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實用家庭辨病手冊(六)

第六章  泌尿生殖系統癥狀辨病

 

一、尿量異常辨病

 

健康人一晝夜排出的尿量約1 500毫升,白天排尿量占全日尿量的2/3~3/4。但尿量的多少與飲水量、出汗及氣溫等有關。每晝夜尿量超過2 500毫升為多尿;少于400毫升為少尿;少于50毫升為無尿。病理性尿量增多見于糖尿病、尿崩癥、慢性腎炎伴濃縮功能障礙時。病理性尿量減少見急性腎炎、嚴重失水、高熱、水腫、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等。

[中醫辨病]

小便過多,色清而長,多屬虛寒證,為腎虛命火不足,如尿崩癥、慢性腎炎等慢性腎臟疾患;小便過多而口渴引飲,常稱為消渴證,如糖尿病等。

(一)尿量少

1、以突起浮腫,尿少為主癥,每日尿量可少于400毫升,血壓高,或有血尿。浮腫以顏面、眼瞼及下肢為主,重者波及全身。尿檢查發現血尿、蛋白尿、管型尿。血清補體下降。可診為皮水。

2、急性起病,少尿或無尿,發病急驟,病情危篤,進展迅速。伴見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腫、高血壓,迅速發展的貧血、出血及低蛋白血癥。可診為正水。

3、繼發于各種嚴重疾病所致的周圍循環衰竭或腎中毒后,急驟發生少尿,甚至無尿。血尿素氮、血肌酐迅速升高,出現高血鉀、酸中毒。小便常規為等張尿,蛋白尿,尿沉渣有管型、上皮細胞碎片、紅細胞和白細胞。為急性腎衰。

4、繼發于各種腎臟疾病的終末期或尿路梗阻。出現少尿或無尿,尿比重低,常固定在1﹒010以下,呈等張尿,有尿蛋白及紅細胞和顆粒管型等。相繼出現其他系統病變。為慢性腎衰。

(二)尿量多

1、多尿,嚴重者晝夜排尿量可達5~10L或更多,尿清如水,煩渴多飲,常喜冷飲,如限制之,則迅速出現液脫,常伴皮膚干燥、唾液及汗液減少,便秘,消瘦,乏力。以20~40歲為多,男性多于女性。起病可急可緩。診為尿崩。

2、尿多有甜味、口渴多飲、多食易饑,形體消瘦等為主要表現。初起“三多”癥狀可不明顯。癥狀明顯時口渴多飲,每日總尿量3~5L以上。病久則有四肢麻木、酸痛、腰酸、性欲減退,男子陽萎,女子月經失調,尿液檢查可有尿糖,血糖升高。診為消渴。

[西醫辨病]

(一)多尿辨病  正常成人一晝夜尿量為1000~2000ml之間,平均為1500ml。一晝夜尿量超過2500ml,稱為多尿。見于:

1、暫時性多尿  見于飲水過多(生理性多尿)或慢性心力衰竭、慢性腎炎等水腫病人使用利尿藥之后,或者靜脈輸液過多過快時。

2、內分泌系統疾病引起的多尿

⑴ 糖尿病    患者因尿中含糖較多,引起溶質性利尿,故尿量增多。患者有多尿、煩渴、多飲、多食、消瘦與乏力等癥狀。

⑵ 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引起的多尿    因血鈣和尿鈣過多,使腎小管喪失了濃縮尿液的功能而出現尿量增多,這時的尿比重較低。特別是伴有甲狀旁腺功能危象時,有頭痛、肌無力、口渴、多尿、脫水,嘔吐,低血壓、嗜睡、譫妄、昏迷,心動過速,心律失常,無尿,腎功能衰竭。一般甲狀旁腺機能亢進時有骨痛,多發于腰部、四肢與脊柱,并有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全身肌肉軟弱無力等癥狀。

⑶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    醛固酮具有保鈉排鉀作用,醛固酮增多,機體長期大量失鉀,引起尿濃縮能力減退,導致尿量增多。患者有高血壓、陣發性肢體軟弱無力或麻痹,有時可見手足搐搦與肌肉痙攣。煩渴、多飲、多尿,尤其是夜尿增加,可見于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

⑷ 尿崩癥  

①垂體性尿崩癥   因原發性或繼發性下丘腦-神經垂體功能減退,抗利尿激素分泌過少,影響尿液濃縮而引起尿量增多。其特點是:多尿伴煩渴、多飲每日尿量常在4~6升以上,飲水量約與尿量相當,如限制飲水,病人不能忍受,常常尿量仍多,而導致嚴重脫水,可見于垂體性尿崩癥。

②腎性尿崩癥    自幼多尿,可伴有脫水,可見于腎性尿崩癥。

③鑒別兩類尿崩癥      可以對兩類尿崩癥病人使用垂體加壓素,如果對

該藥治療反應良好,尿量減少,尿比重升高,口渴緩解者多見于垂體性尿崩癥。對垂體加壓素治療無效,可見于腎性尿崩癥。

3、腎臟疾病引起的多尿 

⑴ 慢性腎盂腎炎、慢性腎炎、腎囊腫等疾病,因腎髓質纖維化或萎縮而破壞了腎小管的濃縮尿液的功能而致多尿。

⑵ 急性腎功能衰竭    因腎小管上皮細胞剛開始再生,再吸收功能尚未恢復,而致多尿。常由休克、嚴重脫水、失血、感染、創傷、燒傷、藥物中毒或血管內溶血等引起急性腎功能衰竭,在多尿期尿量漸增,每日可多達數升。

⑶ 慢性腎功能衰竭    如果患者有腎臟病史,口渴多尿,尤其夜尿增多,并有食欲減退、惡心嘔吐、乏力、嗜睡、甚至有昏迷等癥狀;有貧血與出血傾向、有高血壓者多見于慢性腎功能衰竭的多尿期。

⑷ 尿路梗阻性疾病恢復期  尤其在間歇性腎積水病人,因梗阻部位的

炎癥反應消退或隨體位改變而排出大量存積于腎內的尿液而致多尿。

⑸ 其他腎臟疾病  高血壓腎病、慢性腎功能衰竭、高血鈣性腎病、失鉀性腎病均可出現多尿。

4、精神、藥物因素導致的多尿

⑴ 癔病性多尿  多由于大量飲水所致。

⑵ 藥物性利尿  為了消除水腫、治療急性肺水腫、防治急性腎功能衰竭和加速毒物排泄等治療目的所使用的各種利尿藥(速尿、氫氯噻嗪、安體舒通等)均引起多尿;為降低顱內壓或治療青光眼而使用的脫水劑甘露醇、山梨醇和高滲葡萄糖等可立即產生利尿脫水作用而致多尿。

⑶ 精神性多尿  

①精神性煩渴多尿癥狀群    常伴有排尿次數增加,多因精神創傷引起,以心理治療為主,需與癔病性多尿鑒別。

②絕經期多尿    多有精神異常史,因飲水過多引起多尿;每日飲水量與尿量變化較大,多見于精神性多尿。

 (二) 少尿或無尿辨病  一晝夜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時尿量少于17ml者稱為少尿。一晝夜尿量少于100ml者,稱為無尿或尿閉。見于:

⑴ 因休克、心力衰竭、脫水及一些導致機體有效血容量減少的病癥,可引起所謂腎前性少尿。因為只有血容量充足了,才能保證腎小球濾過原尿的量,如果血容量減少,腎小球濾過量不足,即會引起少尿。

⑵ 因腎臟本身的病變,如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炎急性發作、急性腎功能衰竭少尿期和許多慢性疾病最后引起的腎功能衰竭等均導致少尿,被稱之為腎性少尿。

⑶ 腎臟排泌的尿液,需要經過腎盂、輸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體外,如果這些尿液排泄的通道發生梗阻,如腎結石、輸尿管結石、外傷后引起的尿路狹窄、泌尿系統的腫瘤壓迫等原因,引起尿路梗阻或排尿功能障礙時,即會引起所謂腎后性少尿。如嚴重的泌尿系結石、腫瘤梗阻者亦可少尿。

[檢查辨病]

(一)  常規檢查

1、尿常規檢查:   有利于腎臟和非腎臟疾病的診斷。尿比重低,常低于1﹒006,尿常規與腎功能均正常可見于垂體性尿崩癥。尿比重偏低(常在1﹒015以下),呈堿性或中性,有持續性或間歇性蛋白尿見于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尿比重固定于1﹒010~1﹒012,有蛋白尿與管型尿見于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比重低,固定于1﹒010左右(<1﹒018為可疑,<1﹒014有診斷價值,<1﹒010可肯定診斷),尿中有較多的蛋白質、紅細胞與管型見于急性腎功能衰竭。糖尿升高見于糖尿病。

2、血液常規檢查:有助于腎衰的診斷,腎衰時有貧血。

3、血液生化檢查:血鉀明顯降低,血鈉大多有升高趨向,氯化物正常或低于正常,血液酸鹼度與二氧化碳結合力多偏高或升高見于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血糖升高見于糖尿病。血脂升高見于糖尿病、腎臟疾病。血尿素氮、肌酐、尿酸與血鉀增高,二氧化碳結合力減低見于慢性腎功能衰竭、急性腎功能衰竭。

 4、X線檢查有助于腎結石的診斷。骨胳X線檢查示普遍骨質脫鈣,骨質可呈蟲蝕樣吸收或囊腫樣變化,見于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

(二)特殊檢查

1、CT及磁共振檢查,對腎臟病變和非腎臟病的病因診斷有較大價值。

2、靜脈腎盂造影檢查有助于尿路結石、腫瘤的診斷。

3、特異檢查:高滲鹽水試驗時,尿量顯著減少可見于精神性多尿。對可疑糖尿病患者,葡萄糖耐量試驗與口服甲磺丁脲試驗有助于診斷。唾液鈉/鉀比率減低,如小于1﹒0為可疑,小于0﹒4,24小時尿醛固酮含量增高見于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安體舒通試驗不僅有助于糾正代謝紊亂,對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對可疑急性腎功能衰竭病人,在血壓穩定,糾正血容量不足后,給予20%甘露醇或山犁醇100~200毫升靜推,在15分鐘內注射完畢后,觀察尿量,如每小時不超過40毫升,則考慮為急性腎功能衰竭。亦可用速尿40~100毫克靜脈注射。

 

二、尿色異常辨病

 

正常尿色呈黃色,可淺可深,主要是由于含有尿黃素所致。在生理狀態下,尿色的深淺與尿量、尿反應、食物和藥物等有關。大量飲水使尿量增多,尿色淡黃或無色;尿量少,尿色深黃呈濃茶樣;酸性尿色深,鹼性尿色淺;某些食物和藥物如胡蘿卜、山道年(在酸性尿中)、核黃素或金霉素等可使尿呈深黃色;剛果紅、氨替比林、山道年或大黃(在鹼性尿中)等可使尿呈紅色。在病理狀態下,如血尿、血紅蛋白尿、膿尿、乳糜尿等,均可使尿色發生顯著異常。

[中醫辨病]

1、小便短黃:在一般病證上出現均屬內熱和和濕熱。小便黃色深濃如茶,并目黃、皮膚發黃稱為“黃疸”。黃疸分為兩類:黃色鮮明如橘子色,伴有身熱,口渴,胸悶,腹滿,大便秘結,舌苔黃膩的為“陽黃”,屬于胃有濕熱;黃色晦如煙熏,畏寒,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苔白膩的為“陰黃”,屬于脾有寒濕。

2、小便清長:在一般病證出現,表示內無熱象;在虛弱證中出現,為下元虛寒之征。

3、小便出血:血隨尿出,鮮紅不痛,或痛極輕微,稱為“尿血”。多由心與小腸之火迫血妄行,常伴口干,口舌生瘡,舌尖紅絳。

4、小便流濁:尿道流出濁物似膿,混有血液者為赤濁,不混血液者為白濁。小便前排出較多,尿時不覺疼痛,多因心氣不足,相火妄動,濕熱下注。

[西醫辨病]

正常新鮮尿液多透明、呈淡黃色,放置后可見微量絮狀物沉淀,多為少量的上皮細胞或微量核蛋白或粘蛋白所致。尿液顏色的變化,受食物、尿色素及藥物的影響較大。機體的多種疾病,可引起尿液外觀的變化。

