服用藥物來配合治療,但何時停藥、如何停藥并不是很受重視。其實,何時停藥、如何停藥很有講究。
日前用藥咨詢中心接待了一位老年患者,他遇到的問題可能很多人都經歷過。患者查出了高血壓,服藥一段時間后,他覺得頭不暈了,血壓也不高了,就把藥都停了。這一停可好,他的頭暈、心悸癥狀比之前還厲害。藥師分析后得出結論:這位患者是因為停藥太突然,才導致頭暈、心悸。因為他所服用的降壓藥中含有β受體阻滯劑,不能突然停藥,特別是在長期使用之后。
當我們長期應用某些藥物時,身體適應了藥物對身體的作用,突然停藥,身體適應不了就會出現病情或癥狀反跳、回升,疾病加重等現象,這就是“停藥反應”。長期應用可致停藥反應的藥物,應采取逐漸減量的辦法來達到完全停藥的目的,以免發生意外。
生活中,有幾類常見藥物容易產生停藥反應。
■β受體阻滯劑
β受體阻滯劑是常用的一種降血壓藥,它是高血壓患者初始和長期使用的藥品之一,對于平時心率較快的患者來說是一個較好的選擇。我們常說的××洛爾,比如,比索洛爾、美托洛爾、普萘洛爾等都是這類藥的常見品種,在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治療中也有廣泛應用。
長期應用此類藥物不宜驟然停藥,否則可能引起藥物反跳作用,并使冠心病患者引發心絞痛和心梗。此類癥狀一般在停藥后12小時至72小時后出現,部分患者在停藥后數天才會發生。因此,如有必要停用β受體阻滯劑,整個停藥過程至少應持續兩周,每兩天至三天劑量減半,停藥前的最后劑量至少持續4天。
■鎮靜催眠藥
鎮靜催眠藥俗稱安眠藥,此類藥品無論使用,還是停藥都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以避免造成藥物的濫用或依賴等不良后果。當醫生評估認為患者能夠自我控制睡眠,或所患其他能導致失眠的疾病被治療后,可以考慮逐漸停藥。
停藥需要數周至數月時間。常用的減量方法是,逐步減少夜間用藥量和變更連續治療為間歇治療。不要突然終止藥物治療,因為有可能引發潛在的失眠反彈和嚴重的精神癥狀。
■肌肉松弛藥
肌肉松弛藥就是解除肌肉痙攣的藥品,常見的有巴氯芬、乙哌立松等。這類藥在治療開始時要從小劑量開始服用,然后根據服用效果,可逐漸小劑量增加,直到療效滿意為止。
在開始服用階段,需要對自身進行密切監測,以便迅速發現某些潛在的不良反應,如全身肌無力、肌張力突然喪失(有突然跌倒的危險)、疲勞或精神恍惚等,然后對劑量進行調整。停止治療須在一周至兩周內逐漸減量,以避免停藥反應。
■抗抑郁藥
很多人認為抗抑郁藥是作用于神經中樞的藥品,長期吃會對大腦或神經不好,或是上癮,所以在病情有所改善后就擅自停藥。這是非常錯誤的行為。
抑郁癥的治療分為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急性期治療,一般能夠在3個月之內完成。第二階段是維持期,用以鞏固治療。抑郁癥的自然病程大約為1年至1.5年。維持期內有可能降低藥物劑量,逐步在一年到兩年之內結束治療。一旦擅自停藥,效果就會下滑。況且,現在的抗抑郁藥安全度提高很多,藥物只作用于與人的抑郁情緒相關的神經系統,而不是全部作用到大腦。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抑郁癥僅發作一次,癥狀輕,間歇期長(≥5年)者,完成急性期治療后,一般可不維持治療;多次復發(≥3次)者及有明顯殘留癥狀者,則主張長期治療。
對于再次發作風險低的患者,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調整劑量,在數周內逐漸減量,使大腦慢慢適應這一變化,停止治療后隨訪。
總之,何時服藥、何時停藥都有講究,遵醫囑才能合理用藥,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患者千萬不要自行減藥或停藥。
(作者:北京積水潭醫院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