1、血尿辨病  血尿是指尿內含有一定量的紅細胞。可呈現淡紅色云霧狀尿、洗肉水樣顏色尿和混有血凝塊的明顯血尿。每1000ml尿液中含有1ml以上血液,尿液即可呈現淡紅色,稱肉眼血尿。如果尿液外觀變化不明顯,經離心常常處理后的尿液在高倍顯微鏡下檢查,每一個視野紅細胞數平均大于3個者,稱為鏡下血尿。應該注意的是,不一定紅色的尿都是血尿。特別是肉眼血尿,應與幾種紅色尿液相鑒別。例如血紅蛋白尿、紫質尿、進食某些有色素的食物或藥物等,雖尿呈紅色,但這類尿液檢查時均無紅細胞可見。此外,應注意因月經或痔出血等混入尿液而致的假性血尿。

引起血尿的原因很多,現簡述如下:

⑴ 泌尿系統疾病引起的血尿

①先天性疾病:多囊腎、海綿腎、腎積水、膀胱憩室、膀胱子宮內膜移位癥等均出現血尿。

②泌尿系統損傷:腎挫傷、腎破裂、膀胱挫傷、膀胱破裂、尿道損傷、器械檢查損傷,為了排除腎腫瘤而做的腎活體組織檢查后均可出現血尿。男性的尿道損傷治療需及時,進行尿道會師等手術后,要堅持擴張尿道,防止尿道狹窄,因尿道狹窄將嚴重地影響生活質量。

③泌尿系統炎癥: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小管疾病、輸尿管周圍炎癥等引起的血尿。腎小球腎炎除血尿外,尚伴有蛋白尿、高血壓和浮腫等體征。

④泌尿系統感染:急慢性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包括蜜月性尿道炎)、腎結核、腎包蟲病、腎阿米巴病、埃及血吸蟲病等均導致血尿。感染性多可出現尿頻、尿急和尿痛等伴隨癥狀。

⑤泌尿系統結石:腎、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的結石,不光在后期會引起梗阻,在早期即可有血尿和疼痛,腎結石和輸尿管結石如果發現在尿路狹窄部位,往往可引起劇烈疼痛。膀胱結石患者有明顯的排尿困難和排尿突然中斷現象,更可能使小男孩手搓拉陰莖,經跑跳翻滾改變姿勢后才能緩解疼痛和繼續排尿。

⑥泌尿系統腫瘤:腎、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的良性或惡性腫瘤均可引起血尿。間歇性無痛性肉眼血尿常是腎癌、腎盂腫瘤和膀胱腫瘤常見的初發癥狀。

⑦泌尿系統其他疾病:腎下垂、膀胱異物、放射性膀胱炎等,特別后是后者亦可引起無癥狀性血尿。還有一種查不出原因的所謂特發性血尿,其血尿有時是一過性的,屢經檢查常無有意義的發現。

⑵ 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血尿

①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血尿: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猩紅熱、絲蟲病。流行性出血熱是流行性出血熱病毒引起的一種自然疫原性傳染病,通過鼠類傳染,有頭痛、腰痛、眼眶痛和消化道癥狀;引起腎臟損害時,除血尿外,還出現蛋白尿、管型尿等。

②血液病引起的血尿  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友病、壞血病、白血病及過敏性紫癜等均引起血尿。其中再生障礙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組織明顯減少,導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綜合征。急性型者有畏寒、高熱、出汗、鼻出血、牙齦出血、內臟出血和血尿。血友病是是一組遺傳性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甲(缺乏因子Ⅷ)、血友病乙(缺乏因子IX)和血友病丙(缺乏因子XI)。主要表現為輕微損傷后大量出血不止,除引起血尿外,常見為皮下組織,肌肉及關節出血。深部組織出血可形成血腫,伴有局部疼痛和繼發感染。腹膜后和腸系膜出血可致類似急腹癥腹痛,多次發作可引起慢性血友病關節炎,造成永久性關節破壞。壞血病是缺乏維生素C缺乏癥,維生素C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膠原是毛細血管的重要構成成分,缺乏維生素C時,可引起毛細血管的破裂,而出現各種出血癥狀,除血尿外,全身皮膚粘膜及內臟均有出血。

⑶ 血尿與排尿的關系:

①全程血尿   血尿見于尿液全程。血尿顏色均勻,常為暗棕色;伴發腎區鈍痛或腎絞痛;血塊呈條狀,一般無明顯排尿不適,多為膀胱或輸尿管、腎臟的病變。如腎及膀胱的腫瘤、腎結核等疾病所致。

②初血尿    血尿見于排尿初期,提示出血部位在尿道和膀胱頸部。如尿道損傷、腫瘤、肉阜、前列腺炎等。

②終末血尿   血尿見于排尿終末。伴有排尿不適的癥狀,血尿顏色較鮮紅,血塊不規則,多為后尿道、膀胱三角區或膀胱頸部病變。可能為前列腺及后尿道出血,出血呈尿道滴血。多見于急性膀胱炎、膀胱腫瘤或結石、前列腺病變等;

③血尿伴有尿頻、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難   多為在各種引起血尿的疾病的基礎上并發感染的表現。

⑷ 血尿伴隨癥狀    血尿伴腎絞痛,沿輸尿管向同側下腹部、同側大腿的內側、同側陰部放射是腎、輸尿管結石的特征;排尿時痛,尿流突然中斷或排尿困難,為膀胱或尿道結石。血尿伴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癥狀,如病程較長,病情起伏,但癥狀始終未能消除者以泌尿系結核和膀胱腫瘤的可能性大;如病程短,兩次發作間癥狀完全消除者,多為非特異膀胱炎、前列腺炎等;如同時伴有高熱、寒戰、腰痛,則考慮為腎盂腎炎。血尿伴浮腫、高血壓多為腎炎、高血壓腎病。血尿伴身體其他部位出血,應考慮血液病、感染性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血尿合并乳糜尿者應考慮絲蟲病。

⑸ 血尿的發病年齡    小兒時期的血尿多見于急性腎炎、膀胱結石等。青少年或中年出現血尿,應考慮為泌尿系統一般細菌感染,以及結核、結石或腎炎等。40歲以上無痛性血尿應多考慮腎腫瘤。血尿與月經有明顯的周期性關系,經期過后血尿即停止,多為膀胱內子宮內膜異位癥。

2、血紅蛋白尿辨病   紅細胞在血液循環中因衰老破壞而釋放出血紅蛋白,但其量甚微。當血管內出現溶血時,紅細胞在血循環中破壞,大量血紅蛋白釋放入血液,形成所謂血紅蛋白血癥,血漿呈現淺紅色。因血漿中有大量血紅蛋白存在,超過了腎閾值,分子量本身較小的血紅蛋白便可經腎小球濾過而形成血紅蛋白尿,其尿色呈現濃茶色或醬油顏色。血紅蛋白尿與血尿顏色頗相似,但前者呈醬油色而后者呈洗肉水色。取新鮮尿標本離心、沉淀,鏡檢不見紅細胞或僅有少許紅細胞。臨床上絕大多數血紅蛋白尿由溶血所引起。

⑴ 先天性因素造成的血紅蛋白尿  因體內缺乏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體內還原性谷胱甘肽減少,紅細胞膜上含巰基的蛋白質和酶得不到保護,在吃蠶豆或服用伯氨喹啉等藥物時,會出現大量紅細胞破壞的溶血現象,因而產生血紅蛋白尿,此即為蠶豆病。患者這時可出現黃疸(目黃、皮膚黃、尿黃)尿呈醬油樣色體征。

⑵ 免疫性因素造成的血紅蛋白尿  因紅細胞上有不同的抗原,可與異型血清中的抗體發生凝集反應,在補體參與下,出現紅細胞溶解破裂。因此輸血時一般首選同型輸血。

①異型輸血    因異型輸血而造成死亡的事故并非罕見,如果進行了異型輸血,會造成大量紅細胞溶解破壞而使大量血紅蛋白釋放入血,直接造成血紅蛋白尿。輸血后出現血紅蛋白尿提示溶血。

②特發性慢性冷凝集素病    寒冷型抗體自身免疫性貧血中,有一種叫做特發性慢性冷凝集素病。可因寒冷而誘發,出現血紅蛋白尿,手足發紺和肢端疼痛。如果伴有手足發紺和肢端疼痛的雷諾氏現象者可考慮本病。

⑶ 感染因素造成的血紅蛋白尿  較為嚴重的惡性瘧疾,傷寒和猩紅熱等病人,可出現血紅蛋白尿。患傷寒后發現醬油色尿為傷寒并發血紅蛋白尿。另外,青壯年男性患惡性瘧疾,發作時可出現寒戰、發熱、膽汁性嘔吐及血紅蛋白尿,尿液呈黑色,是惡性瘧疾最嚴重的并發癥——黑尿熱的表現。

⑷ 藥物因素造成的血紅蛋白尿  使用伯氨喹啉、奎寧、阿的平、磺胺類藥、呋喃類藥、氯霉素、維生素K等藥物時,可能出現出血、溶血或血紅蛋白尿。

⑸ 其他因素造成的血紅蛋白尿  蜂刺傷、蛇咬傷、重度燒傷、誤服毒蕈、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等均可引起血紅蛋白尿。如果在熟睡后發生醬油樣色尿考慮為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其次還有毒蛇咬傷、招鳥棒中毒和毒蕈中毒以及重度燒傷后出現血紅蛋白尿。

⑹ 陣發性行軍性血紅蛋白尿   多次在長跑或急行軍后,排出深棕色尿液者提示陣發性行軍性血紅蛋白尿。

3、膿尿辨病    膿尿是尿內含有大量白細胞、膿細胞或細菌等炎癥性滲出物,因而排出的新鮮尿出現混濁。其實膿尿與菌尿難以區別,一般認為膿尿放置后可有白色云絮狀沉淀,而菌尿呈云霧狀,靜置后不下沉。肉眼見尿呈乳白色,甚至出現膿塊者,則稱為“肉眼膿尿”。

⑴ 膿尿的一般特征及伴隨癥狀

①膿尿的特征:膿尿按排尿先后分為初膿尿、終末膿尿和全程膿尿。初膿尿表示病變位于尿道;終末膿尿表示病變位于膀胱頸部、三角區或后尿道、前列腺等;全程膿尿則表示病變位于膀胱頸以上尿路,如膀胱、輸尿管及腎等處。

②膿尿伴隨的癥狀

伴有疼痛的膿尿:膿尿伴腎絞痛者,多提示病變位于腎臟,如腎結石合并感染、腎結核、腎積膿、腎膿腫、絲蟲乳糜膿尿等;如伴有膀胱區痛者,則提示已侵及膀胱,如泌尿系結核,膀胱結石或感染,膀胱鄰近器官膿腫如闌尾周圍膿腫、盆腔膿腫等向膀胱穿破;如伴有尿道燒灼痛,則提示病變已侵犯尿道、前列腺,如尿道炎、前列腺炎等。

膀胱刺激征(如尿頻、尿急、尿痛):上尿路感染在未侵犯膀胱之前,一般無膀胱刺激征或癥狀較輕;下尿路感染則癥狀較嚴重。

痛性腫塊:如腫塊位于腎區,應考慮腎膿腫、腎積膿、腎周圍膿腫、腎腫瘤等;如腫塊位于膀胱區,則應考慮巨大膀胱憩室;如腫塊位于右下腹部,應考慮闌尾周圍膿腫,輸卵管、卵巢膿腫等。如腎區同時伴有局部皮膚紅、腫、熱者,則多為腎周圍膿腫,也可見于腎周圍蜂窩織炎。

⑵ 泌尿系統原發性感染  腎盂腎炎、腎膿腫、腎結核、膀胱炎、尿道炎等均引起膿尿。

①急性腎盂腎炎是主要由細菌直接引起的腎盂腎盞和腎實質的感染性炎癥,是尿路感染中重要的一種,好發于生育期的婦女。除有膿尿和血尿外,起病急,常伴有寒戰、高熱、尿頻、尿急和尿痛等癥狀。

②急性膀胱炎多見于暑季,女性發病率較高,除膿尿、血尿外,有突然發生膀胱刺激征:尿頻、尿急、尿痛。

③急性尿道炎擠壓尿道時,即可有膿性分泌物溢出,可有尿頻、尿急、尿道口紅腫、明顯觸痛。

④淋病性尿道炎除上述表現外,尚有不潔性交史,夜間尿道口常被分泌物粘住,還可累及前列腺、精索、附睪或前庭大腺、陰道宮頸及子宮內膜等處。

⑶ 泌尿系統繼發感染  常見的有腎、輸尿管、膀胱結石所繼發的感染;腎、輸尿管、膀胱的腫瘤所繼發的感染;腎積水、輸尿管狹窄、尿道狹窄等所導致的感染;另外還有尿道損傷感染、膀胱憩室感染、尿路異物引起的感染等,均可導致病人出現膿尿。

⑷ 男性生殖系統疾病所引起的膿尿  精囊炎、前列腺炎、前列腺膿腫等亦可致病人出現膿尿。

⑸ 泌尿系統鄰近器官或組織病變所引起的膿尿  腎周圍膿腫、腎周圍炎、輸尿管周圍膿腫、輸尿管周圍炎、闌尾周圍膿腫、輸卵管炎或膿腫、盆腔膿腫、宮頸癌浸潤感染等,除自身疾病的癥狀和體征外,因涉及泌尿系統器官,故均可導致病人出現膿尿。

4、乳糜尿辨病  

腸道吸收的乳糜液經腸干淋巴管到達腹主動脈前淋巴結,或經腰干淋巴結至乳糜池。如果因淋巴管梗阻,淋巴液不能經正常淋巴循環途徑引流至血液,就可能造成乳糜管、淋巴管內高壓而曲張,可破裂進入泌尿系淋巴管,使這些淋巴管內高壓、曲張、破裂,乳糜液就此溢入尿中,使尿呈乳白色,臨床上稱此種尿為乳糜尿。如含血液較多,呈粉紅色,則為乳糜血尿。如合并泌尿系感染,可呈乳糜膿尿。乳糜尿為間歇發作,過勞、妊娠、分娩等因素為誘因。間歇數周、數月或數年發作一次。病發于幼年,早期出現象皮腫,可發生于單肢體,也可發生于多個肢體,繼后才逐漸出現乳糜尿、乳糜胸水或腹水等。有的可出現低蛋白血癥。應考慮為原發性淋巴管系統疾病所致。

乳糜尿外觀呈不同程度的乳白色,常見于以下疾病:

⑴ 寄生蟲感染所引起的乳糜尿  常見于絲蟲病,是由班氏和馬來絲蟲寄生于人體淋巴系統所引起的慢性寄生蟲病,通過蚊蟲傳播。急性期表現為不規則周期性寒戰、發熱,可有逆行性淋巴管炎、淋巴結炎及睪丸炎、附睪炎等。晚期出現睪丸鞘膜積液、乳糜尿、下肢或陰囊、陰唇等部位呈現橡皮腫。檢查時,可見到病人睪丸鞘膜積液、附睪腫大以及陰囊內的精索增粗等現象。如果發現有人在發病時有畏寒、發熱,腰部鈍痛或下腹不適等癥狀,休息后自行緩解,首先考慮絲蟲病。

⑵ 結核感染  腹腔結核、腹部淋巴結結核,因炎癥導致淋巴循環受阻,可能將淋巴液導致尿路而形成乳糜尿。如果病人表現有全身性結核性中毒癥狀(午后低熱、盜汗、乏力、食欲不振、消瘦等)及腹腔結核(如腹膜結核、腸系膜淋巴結結核)的局部表現,考慮為腹腔結核。

⑶ 腫瘤  見于腹腔、腹膜后以及縱隔部位的腫瘤。這些部位的腫瘤可能壓迫淋巴管道,致局部淋巴循環阻塞而將淋巴液導入尿路而出現乳糜尿。惡性腫瘤所致的乳糜尿,病程發展快,發熱或(及)消瘦等全身癥狀較明顯。腹部常可觸及包塊。

⑷ 外傷或手術損傷  胸腹部外傷可能傷及腰干淋巴管或乳糜池等,手術也可能損傷胸導管及腹腔淋巴管,均引起淋巴回流不暢,淋巴管內高壓,曲張后可破裂入尿路而形成乳糜尿。如果患者的乳糜尿出現于創傷或手術后,而能排除絲蟲病或其他原因所致者,即可確診為胸、腹部創傷或手術所致乳糜尿。

⑸ 先天性畸形  淋巴管畸形、腹部出現巨淋巴管、胸導管畸形以及某些淋巴管瓣膜功能障礙等,會影響淋巴循環,增加淋巴管內高壓機會,破裂后將淋巴液引入尿路而形成乳糜尿。

5、膽紅素尿辨病  尿中有大量結合膽紅素時,尿液呈豆油樣改變,稍微振搖后尿液的上層出現黃色泡沫,且不容易消失。

⑴ 尿中膽紅素的來源  血液中有兩種膽紅素,一種是與清蛋白結合的膽紅素,因未與葡萄糖醛酸結合,所以稱為未結合膽紅素,它與清蛋白結合在一起,分子量大,所以不能通過腎小球濾過。另一種膽紅素在肝細胞中與葡萄糖醛酸結合,增大了它的極性,使它能夠通過腎小球濾過,這種膽紅素稱為結合膽紅素,尿中出現的膽紅素即為結合膽紅素。但正常人尿中難檢測到膽紅素。

⑵ 黃疸  如果上述膽紅素代謝紊亂,表現為高膽紅素血癥。膽紅素為黃橙色色素,在血漿中濃度過高時,可擴散到組織中并使其黃染,尤其可能將皮膚和鞏膜染成黃色,即為臨床上所說的黃疸。黃疸有三種,由大量溶血引起的是溶血性黃疸,由肝細胞病變引起的是肝細胞性黃疸,由各級膽道梗阻所引起的是阻塞性黃疸。

⑶ 出現膽紅素尿的疾病  在病理情況下,即在肝細胞病變時,因肝細胞膜的通透性增加,這時結合膽紅素有部分可返流入血,通過腎濾而出現在尿中,此即膽紅素尿的來源之一。另外,如果膽道系統有梗阻,肝內各級膽管的壓力增高,結合膽紅素也會返流入血而出現在尿中。所以,膽紅素尿常見于阻塞性黃疸和肝細胞性黃疸的病人。

6、肌紅蛋白尿

肌肉疼痛、無力,伴有暗紅色尿,或嚴重肌肉損傷伴有暗紅色尿,提示肌紅蛋白尿的可能性。多見于陣發性肌紅蛋白尿、擠壓綜合征和重度燒傷、電燒傷、大動脈血栓形成等所致大塊肌肉受損。

7、尿色辨病  

除上述正常淡黃色尿、紅色的血尿、乳白色的乳糜尿、混濁的膿尿和有黃色泡沫的膽紅素尿之外,一些尿液因受攝入的食物或藥物的影響而出現一些顏色的變化,現分如下:

⑴  深黃色尿  高熱的病人、脫水的病人因尿液濃縮而致尿黃色加深;進食胡蘿卜、維生素B2(核黃素)、蘆薈、呋喃類藥、大黃(酸性尿中)或番瀉葉時出現深黃色尿,特別是服用維生素B2(核黃素)及呋喃唑酮(痢特靈)時,尿液呈深黃或褐黃色。這是正常現象,并無引起尿色變化的泌尿系統疾病。

⑵ 紅色尿  尿液變化紅色,并不一定都是血尿,一些藥物可以使尿液變成紅色。如通利大便的瀉藥酚酞及大黃(堿性尿中),驅蟲藥山道年、抗結核藥利福平都可以使尿液變為紅色。女子月經期間,經血污染尿液,也可使尿液變為紅色尿,應注意鑒別。紅色尿絕大多數為血尿,到中老年,如果出現無痛性肉眼血尿,要引起高度警惕,它可能是泌尿系統腫瘤的早期體征。但是否為血尿,至少要排除引起尿液變紅的因素,不要自己嚇自己。

⑶ 藍色尿  

①疾病所致的藍色尿  原發性高鈣血癥、維生素D中毒患者可見藍色尿。一些傳染病,如霍亂、斑疹傷寒偶見淡藍色尿。

②藥物所致的藍色尿  與排鉀性利尿藥合用治療各種頑固性水腫的利尿藥氨苯蝶啶,可使尿液變成藍色;另外,亞甲藍、靛卡紅、木餾油、水楊酸等藥物使用后,均可能出現藍色尿,停藥即可消失。

⑷ 黑色尿  較為少見

①疾病所致的黑色尿  多見于黑尿熱,它是惡性瘧疾病人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因引起急性血管內溶血的病理改變而致,病人排出的尿液呈暗紅色或黑色。

②藥物所致的黑色尿  改善帕金森病癥狀的左旋多巴,以及甲酚、苯肼等藥物使用后,可出現帶黑色的尿液。

③尿液長期暴露于空氣中顏色變黑,提示黑酸尿,多見于褐黃病。黑色尿、皮膚棕黃色色素沉著與關節炎是褐黃病獨特的三聯征。

⑸ 血紫質尿         尿液呈暗紅色或葡萄灑色,多為紫質尿。可考慮為血紫質病或鉛中毒。

卟啉癥也稱血紫質病,是一種遺傳性疾病,人體在制造血蛋白血紅素時,復雜的化學反應過程發生異常,會導致這種疾病。由于這種異常是一種名叫卟啉的化學物質聚積在肝臟、消化系統、腦部、神經系統或皮膚里,使這些部位受到傷害。所以臨床表現為光敏感反應、浮腫性紅斑、水泡、血泡,泡破后糜爛等。如沉積于肝,超過肝的排泄能力,肝損傷、肝腫大,則引起黃疸、腹痛等癥狀。

[檢查辨病]

(一)    常規檢查

1、尿常規:尿呈紅色可鮮可暗,混濁,震蕩時呈云霧狀,放置后可有少量紅色沉淀,鏡檢發現多量紅細胞者為血尿。尿呈均勻暗紅色,為血紅蛋白尿,含大量血紅蛋白時可呈醬油樣,震蕩時不呈云霧狀,放置后無紅色沉淀,鏡檢無紅細胞或僅發現少數紅細胞,聯苯胺試驗陽性為血紅蛋白尿。 尿放置或曬太陽后尿色變為紅色或棕紅色或葡萄酒色,均勻不混濁,鏡檢無紅細胞,聯苯胺試驗陰性,尿紫膽原試驗陽性可診為紫質尿。尿沉渣檢查紅細胞增多為血尿、白細胞增多為炎癥、有膿細胞者為膿尿。尿中出現干酪樣物質,使尿呈米湯樣混濁為腎結核性腎積膿。

2、血常規:白細胞增高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全血細胞減少有助于血液性疾病的診斷;血小板減少和出凝血時間延長可能為出血性疾病。

3、X線檢查:包括腹部平片、靜脈與逆行腎盂造影、膀胱造影等,有助于結石、化膿性病變、結核及尿路梗阻性病變的診斷。胸部X線檢查:有肺結核者有助于結核的診斷,雙側點狀或絮狀陰影多為肺出血-腎炎綜合征;還有助于心臟病的診斷。

(二)特殊檢查

1、尿液特殊檢查

聯苯胺試驗陽性而鏡檢無紅細胞可能為血紅蛋白尿或肌紅蛋白尿。聯苯胺試驗陰性,尿液雖為紅色,但無紅細胞,多為藥物性色素。亞硝酸鹽還原試驗,腎盂腎炎呈陽性反應,腎結核為陰性。

尿三杯試驗:如第一杯(即前段)尿呈血色 或鏡下有較多紅細胞,表示病變位于尿道;如第三杯(即后段)尿呈血尿或血色較明顯或鏡下有較多紅細胞,表示病變在膀胱頸和三角區或后尿道等部位;如第二杯尿呈均勻血色,表示病變在上尿路或膀胱。

尿細胞學檢查:1小時尿細胞計數,有助于腎炎和尿路感染的診斷。尿紅細胞形態學檢查可幫助鑒別血尿的來源。普通光鏡檢查對血尿定位診斷有價值。尿白細胞分類:中性多形核白細胞增高常見于炎癥,嗜酸性白細胞增高常見于過敏性間質性腎炎、尿路寄生蟲感染、腎小球腎炎、急性前列腺炎。

24小時尿沉渣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找結核桿菌,陽性者為結核。

脂肪餐后留尿檢驗,呈乳糜尿陽性為絲蟲病。

用淀粉凝膠或醋酸纖維紙進行尿液電泳,能分離出肌紅蛋白即可確診為肌紅蛋白尿。

尿纖維蛋白降解產物檢查、尿補體C3測定、尿酶測定均有利于血尿的診斷。

2、尿細菌學檢查:尿中直接找到或培養出病原菌,為泌尿系感染性疾病,如腎盂腎炎、結核。

3、膀胱鏡檢查:可直接發現位于膀胱的出血病灶、化膿性病灶及其病變性質,可確定血尿來自哪一側腎臟。

4、血液特異檢查:血尿酸增高有助于尿酸鹽性腎結石的診斷。腎功能損害多為腎炎、尿毒癥。在血中找到微絲蚴者為絲蟲病的急性期。血中補體C3測定、抗腎小球基底膜抗體檢測、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檢測、免疫蛋白的測定均有助于血尿的診斷。

5、CT及磁共振、超聲波、同位素檢查:有助于泌尿系、前列腺良性、惡性腫瘤、化膿性病變的診斷,如癌癥、腎下垂、游動腎、多囊腎、海綿腎、孤立腎等。

    6、腎臟活體組織檢查:有助于腎臟疾病的鑒別診斷。

 

三、排尿異常辨病

 

人體的代謝廢物可以從呼吸道的肺、消化道的膽汁和泌尿道的尿液中排泄。尿液是血液經過腎小球濾過,經過腎臟內的腎小管和集合管吸收和排泌的終末代謝產物。在感染、代謝異常、腎血管病變、變態反應性疾病、毒素或藥物刺激等情況下,泌尿道的病理性產物、肝臟中生物轉化作用的產物或血液中的異常成分,可隨尿排出。所以,尿液的組成和顏色變化反映了機體的代謝狀況,并受機體各系統功能狀態的影響。尿液檢查是臨床醫學診斷泌尿系統疾病和觀察療效的重要方法,它同時也是協助診斷其他疾病最常用的方法。

[中醫辨病]

排尿次數異常的增多(尿量常并不多),稱為尿頻;排尿急迫,不能忍耐,稱為尿急;排尿時尿道感覺疼痛,稱為尿痛;排尿不能自主控制,時有小便滴瀝稱為尿失禁。新病尿頻、尿急、尿痛甚或尿失禁,小便黃赤者多為膀胱濕熱,常見于尿路感染或結石內阻,稱為尿路刺激征。久病、產后、老人出現尿頻、尿急,甚或尿失禁,小便色清者多為腎氣不固,膀胱失約,可能與中樞神經系統對排尿的抑制性降低,或膀胱等局部損傷等因素有關。

睡中不自主排尿,稱為遺尿,多見于小兒,多由身體機能發育未健(亦是腎氣不固),或由不良習慣所致。老人見之,為下元虧虛。

小便點滴而出,稱為癃;小便點滴不出,稱為閉。膀胱中無尿而小便癃閉,稱為尿閉,多為腎臟不能泌尿;膀胱中有尿小便癃閉,稱為尿潴留,屬于排尿障礙。急性病小便癃閉,尿色紅赤,多屬實熱傷津,或為石淋阻塞;久病、體弱而小便癃閉,尿不紅赤,多屬脾腎陽虛,水停不行。排尿困難,小便后又滴瀝不禁,常見于老年腎氣虛弱。

小便頻數,口干舌燥,飲不解渴,大便如常者為“上消”證;飲一溲一,甚至小便無度,尿量多于飲量,或溲下如膏油者為“下消”證;統稱“消渴”。上消屬肺熱,下消屬腎陰虛。一般病證和老年人出現小便頻數,為腎虛證;小兒夏季小溲頻數,或低熱不退,為感受暑氣,熱蘊膀胱。婦人小溲頻數,量少窘急,腹部覺脹,多因肝氣郁結,不能疏泄。

小便刺痛不利,稱為“淋證”,多由腎與膀胱濕熱引起。淋證挾血者為“血淋”,初起血色紅紫,脈數有力者屬實熱,延久血色淡紅,疼痛不甚,脈虛帶數者屬虛證。小便困難,痛不可忍,尿色黃赤渾濁,挾有沙石,尿后稍松,稱為“沙淋”,也叫“石淋”。

小便澀滯,僅下點滴,小腹脹墜不舒,稱為“小便不利”。伴咽干煩燥,呼吸短促等為上焦之氣不化的肺熱證;伴體困身倦,氣短神疲等為中焦不化的脾虛證。

小便不能控制,稱為“遺尿”,多屬虛證。婦女腹脹常有尿意,迫不及待,甚則自遺,所遺不多,為肝氣郁結。小兒睡中遺尿,俗稱“尿床”。“中風”見遺尿為脫證之一。傷寒、熱病及雜病中出現,并見神昏、直視屬難治。

[西醫辨病]

(一) 排尿異常一般概念及常見疾病

排尿異常是指排尿時的感覺、能否排尿和頻率的不正常,包括尿頻、尿急、排尿痛、排尿困難、尿潴留、尿失禁。正常人白天排尿3~5次,夜間0~1次,每次尿量約200~400毫升,若排尿次數增多,伴有每次尿量增多或減少均稱為尿頻。若一有尿意即要排尿,并常伴有尿失禁則稱為尿急。若排尿時膀胱區和尿道有疼痛或灼熱感則稱為尿痛。尿痛、尿頻、尿急三種癥狀同時出現則稱為膀胱刺激征,多為尿道及膀胱發生炎癥、腫瘤或結石。最常見的是膀胱炎、尿道炎、膀胱及尿路結石。

尿痛、尿頻、尿急伴膿尿、血尿,多為急性膀胱炎;

伴會陰部脹感、肛門下墜、恥骨上隱痛,多為急性前列腺炎;

伴膿尿、血尿、午后潮熱、盜汗,多為膀胱結核;

伴排尿終末疼痛,多為輸尿管末端結石;

伴尿痛后血尿,多為膀胱癌;

伴下肢感覺和運動障礙或伴有肛門括約肌松弛和反射消失,多為神經原性膀胱;

膀胱充盈時疼痛明顯,排尿后癥狀減輕且反復尿常規檢查正常,多為慢性間質性膀胱炎;

尿頻更顯著且反復尿常規檢查正常,多為女性外陰部病變,如前庭大腺炎。

(二)尿液氣味異常辨病

正常新鮮尿液的氣味,來自尿中揮發性的酸性物質。衛生條件較差的農舍,在房間的墻角擺放一只尿桶,其桶內尿液長時間放置后,尿中尿素分解而出現難聞的氨臭味。

1、氨臭味  如果新鮮尿液即有氨臭味,見于慢性膀胱炎及一些尿潴留患者。

2、蒜臭味  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除有流涎、大汗、惡心嘔吐、呼吸困難、瞳孔縮小、肌肉痙攣、抽搐等癥狀外,其衣服、皮膚、嘔吐物、排泄的尿液中均出現特殊的大蒜臭味。

3、鼠臭味    人體蛋白質由20種氨基酸組成,其中有一種氨基酸叫苯丙氨酸,它經羥化作用轉變為酪氨酸,這步化學反應由苯丙氨酸羥化酶催化。一些患者先天缺乏這種酶,造成苯丙氨酸蓄積。苯丙氨酸經轉氨基作用轉變為苯丙酮酸,這時患者尿中出現大量苯丙酮酸,此即為苯丙酮酸尿癥。病人尿中呈現特殊的鼠臭氣味。

因為體內的苯丙酮酸增多,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毒性,因此患兒的智力發育障礙。家庭中如果發現兒童排出的尿液呈鼠臭味,要趕緊往醫院檢查,爭取盡早治療,適當控制膳食中苯丙氨酸的含量是重要的治療措施之一。

4、爛蘋果味  前述糖尿病人因不能有效地利用糖,氧化脂肪為熱能,在脂肪酸的β-氧化過程中,產生的大量乙酰輔酶A會合成酮體,后者的生成超過了機體的利用時,酮體在體內聚集即產生酮癥酸中毒,這時患者的新鮮尿液即有爛蘋果氣味。

[檢查辨病]

(一)  常規檢查

1、尿常規:尿沉渣檢查白細胞增多為炎癥、有膿細胞者為膿尿。尿中檢出癌細胞者多為膀胱癌。

2、血常規:白細胞增高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診斷。

3、X線檢查:包括腹部平片、靜脈與逆行腎盂造影、膀胱造影等,有助于結石、化膿性病變、結核及尿路梗阻性病變的診斷。

(二)特殊檢查

1、尿液特殊檢查:24小時尿沉渣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找結核桿菌,陽性者為結核。

2、尿細菌學檢查:尿中直接找到或培養出病原菌,為泌尿系感染性疾病,如腎盂腎炎、結核。

3、膀胱鏡檢查:可直接發現位于膀胱的化膿性病灶及其腫瘤性質。

4、血液特異檢查:血沉增快為結核活動期。

5、CT及磁共振、超聲波、同位素檢查:有助于泌尿系、前列腺良性、惡性腫瘤、化膿性病變的診斷等。

 

四、蛋白尿辨病

 

正常人尿中每日排出很少量蛋白[成人80±24mg/24h,小兒4mg/(kg?d)],當尿中蛋白>150mg/24h,則視為蛋白尿。

[中醫辨病]

中醫無蛋白尿一證,多根據癥狀辨證,無癥狀者按脾腎虛辨證。

蛋白尿伴有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者多見于脾氣虛。伴腰酸腿軟者多見于腎氣不固。

[西醫辨病]

    常見于高熱、劇烈運動和情緒激動、寒冷刺激、高蛋白飲食、妊娠與月經期、腰椎過度前突等疾病出現蛋白尿者為生理性蛋白尿。

    因腎臟病變或其他重要器官疾病累及腎臟,或因全身性疾病而繼發蛋白尿者為病理性蛋白尿。

發病前常有咽炎、扁桃體炎等鏈球菌感染史,有浮腫、少尿與高血壓等癥狀。多見于急性腎小球腎炎。

蛋白尿無癥狀,尿檢查有持久性蛋白尿,多見于慢性隱匿型腎小球腎炎。

有明顯水腫,大量蛋白尿,血漿白蛋白降低,膽固醇明顯增高,血尿與腎功能減退,高血壓,多見于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型。

起病急驟,常有畏寒,發熱、尿頻、尿急、尿痛與排尿困難,多見于急性腎盂腎炎。

除急性發作外,一般癥狀不明顯,可有腰酸乏力、輕度尿頻。或反復急性發作尿頻、尿急、尿痛與排尿困難,多見于慢性腎盂腎炎。

由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型)、或繼發于遺傳、感染、過敏、結締組織病和代謝性疾病、腫瘤等疾病引起大量蛋白尿、水腫、高脂血癥、低蛋白血癥者,多見于腎病綜合征。

女性蛋白尿,常有發熱、關節痛、皮疹、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并可有咳嗽、呼吸困難、胸痛等肺、心、肝的損害,淋巴結腫大。多見于系統性紅斑狼瘡。

[檢查辨病]

(一)  常規檢查

1、尿常規:尿蛋白伴有紅細胞與管型多為腎臟疾病。

2、血常規:白細胞增高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診斷。

3、X線檢查:靜脈腎盂造影腎盂腎盞形態異常,多見于慢性腎盂腎炎。

  (二)特殊檢查

1、尿液特殊檢查:尿蛋白的定性、定量檢查,尿蛋白圓盤電泳等檢查有助于腎臟病的診斷。

2、尿細菌學檢查:尿中直接找到或培養出病原菌,為泌尿系感染性疾病,如腎盂腎炎。

3、血液特異檢查: 血漿蛋白降低、血脂升高多為腎臟疾病。血中找到狼瘡細胞為狼瘡性腎炎。血糖升高多見于糖尿病腎病。血的相關檢查可發現相關的腎臟原發病。

4、CT及磁共振、超聲波、同位素檢查:有助于腎臟病變的診斷。

 

五、水腫辨病

 

在血管外組織中有過多的液體積聚,稱為水腫。水腫可呈局限性或全身性。在正常情況下,血管系統內的流體靜壓與間質內的液體滲透壓,促使液體從血管內向組織間隙移動。而血漿蛋白的膠體滲透壓與間質液內流體靜壓則促使液體向血管內移動。這些力量常保持平衡,使水與可彌散的溶質在微循環的小動脈端從血管內移至組織間隙,而在靜脈端又回流至血管內。小部分則循淋巴管而進入血管。當因靜脈回流受阻,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因大量補液超過腎臟的排泄能力而致微循環血管內壓力增高,或因淋巴梗阻致淋巴回流受阻,或因營養不良,肝臟病,或蛋白質從尿中或胃腸道喪失而致血漿蛋白過低,或因微血管壁損傷或過敏反應而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時,均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水腫。

  [中醫辨病]

    水腫是指眼瞼、頭面、四肢、腹背或全身浮腫的癥狀。 一般按病之新久緩急和邪正虛實而有陽水、陰水之分。外邪侵襲,或勞倦內傷,或飲食失調,使氣化不利而水液潴留,泛溢肌膚則發為水腫。其常見疾病有風水、皮水、石水、正水、腎水、溢飲、脾水、心衰、經行浮腫、子腫等。凡以水腫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均可歸納為水腫病。

    眼瞼浮腫,繼則四肢及全身皆腫,來勢迅速,多有惡寒發熱,無汗,肢節酸楚,小便不利。多為風水相搏證。

    眼瞼浮腫,延及全身,來勢迅速,發熱,微惡風寒,咽喉紅腫疼痛,身發瘡癤,甚則潰爛,小便不利。多為風熱水停證。

    全身水腫,按之沒指,不易恢復,小便短少,身體困重,胸悶腹脹,納呆泛惡。多為水濕內停證。

    遍身浮腫,皮膚繃急光亮,脘腹脹悶,煩熱口渴,小便短黃,或大便干結。多為濕熱雍盛證。

    下肢腫脹,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脘腹痞滿脹悶,納呆,便溏,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聲低氣短,小便短少。多為脾氣虛水泛證。

    肢體浮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起,腹脹納少,面色萎黃,畏寒肢涼,小便短少,大便或溏。多為脾陽虛水泛證。

    水腫日甚,心悸胸悶,氣息喘促,倚息不得臥,畏寒肢冷,口淡不渴。多為水氣凌心證。

    久病水腫,腹大青筋,口渴但欲漱水不欲咽,肌膚甲錯,面色黧黑。多數血瘀水停證。

    面浮身腫,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氣促,腰部冷痛酸重,尿少,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灰暗或淡白。多為腎陽虛水泛證。

水腫反復發作,精神疲憊,腰酸遺精,口咽干燥,五心煩熱。多為陰虛水停證。

  [西醫辨病]

    1、全身性水腫

水腫多發生下墜部位,呈凹陷性水腫,按之沒指,有心悸,氣急,咳嗽等癥狀。多為心臟性水腫。

    有肝炎或慢性血吸蟲病等肝病史。全身水腫伴有腹水者。多為肝臟性水腫。

急性起病,有浮腫,少尿,血尿,多為急性腎炎。

    慢性起病,水腫不十分明顯。多為慢性腎炎。

    水腫伴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營養障礙性疾病或嚴重貧血等病史,有消瘦,浮腫、乏力,易疲倦或有肢體肌力減退或感覺異常等表現者。多為營養不良性水腫。

    水腫伴有肥胖,以臉部(滿月臉)、項背部(水牛背)與軀干為明顯,四肢相對纖細。皮膚多粉刺,于下腹部與大腿上部外側可見紫紋。多為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癥。

    水腫伴有畏寒,乏力,言語行動緩慢,表情淡漠,多發生在成年女性。多為甲狀腺機能減退所致的粘液性水腫。

    水腫在勞累或體力活動后加劇,休息或平臥后減輕。清晨與傍晚時體重變化較顯著,當日間直立體位行動后,在傍晚時體重較清晨時平均增加1.5公斤。休息后體重減輕,水腫改善;夜尿增多;多發生在女性。多為特發性水腫。

    水腫出現在月經前1~2周,以眼瞼與踝部為明顯,于月經來潮后,浮腫逐漸消退。常伴有頭痛,乳房脹痛,下腹部脹,容易激動與疲勞等。多為經前緊張綜合征。

    皮膚肥厚及緊張,光滑發亮,先由手部及足部開始,逐漸累及頸、面及軀干。常呈彌漫性非凹陷性水腫。表現為兩側皮膚呈淡黃色或黃白色的對稱性腫脹而失去皺紋。病者呈一種黃白色而有蠟樣光澤的水腫面容。多為硬皮病。

    注射動物血清(常為馬血清)經一定潛伏期后,出現發熱、皮疹、關節痛、淋巴結腫痛等癥狀。部分病人出現眼瞼、面部、手足等處的水腫,體重增加。多為血清病所致的水腫。

    產后大出血后,出現典型的粘液性水腫的面容,呈皮膚胖腫、增厚、干而有鱗屑,毛發脫落、稀疏。多為垂體前葉功能減退癥。

    2、局限性水腫

    水腫在用藥后發生,停藥后不久消失。多為藥物所致的水腫。

由于癤、癰、丹毒、蜂窩織炎等局部炎癥所致的水腫。常伴有局部紅、腫、熱、痛及壓痛。多為局部炎癥性水腫。

    局部水腫,伴有疼痛、壓痛與水腫。多為靜脈血栓形成及血栓性靜脈炎。

水腫出現于面、頸、上肢及上胸部,形成所謂“披肩狀”的水腫。多為慢性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征。

    水腫伴有腹脹、腹壁靜脈曲張、下肢與陰囊水腫,肝脾腫大。多為慢性下腔靜脈阻塞綜合征、肝硬化。

   下肢腫大,皮膚粗糙與增厚,如皮革樣,并起皺褶,皮下組織顯著增厚。也可見于陰囊、陰唇、上肢等部位。可伴有乳糜尿或乳糜血尿。多為絲蟲病。

服藥、食物后或對周圍環境過敏,突然發生無痛的硬而富有彈性的局限性水腫。水腫的皮膚呈蒼白色或蠟樣光澤,水腫的中央部微凹下,邊緣無明顯的界限。多為血管神經性水腫。

    癱瘓或麻木的患肢可發生輕度乃至中度的水腫。多為神經營養障礙性水腫。

甲狀腺手術后或復發者,下肢、眼瞼、陰囊、前額、肩部或背部等處發生局限性粘液性水腫。皮膚結節狀增厚隆起,質硬,呈紅、棕、紫或正常顏色,粗糙,毛孔粗大如豬皮樣,局部溫度較低,不痛,多對稱性發生。多為局部粘液性水腫。

  [檢查辨病]

    1、體格檢查

    體檢可發現心臟擴大,有器質性雜音,肺底部有羅音,頸靜脈充盈與肝臟腫大;頸靜脈壓增高,循環時間延長。多為心臟性水腫。

    檢查有肝、脾腫大,肝質硬或較堅實;腹水;腹壁與食道靜脈曲張;常有毛細血管擴張、蜘蛛痣與肝掌。多為肝臟性水腫。

    體毛增多;血壓增高。多為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癥。

    毛發脫落,頭發、眉毛稀疏;脈率緩慢,心動過緩。多為甲狀腺機能減退所致的粘液性水腫。

    下肢靜脈曲張,靜脈呈高度擴張、彎曲、隆起,尤以站立時更明顯,患肢踝部及足背往往出現水腫,晚期局部皮膚可有萎縮、色素沉著及慢性潰瘍形成者。多為下肢靜脈曲張性水腫。

    前胸部表淺靜脈擴張、血液方向向下,肝臟腫大,或有發紺、氣促、咳嗽與聲音嘶啞。上肢靜脈壓顯著升高。嚴重者可有全身性水腫、胸水、腹水。上腔靜脈造影顯示阻塞部位。多為慢性上腔靜脈阻塞綜合征。

    2、實驗室檢查

基礎代謝率減低,常在—20%以下;血清蛋白結合碘3.5微克%以下;甲狀腺吸碘131率明顯減低;血膽固醇增高。多為甲狀腺機能減退所致的粘液性水腫。

血漿蛋白與白蛋白濃度測定:如血漿蛋白低于5.2克%或白蛋白低于2.3克%,則水腫可能因血管內膠體滲透壓減低引起。

尿常規與腎功能試驗:如無蛋白尿,水腫似非因心臟或腎臟病引起。心力衰竭患者常有輕~中度蛋白尿。持久性重度蛋白尿常提示腎病綜合征。伴有持久性蛋白尿,尿中紅細胞與管型增多,以及腎功能明顯減退者,常提示水腫為腎臟病引起。

    血紅細胞計數與血紅蛋白濃度減低明顯者,水腫可能與貧血有關。下肢或陰囊有象皮腫者應反復檢查血微絲蚴。如發現有微絲蚴者可能為絲蟲病。

24小時尿中17-羥皮質類固醇與17-酮類固醇含量增高,地塞米松抑制試驗則不被抑制。多為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癥。

    出現高血壓、低血鉀、高血鈉、血漿容量增加、多尿等。多為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

    肝功能明顯損害,多為肝臟性水腫。

    尿液中有蛋白質、紅細胞與管型。多為急性腎炎。

    尿中大量蛋白質,血漿蛋白過低與血膽固醇增高。多為慢性腎炎。

    血漿蛋白濃度減低,血紅細胞計數與血紅蛋白濃度減低。多為營養不良性水腫。

    立臥位水試驗示立位時有水潴留現象;立位時尿量低于臥位時尿量50%以上。多為特發性水腫。

    3、特殊檢查

    CT及磁共振、彩色B型超聲波、同位素檢查:可確診心臟病,腎上腺皮質、甲狀腺、肝臟、腎臟等疾病的形態學改變。

 

六、男性性功能障礙辨病

 

所謂男性性功能障礙,主要是指正常人性生活能力下降,包括男性陰莖勃起障礙、射精功能障礙、性欲低下、性欲高潮缺失等,大部分為精神因素所致。既是一類疾病總稱,也是某個疾病的一個癥狀。男性性功能障礙包括無性欲或性欲低下、陽萎、射精功能障礙、逆射精、早泄、遺精、血精、射精疼痛、性感異常、房事昏厥等十類。

[中醫辨病]

1、陽萎

陰莖萎軟,勃起困難,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精冷滑泄,小便清長,多見于命門火衰。

陽事不舉,或舉而不堅,精神不振,心悸怔忡,膽怯多疑,納食減少,多見于心脾兩虛。

陰莖萎軟,勃而不堅,陰囊潮濕,遺精滑泄,或出白濁,小便短赤,余瀝不盡,多見于濕熱下注。

陽事不舉,性欲淡漠,胸悶不舒,常喜嘆息,咽干口苦,或夫妻不和,情志憂郁,多見于肝郁氣滯。

因受驚恐所致,心悸易驚,膽怯多疑,夜寐不安,多見于恐傷腎氣。

2、早泄

早泄,性欲減退,泄后疲乏,腰膝酸軟,小便頻數,多見于腎氣不固。

早泄,遺精,陽事易舉,腰膝酸軟,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多見于陰虛陽亢。

早泄,陰莖易舉,陰部汗出,口苦納呆,少腹脹痛,小便黃赤,多見于肝經濕熱。

早泄,遺精,心煩不眠,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咽干口燥,或潮熱盜汗,多見于心腎不交。

早泄,精神抑郁或焦躁不安,少腹不舒,牽引睪丸,胸悶嘆息,少寐多夢,多見于肝郁氣滯。

早泄,肢體倦怠,面色少華,心悸氣短,失眠多夢,多見于心脾兩虛。

3、不育

婚久不育,精液量少,或精液粘稠不化,或死精過多,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精神疲憊,多見于腎精虧虛。

婚久不育,精冷,腰酸,畏寒肢冷,面色無華,多見于元陽虧虛。

婚久不育,精濁不化,陽事易舉,或有早泄,口干盜汗,頭暈耳鳴,多見于腎陰虧虛。

婚久不育,精液清稀,或活力下降,性欲淡漠,飲食不佳,腰膝酸軟,多見于脾腎陽虛。

婚久不育,睪丸墜脹,或精索曲張,胸悶不舒,多見于肝郁血瘀。

婚久不育,死精過多,尿后滴白,或伴遺精,睪丸脹痛,小便短少,口苦咽干,多見于濕熱下注。

婚久不育,精液稀薄,形體肥胖,肢體倦怠,多見于痰濕阻滯。

[西醫辨病]

    1、無性欲或性欲低下:無性欲或性欲低下可稱之為性冷淡,有的稱之為陰冷,是指性交欲望低于正常,甚至完全無性交欲望的疾病。因精神或手淫等因素所致者為功能性性欲低下。繼發于其他疾病后為器質性性欲低下。

    2、陽痿:陽痿在醫學上又稱為勃起功能障礙,是指在有性交要求的情況下,陽莖不舉,或舉而不堅,致使陰莖不能插入陰道,或雖能勉強插入但不能持久,隨之疲軟,因而不能完成正常房事的一種病癥。從來就未能成功地進行過性交的陽痿,為原發性陽痿。原先性生活正常,后來出現勃起障礙的陽痿,為繼發性陽痿。只在特定的環境或遇到特定的對象時才發生陽痿,而在另外的場合或別的對象又能完成正常性交,則為境遇性陽痿。

    3、射精功能障礙:射精功能障礙常見的類型有不射精癥、逆行性射精和早泄。不射精癥是指在性交過程中陰莖能勃起,能插入陰道,但缺乏性欲高潮,不能在陰道內排精的一種病癥。在同房時不能射精,同房后或睡眠中可能出現遺精,用手淫方法強刺激也可能出現體外射精,為功能性不射精。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排精,為器質性不射精。

    4、早泄:屬于射精功能障礙的一種類型。是指一有性交的意念,就開始排精,或在性交開始后的一分鐘內即忍不住而泄精。

    5、逆行射精:屬于射精功能障礙的另一種類型。是指在性交時,有陰莖勃起,有正常的情欲高潮,還有輸精管、精囊腺、射精管,前列腺、尿道陰莖部及肛門外括約肌不自主的陣發性收縮及其伴隨的射精快感,但沒有按正常通路從尿道外口射出,而是因尿道內口閉鎖不全逆流入膀胱的病癥。

    6、遺精:以不性交而精液自行遺泄,一個月4次以上為遺精。伴有性夢、欣快感為“夢遺”。在白天清醒狀態下發生者為“滑精”。

    7、血精:男子射出的精液中交雜血液,致精液呈紅色或粉紅色,嚴重時精液里可見鮮紅血絲,這種現象稱為血精。可伴有排精疼痛,精液量減少等,常見于精囊炎、精囊結石及精囊結核。

    8、射精疼痛:在射精的前后出現陰囊陰莖甚至下腹部的陣發酸痛或隱痛,稱為射精疼痛,或射精痛。常見于生殖系統炎癥、結石和腫瘤。

9、強中:陰莖自動勃起,持續數小時,甚至數日,無性欲要求,即便性交,亦無射精,或或少射精,且射精后陰莖仍勃起而不軟。多見于陰莖性神經、血管病變。

   10、不育:婚后女方正常,有正常性生活而兩年未生育者稱為不育。多見于精液生成障礙。

   11、性感異常:在性交時產生的感覺明顯異于常態的一組綜合征。常見于性交恐怖癥、性交焦慮癥、交媾龜頭皮奇癢癥,交媾陰莖阻塞感癥、交媾陰莖疼痛癥等。多為心理因素引起。

   12、房事昏厥:又稱性交昏厥,是指在性交過程中或性交結束后突然發生的以面色蒼白、呼吸急促、冷汗淋漓、意識喪失為特征的危急癥候。多因性交時過度緊張恐懼、過度興奮引起。

[檢查辨病]

(一)  常規檢查

1、尿常規:有白細胞多見于炎癥。有紅細胞說明尿中有血。

2、血常規:白細胞增多常見于炎癥。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減少常見于貧血。血沉增快多見于結核活動期。

(二)特殊檢查

1、前列腺液檢查:卵磷脂減少,有白細胞多見于前列腺炎。

2、血液特異檢查:血糖升高多見于糖尿病;腎功能減退多見于腎衰;肝功能減退多見于肝硬化或慢性活動性肝炎;甲狀腺素降低多見于甲狀腺機能減退;血鉀低多見于低血鉀;甲狀腺素升高多見于甲狀腺機能亢進。

3、CT及磁共振檢查:有助于腦部腫瘤的診斷。

 

七、陰囊腫物辨病

 

   陰囊壁內內容物(鞘膜、睪丸、附睪與精索)發生病變腫脹,或腹腔內容物下降進入陰囊,致使陰囊體積增大,即謂“陰囊腫物”。

[中醫辨病]

陰囊腫物中醫稱為“疝氣”。根據病癥又分為“七疝”。腫物堅硬如石,痛控睪丸為寒疝;囊腫如斗,不癢不痛為癲疝;囊腫皮澤,陰汗時出,為水疝;睪丸痛脹,行立下墜,臥則收入為狐疝;血疝和筋疝為外科疾患。在臨床上以氣疝為多見,亦即一般所說的疝氣,俗稱“小腸氣”。

[西醫辨病]

陰囊明顯腫大,皺紋消失,透亮而有光澤,壓之有明顯凹陷。多見于陰囊水腫。如伴有尿道、膀胱外傷或有尿道瘺管,皮膚較正常蒼白,多見于尿外滲。

陰囊皮膚、皮下組織廣泛肥厚,壓之不易出現凹陷,多見于陰囊橡皮腫。

陰囊腫大不明顯,皮膚充血水腫有壓痛,病變皮膚與正常皮膚有明顯界線,常伴有全身癥狀,如發熱、寒顫,多見于丹毒。

陰囊突然充血、水腫、增大,嚴重者可使陰囊皮膚急性壞死,但內容物一般不受影響,發病時伴有高熱、畏寒,多見于蜂窩組織炎或壞死。

陰囊病變皮膚增厚變硬,可伴潰瘍,該處皮膚有局限性收縮下陷,周圍出現放射狀皺紋,多見于陰囊皮膚癌。

陰囊皮膚可有蔓狀血管瘤與海綿狀血管瘤,呈青紫色或紫紅色,壓之可消失,體位改變影響不大,擦破時出血不止,多見于陰囊血管瘤。

局限在陰囊壁層上有白色圓形腫塊,無壓痛,較硬,多見于陰囊皮脂瘤。

鞘膜囊內積有黃色透明滲出液,使睪丸明顯增大,有彈性,有波動感,透光試驗陽性,腫塊呈卵圓形,無蒂,不能觸及睪丸與附睪,不能回納,無沖擊感,多見于鞘膜積水。

[檢查辨病]

(一)常規檢查

血常規:白細胞增多多見于炎癥。

(二)特殊檢查

1、鞘膜腔積液檢查

鞘膜囊內積有黃色透明滲出液,使睪丸明顯增大,有彈性,有波動感,透光試驗陽性,腫塊呈卵圓形,無蒂,不能觸及睪丸與附睪,不能回納,無沖擊感,多見于鞘膜積水。透光試驗陰性,常伴發熱,穿刺可得膿液,多見于鞘膜積膿。透光試驗陰性,穿刺可得血液,多見于鞘膜積血。透光試驗陰性,穿刺可得乳糜液,多見于鞘膜積乳糜。

2、陰囊增大,腫塊透光試驗陰性,有沖擊感,能觸到腫塊內容物(腸、網膜),腫塊有蒂,多數可回納,回納后可觸到較大的皮下環,多見于腹股溝斜疝。

 

八、睪丸疼痛辨病

 

[中醫辨病]

初起陰囊有脹痛和下墜感,很快就出現一側或兩側睪丸腫脹,劇烈疼痛,陰囊灼熱,發紅,伴有惡寒發熱,頭痛口渴,小便短赤。稱為子癰。

[西醫辨病]

起病急,睪丸疼痛、腫大,壓痛明顯。嚴重者可波及陰囊壁,使陰囊皮膚充血水腫粘連,伴全身高熱畏寒,多見于睪丸炎。

起病急,附睪突然腫大,疼痛,壓痛明顯,伴全身發熱、畏寒等,多見于急性附睪炎。

急性附睪炎后或起病為慢性感染,大多數在附睪尾部,有結節,輕度壓痛,勞累時加劇,一般無全身癥狀,慢性附睪炎。

突然起病,一側精索睪丸劇烈疼痛,可放射到臍部,常發生嘔吐、昏厥,多見于精索扭轉。

睪丸腫塊迅速增大,使整個睪丸明顯腫大而疼痛,多見于睪丸腫瘤。

 [檢查辨病]

(一)常規檢查

血常規:白細胞增多多見于炎癥。

(二)特殊檢查

睪丸觸診:睪丸、附睪壓痛明顯多見于炎癥。觸診為實質感,質硬量重,透光試驗陰性,伴精索血管怒張,多見于睪丸腫瘤。一側精索與陰囊內容物增粗,有壓痛多見于精索扭轉。

 

九、女性性功能障礙辨病

 

所謂女性性功能障礙,主要是指正常成年人性生活能力下降,包括女性性交疼痛和性欲低下、性欲高潮缺失等,大部分為精神因素所致。既是一類疾病總稱,也是某個疾病的一個癥狀。包括性欲低下、性欲高潮障礙、性喚起障礙、性交疼痛、外陰干枯、性感異常、房事昏厥。

  [中醫辨病]

性欲低下:根據病情可辨為命門火衰、腎精不足、腎陽虛弱、氣血虧虛等證型。

性欲高潮障礙:根據病情可辨為肝郁氣滯、腎陽虛衰、痰濕過盛、胞宮虛寒等證型。

性喚起障礙:根據病情可辨為肝郁氣滯、腎陽虛衰、痰濕過盛等證型。

性交疼痛:根據病情可辨為寒凝經脈、肝郁氣滯、陰虛陽弱、心腎不交、下焦濕熱等證型。

外陰干枯:根據病情可辨為沖任虛衰、血涸氣滯、肝腎陰虛、肝郁血熱、心脾血虧、命門虛弱、腎陰不足等證型。

性感異常:包括房事后頭痛、房事后腰痛、房勞后汗證、房勞后外感、房勞后血證、房勞后痛證等。根據病情可辨為肝郁氣滯、腎陽虛衰、血涸氣滯、肝腎陰虛、肝郁血熱、心脾血虧、命門虛弱等證型。

房事昏厥:根據病情可辨為精氣暴脫、火旺血逆、氣血不足、肝氣郁閉等證型。

[西醫辨病]

無性欲或性欲低下:無性欲或性欲低下可稱之為性冷淡,有的稱之為陰冷,是指性交欲望低于正常,甚至完全無性交欲望的疾病。因精神或手淫等因素所致者為功能性性欲低下。繼發于其他疾病后為器質性性欲低下。

性欲高潮障礙:是指女性雖有性的要求,性欲正常,但在性生活時,經歷了相對飽和的強度和相對飽和時間的有效敏感刺激后,性高潮仍遲遲未能引出的現象。成年婦女在無感覺障礙的情況下,一生中從未以任何方式體驗過性高潮者,稱為原發性女性性高潮障礙。若是在過去曾經偶爾或經常獲得過性高潮,而現在再難以達到性高潮者,稱為繼發性性高潮障礙。二者均為精神因素或性交技巧引起。

性喚起障礙:其主要特征是對性刺激完全無反應,或存在性反應的不同程度或不同種類的損傷。幾乎完全缺乏性的感受或性的樂趣。這種沒有性感覺的現象被人稱之為性麻痹,或稱為生殖器麻痹。多因精神因素或器質性疾病引起。

性交疼痛:女子性交疼痛是指持續反復出現與性交有關的生殖器疼痛,多為功能性。由于功能性原因所致的性交疼痛多為境遇性性交疼痛。即在某些情況下出現疼痛,而在另一些情況下卻一切如常,甚至有時還能享受性交所帶來的快樂。因器質性疾病引起者為器質性性交疼痛。

外陰干枯:外陰干枯是指女性外陰脂肪組織萎縮,大陰唇、小陰唇的皮下脂肪明顯減少,局部變成十分扁平,陰蒂變小,陰毛脫落,陰道口甚至變得狹窄,有外陰部位刺痛搔癢,性交時疼痛。多為女性婦科疾病導致性激素水平下降或絕經期后。

性感異常:在性交時產生的感覺明顯異于常態的一組綜合征。常見于性交恐怖癥、性交焦慮癥等。多為心理因素引起。

房事昏厥:又稱性交昏厥,是指在性交過程中或性交結束后突然發生的以面色蒼白、呼吸急促、冷汗淋漓、意識喪失為特征的危急癥候。多因性交時過度緊張恐懼、過度興奮引起。少數患者是因其本身存在其它疾病而引起,如頸動脈竇綜合征,嚴重心律紊亂,先兆癲癇小發作及癔病發作等均可誘發房事昏厥。

陰道痙攣:陰道痙攣是以持續反復出現的由試圖插入陰道所誘發的陰道外1/3段肌肉以及球海綿體肌、會陰淺橫肌和肛提肌均出現非自主性痙攣為特征的心理綜合征。嚴重者陰莖不能插入,無法完成性交。多為心理因素引起。

  [檢查辨病]

(一)常規檢查

血常規:白細胞增多多見于炎癥。

(二)特殊檢查

   主要檢查肝腎功能、心功能等以排除肝腎心等重要臟器的疾病。

 

十、女性不孕辨病

 

凡育齡夫婦婚后同居2年以上,性生活正常,沒有采取避孕措施,仍不能懷孕,或曾有孕育而后又二年以上未再能孕者,稱之為不孕癥。前者叫原發性不孕癥,后者叫繼發性不孕癥。夫婦一方某種因素阻礙受孕,導致暫時不孕,一旦得到糾正仍能受孕者稱相對不孕;夫婦一方某種先天或后天解剖方面的缺陷,無法糾正而不能妊娠者稱絕對不孕。

  [中醫辨病]

婚后久不孕,月經后期,量少、色淡質薄,或月經稀發,閉經,初潮推遲,腰膝酸軟,小腹冷感,性欲淡漠,小便清長,大便偶見溏薄,白帶多清稀。多見于腎陽虛。

婚后久不孕,月經量少、先期、色紅無血塊,腰酸、頭暈耳鳴、口干、五心煩熱,午后低熱,帶下量少,大便時干,小便黃短。多見于腎陰虛。

婚后多年不孕,月經先后不定期,經行不暢,或痛經,量多少不一,色紫黯或有小血塊,經前乳房脹痛,或有精神抑郁,煩躁易怒。多見于肝郁氣滯。

婚后久不孕,經行延后甚或閉經,色淡量少質稀,白帶增多質粘稠,形體肥胖,頭暈倦怠,胸悶泛惡腹脹。多見于痰濕阻滯。

婚久不受孕,或曾經流產或早產及婦科手術后2年不孕,月經量少后期、色黑有塊,行經小腹疼痛,痛時拒按。多見于血瘀不孕。

[西醫辨病]

由于精神過度緊張,嚴重時成為精神性的“求子狂”等造成的內分泌紊亂而不孕。植物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精神病,環境性閉經,精神性厭食,假孕等。為精神神經性不孕。

患有急性傳染病,如腮腺炎、猩紅熱、霍亂、先天性梅毒、結核等疾病損害卵巢或影響其功能而不孕者。為疾病病理損害導致的不孕。

某些化學物理因素,如鉛、汞的中毒,吸煙,飲酒,放射性因素,環境的改變,維生素的缺乏等,對受孕的影響導致的不孕。為化學物理因素所致的不孕。

男性睪丸先天性發育不全,流行性腮腺炎并發睪丸炎,X線照射引起睪丸組織破壞,性生活過頻,煙酒中毒等,都能影響精子的數量、形態和生活能力而妨礙受孕者。為精子產生障礙性不孕。

睪丸產生精子后,儲存于附睪及輸精管中,再由射精管排出。如生殖器畸形、附睪結核、前列腺炎,以及陽痿、早泄、男性結扎等,都不能使精子正常地射入陰道內,從而引起不孕。為精子的排輸過程障礙。

輸卵管炎使輸卵管管腔閉塞不通,卵巢排出的卵子不能通過輸卵管和精子相遇;陰道炎時陰道酸度增加,可使精子很快死亡;子宮頸炎時頸管分泌物粘稠,阻礙精子通過;女性生殖器畸形,如陰道橫隔、無子宮等,都可造成不孕。為精子和卵子結合障礙。

正常情況下,精子與卵子在輸卵管結合后,被運送到子宮,植入內膜中,發育成胚胎。若子宮內膜菲薄,或有其他病變,如子宮內膜結核、粘膜下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等,都可妨礙受精卵種植而造成不孕。為受精卵種植障礙。

性交障礙,性交不能(外陰、陰道的先天畸形,陰道痙攣),性交困難,性感異常(性感缺乏,性欲喪失)等。為性交原因。

營養障礙,代謝性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單純性肥胖等。為全身性疾病造成不孕。

有10%左右經過不孕原因的系統檢查,雙方均未發現明確的不孕原因者,為原因不明的不孕。

男子精子進入女性陰道,作為一種異體蛋白——抗原,使女子體內產生抗體,有些婦女的這種免疫反應特別強烈,使精子凝聚而失去活力,導致不孕。為免疫因素引起的不孕。

  [檢查辨病]

1、一般檢查

血常規:白細胞增高為炎癥;

尿液檢查:可發現激素的水平

胸透檢查:排除結核

2、婦科檢查  包括陰毛分布,外生殖器發育狀態,陰蒂大小,內生殖器包括子宮位置,大小、宮頸,附件等

女性假兩性畸形,外陰萎縮粘連、外陰潰瘍、外陰外傷、外陰腫瘤等外陰病變造成不孕。

陰道發育異常:處女膜閉鎖、狹窄、僵硬,先天性無陰道,陰道縱隔、橫膈,陰道狹窄或上段陰道閉鎖,陰道缺如,陰道中膈,炎癥及腫瘤等造成的不孕。為陰道原因的不孕。

陰道炎癥:滴蟲、莓菌、細菌等感染破壞陰道自然防御機能,改變正常的酸性環境,引起陰道炎癥,均可降低精子的活動能力和縮短精子的生存時間,造成暫時性不孕。

宮頸異常及炎癥:如宮頸缺失、狹窄、松馳、發育不全,宮頸縱隔,宮頸粘連,錐切術后,宮頸炎癥、息肉、肌瘤等均可形成不孕。

頸管粘液分泌異常:分泌過少、過稠,精子-宮頸粘液親和性不良等造成的不孕。為宮頸管原因的不孕。

子宮發育不全或缺如,畸形,粘連性子宮后屈,炎癥,腫瘤,宮腔粘連,子宮內膜功能異常等原因造成的不孕,為子宮(體)原因性不孕。

子宮萎縮:如哺乳、年老、子宮內膜過度搔刮、結核、貧血、代謝性疾病、卵巢功能衰退等無可導致子宮萎縮引起不孕。

子宮其他疾病: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內膜息肉、子宮體腺癌,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粘連,子宮內膜功能異常、子宮脫垂等均可不利于受孕。

輸卵管異常:女性不孕癥中有20%~40%素因輸卵管不通而不能受孕。常見原因有輸卵管炎癥,粘連,狹窄,阻塞,結節性峽部輸卵管炎,傘部粘連,輸卵管周圍炎,輸卵管結核、輸卵管積水、腫瘤等原因造成的不孕,為輸卵原因性不孕。

卵巢發育不全,多囊性卵囊,腫瘤,炎癥,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原因造成的不孕,為卵巢以及卵子的原因性不孕。

腹膜炎癥,子宮內膜異位癥,粘連等原因不孕為腹膜原因性不孕。

3、特殊檢查

男方檢查

全身檢查:一般檢查,有無體態、外形異常,智能,毛發分布,男性征等。

生殖器官檢查:有無畸形,睪丸位置、堅度、大小,附睪、輸精管有無結節,陰囊內有無精索靜脈曲張、鞘膜積液等。

精液常規檢查:世界衛生組織1992年制定男性精液正常值:精液容積2毫升以上,pH7.2~8.0,精子密度2000萬/毫升以上,每份精液中精子數4000萬以上,正常形態30%,活率75%以上,活力3級者占半數以上,液化時間30分鐘內。首次精液檢查前,宜禁欲一周。首次檢查一周后宜重復檢查一次,兩次精液檢查后再下結論為宜。

內分泌測定:臨床上遇到精子少、活力差、活率低者,應測定FSH、LH和睪酮含量。發現男性異常者須由泌尿科或內科進一步診治。

上述各項檢查主要檢查精子的生成,精子的質量,精液的排出等以決定是否為男性引起的不孕。

女方檢查

病史詢問:結婚年齡,有無避孕、再婚史。

    既往妊娠史:有無流產、早產、死胎史、分娩史、產時產后有無異常,難產、大出血、人工剝離胎盤等。

    月經史:初潮、月經周期、經量、持續月經天數,月經周期與生活環境變化關系(排卵期自覺癥狀,陰道口濕潤,分泌增多等)。

    體重增減及性功能關系:體重和性欲。

    過去史:兒童、青春、成年期疾病史,既往手術史,尤其下腹部手術、宮腔操作等。

    不孕癥的過去診治史:時間、地點、檢查項目、治療情況。

    家族史:先天性遺傳性疾病、性病史、雙親、兄弟姐妹妊娠生育情況。

    性生活:性交次數,時間與排卵關系,性欲及有無性交障礙等。

    職業、家庭和嗜好。病史詢問以發現相關疾病,收集相關資料以利于確診不孕的原因。

體格檢查:全身檢查:一般檢查、體態、外形、第二性征、智能、毛發分布等。

實驗室檢查:

白帶檢查:常規檢查,清潔度,pH值,滴蟲、白色念珠菌、線索細胞檢查等。可發現婦科炎癥、腫瘤及相關疾病。

宮頸刮片:排除癌癥。

宮頸支原體、衣原體、淋菌檢查,以排除相關疾病。

婦科特殊檢查:

    卵巢功能檢查:基礎體溫:判斷有無排卵,預測排卵日,有無黃體功能不全等。

    陰道脫落細胞及宮頸粘液檢查。

    月經前子宮內膜活組織檢查。垂體促性腺激素,雌、孕激素測定和催乳激素測定等。

輸卵管通暢試驗:檢查輸卵管是否通暢,還可分離輕度輸卵管粘連,有一定治療作用。常用有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輸卵管通液術,B超下輸卵管通液術

腹腔鏡檢查:了解盆腔情況,并可同時進行輸卵管美藍通液試驗,或作電灼、粘連分離、活檢等診治。

宮腔鏡檢查:了解子宮內腔有無病變,尋找不孕原因。

性交后精子穿透力試驗,性交后試驗:夫婦雙方檢查均無異常發現常行此試驗。可了解男性精子數量,活力情況,女方有足夠雌激素,精子與宮頸粘液的相容性是好的。

宮頸粘液、精子相合試驗(體外精子穿透試驗):在光鏡下觀察精子穿透力,精子能穿過宮頸粘液并向前運行,表示精子活力及宮頸粘液性狀正常,提示宮頸粘液中無抗精子抗體。

女性激素水平檢查:如雌激素、雄激素水平、排卵情況。以了解可能因激素水平低造成的不孕等

B超:了解卵泡發育、排卵、黃體等征象,有無黃素化未破裂卵泡綜合征,子宮內膜等。可發現婦科腫瘤、息肉、炎癥、囊腫、畸形、粘連、子宮內膜異位、子宮大小形態、輸卵管形態等。

CT檢查:可發現婦科腫瘤、息肉、炎癥、囊腫、畸形、子宮內膜異位等

 

十一、陰道出血辨病

    

陰道出血是指來自生殖道任何部位的出血,如外陰、陰道、宮頸、子宮等處。其表現形式可為月經過多、經期延長、不規則出血、接觸性出血、癌性出血、炎性出血、與妊娠有關的出血、手術后出血、與內分泌有關的出血和全身及血液系統功能障礙所致的出血等多種。但不論其來自何處,除正常月經外,一般統稱為“陰道出血”。

女性生育期內有規律的周期性的陰道出血稱為月經,屬正常現象。陰道病理性出血稱為月經病。月經病是指月經周期、經期、經量、經色、經質的異常,或伴有月經周期出現的癥狀為特征的疾病。

  [中醫辨病]

1、崩漏

婦女不在行經期間,陰道大量出血,或持續下血,淋漓不斷稱為“崩漏”,亦稱“崩中漏下”。一般以來勢急、出血量多的稱“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凈的為“漏”。

經血非時而下,量多如崩或量少淋漓,色鮮紅,質稠,潮熱顴紅,手足心熱,咽干口燥。為虛熱之血熱證。

經血非時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日久,血色深紅,質稠,面赤口渴喜冷飲,心煩少寐,小便黃,大便秘結。為實熱之血熱證。

經血非時而下,淋漓難凈,血色紫暗,質粘稠,夾有粘液,味臭穢,小腹及腰骶酸痛,困倦肢重,口中粘膩,大便不爽。為濕熱之血熱證。

經血非時而下,量多如崩或量少淋漓不斷,色紫暗,有塊,小腹疼痛拒按,血塊下后痛減。為血瘀證。

經血非時而下,量多如崩或量少淋漓不凈,血色淡,質稀,神疲乏力,氣短懶言,小腹空墜,納少便溏,面浮肢腫。為脾虛證。

經血非時而下,量多或量少、淋漓不斷,血色鮮紅,質稠,頭暈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為腎陰虛。

經血非時而下,量多或淋漓不凈,色淡紅,質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大便溏薄,面色晦暗。為腎陽虛。

2、月經先期

月經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一月兩潮者,稱為“月經先期”,亦稱“經期超前”或“經早”。如僅超前三五天,且無其他明顯癥狀,屬正常范圍;或偶爾超前一次者,亦不作先期論。

月經提前,量多色深紅或紫紅,質粘稠,心胸煩悶,面紅口干,尿色黃,大便結。多為實熱。

經行提前,量少色紅,質粘稠,兩顴潮紅,手足心熱。多為虛熱。

經行先期,量或多或少,色紅或紫,或挾有瘀塊,經行不暢,乳房、胸脅、小腹脹痛,心煩易怒,口苦咽干。多為肝郁化熱。

經行先期,量多色淡,質清稀,神疲肢軟,心悸氣短,或納少便溏,或小腹空墜。多為氣虛。

3、月經后期

月經周期退后七天以上,甚至每隔四五十天至的,稱為“經行后期”,亦稱“經期退后”、“經期錯后”或“經遲”。如僅延后三五天,且無其他不適者,不作月經后期論。若偶見一次,下次來潮,仍然如期者亦不屬病態。

經期延后,色黯量少,小腹冷痛,得熱則減,或畏寒肢冷,面色蒼白。多為實寒。

經行延后,色淡量少,質清稀,小腹綿綿作痛,喜熱熨,按之痛減,腰酸無力,小便清長,大便稀溏。多為虛寒。

經期延后,量少色淡,質清稀,頭暈眼花或心悸少寐,面色蒼白或萎黃。多為血虛。

月經延后,量少色黯有塊,小腹脹甚而痛,胸脅乳房作脹。多為氣滯。

4、月經先后無定期

月經不按周期來潮,或先或后,稱為“月經先后無定期”,又稱“月經愆期”。

經期或前或后,經量或多或少,經行不暢,胸脅、乳房、少腹脹痛,胸悶不舒,時欲嘆息,郁郁不樂,哎氣食少。多為肝郁。

經來或先或后,量少色淡,頭暈耳鳴,腰酸如折,或小腹空墜,夜則尿多,大便不實。多為腎虛。

5、經期延長

月經周期基本正常,行經時間延長七天以上,甚至淋漓不凈達半月之久,稱“ 經期延長”。

月經淋漓不凈,色淡質清,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納少便溏。多為氣虛。

經行持續不凈,時少色紅,兩顴潮紅,手足心熱,咽干口燥。多為血熱。

6、月經過多

月經周期正常,而經量明顯超過正常月經者,稱為“月經過多”。

月經量多,色淡質薄,清稀如水,面色蒼白,心悸怔忡,氣短懶言,小腹空墜,肢軟無力。多為氣虛。

經來量多,色深紅或紫紅,質稠有小血塊,腰腹脹痛,心煩口渴,尿黃便結。多為血熱。

7、月經過少

月經周期基本正常,而經量明顯減少,或行經時間縮短,甚或點滴即凈,稱為“月經過少”。

經來量少色淡,或點滴即凈,小腹空痛,頭暈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黃。多為血虛。

月經量少,色鮮紅或淡紅,腰膝酸軟,足跟痛,或頭暈耳鳴。多為腎虛。

經來量少,色紫黑有塊,小腹脹痛拒按,血塊排出后其痛減輕。多為血瘀。

[西醫辨病]

以月經周期異常為主的月經病有:月經先期、月經后期、月經先后無定期、經間期出血。

以月經量異常為主的月經病有:月經過多、月經過少。

以月經經期異常為主的月經病有:經期延長。

月經的非生理性停經:閉經。

以月經周期、經期和經量都發生異常的月經病有:崩漏。

以伴隨月經周期出現有關癥狀的月經病有:痛經、經行眩暈、經行浮腫、經行風疹塊、經行乳房脹痛、經行身痛、經行頭痛、經行口糜、經行情志異常、絕經前后諸癥等。

陰道流血時間長了會造成貧血,影響健康,影響工作,日后還可帶來感染;大出血者甚至會發生休克或死亡。因此不能不引起人們充分的重視與警惕。

1、與內分泌有關的出血

少數女嬰于出生后,由于母體血管的雌激素中斷,子宮內膜即可發生激素撤退性出血。稱為新生兒陰道出血。一般數天即止,不需處理。

應用避孕藥物,可出現陰道出血,稱為避孕藥物有關的出血,又稱為突破性出血。多發生在漏服避孕藥后,少數未漏服者也可因激素水平不足,也可有出血。出血常為不規則點滴狀,或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

青春期及更年期出現經期長短不一,血量多少不定。多為無排卵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中年婦女經期延長,經血量增多,月經周期有一定規律。多為排卵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發生在月經周期第12~16天,歷時1~2小時或1~2天,量少,其原因多為排卵時卵泡破裂,雌激素水平暫時下降所致。稱為排卵期出血。

絕經一年后又有陰道出血稱為絕經后陰道出血。應首先考慮除外惡性病變,如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等。其次為炎癥、內分泌因素、息肉等。

因有關疾病,應用雌激素停藥后,可以引起撤退性出血,若濫用激素,引起不規則陰道出血。稱為外源性激素撤退性陰道出血。

2、與妊娠有關的陰道出血

育齡婦女有停經史,子宮增大而軟,出現陰道流血,妊娠試驗(+)或由陽性轉為陰性。應疑為流產。

育齡婦女有停經史,下腹隱痛后一側劇痛,伴有陰道點滴狀或少量出血,有時有小片狀子宮膜樣物排出,妊娠試驗可陽性或陰性,婦科檢查時子宮頸有抬舉痛,附件可觸及不整形腫塊。多為異位妊娠。

育齡婦女,有停經史,早孕反應劇烈,陰道間斷流血,量多少不定,色澤暗紅或鮮紅,子宮常大于停經月份,HCG值升高明顯, 常見于葡萄胎、流產或足月分娩后,不規則陰道出血,HCG值升高明顯,肺部易見癌性灶出現,也可見有陰道結節,子宮可增大,柔軟。多為惡性滋養細胞腫瘤,主要是侵蝕性葡萄胎和絨毛膜癌。

妊娠晚期無腹痛性陰道出血,色鮮紅,出血反復,常無誘因。多為前置胎盤。

妊娠晚期,有腹部外傷,重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明顯誘因。病初時有急腹痛,陰道流血呈暗紅色,或有血塊,子宮呈強直收縮,發硬、壓痛,胎動胎心突然消失等。多為胎盤早期剝離。

妊娠晚期,或臨產時,原有疤痕子宮,或濫用催產素,或有梗阻性難產等。發病時有劇烈腹痛,陰道出血中混有血塊,羊水混濁,胎心突然消失,出現休克。子宮輪廓不清,腹部壓痛,胎體清楚可及,陰道檢查先露高浮,陰道有血性羊水外流。多為子宮破裂。

分娩后數日或10~20天后,反復出血,有第三產程處理不當史。多為產后胎盤殘留。診斷性刮宮和病理檢查刮出物可確診。

子宮較正常復舊為大。胎盤附著面復原不全,因感染、血栓溶解脫落、血竇重新開放而發生大出血。多為子宮復舊不全。

因剖宮產后子宮切口愈合不良,切口兩端縫合過密、過緊,影響愈合,形成感染,潰瘍、竇道等可引起各種不同的陰道出血。稱為剖宮產后切口愈合不良所致的出血。

3、與炎癥有關的陰道出血

陰道炎、陰道潰瘍、老年性陰道炎、子宮托壓迫形成陰道壞死,幼女陰道內異物等,均可引起陰道出血。

急性、慢性宮頸炎、糜爛、粘膜外翻、息肉引起出血。其量少或點滴狀或接觸性出血,血色常鮮紅色。

平時有較多黃色白帶,流產或足月產后陰道出血,流血量少。多為子宮內膜炎。

月經過多或不規則出血。可能為子宮內膜息肉。

月經不規則,月經量過多或不規則出血。婦科檢查子宮增大,附件壓痛。多為子宮肌炎、輸卵管炎、盆腔蜂窩織炎。

子宮切除術后陰道殘端肉芽形成:常有白帶增多,血性白帶或少量出血和接觸性出血。

宮頸局部物理治療后結痂,脫落時出血有時較多,或在物理治療后即有出血。多為宮頸糜爛、電烙、激光等物理治療后。

4、與腫瘤有關的陰道出血

絕經前后數年內,病變早期時有接觸性出血,伴白帶增多,晚期時,出現不規則出血,量多少不定,伴腐臭味的黃色或血性白帶。多為宮頸癌。

絕經后陰道出血,少量出血伴黃色或血性白帶。多為子宮內膜癌。

月經過多、經期延長、周期縮短。多為子宮肌瘤。子宮粘膜下肌瘤常有不規則陰道出血,陰道分泌物增多。

卵巢顆粒細胞和卵泡膜細胞瘤,因分泌雌激素,使子宮內膜增生,出現不規則出血或絕經后出血。卵巢上皮性腫瘤的間質細胞也可分泌雌激素,故也可有不規則出血或絕經后出血。多為卵巢腫瘤。

陰道漿液性和血性分泌物增多。常為輸卵管癌特征性的表現。

惡性程度很高的子宮肉瘤,可有不規則或絕經后出血等表現。有時有鮮血流出,或帶有血塊或爛肉狀物排出。

5、與創傷有關的陰道出血

外陰血液循環豐富,皮膚和粘膜下組織疏松,受傷后易引起出血及血腫,表皮破裂可引起出血。

初次性交,處女膜破裂可出血。

陰道發育不良,年齡較大婦女或產后性交,因陰道組織脆弱,雌激素水平低下,或性行為過于粗暴引起陰道壁裂傷,后穹窿裂傷出血。為性交后出血。

尿道肉阜,陰道、宮頸腫瘤,宮頸息肉,宮頸糜爛等,性交后也易出血。

外陰、陰道靜脈曲張,在妊娠期、分娩期破裂可引起出血。

6、與全身性疾病有關的陰道出血

以肝臟疾病、血液病及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多見,均因凝血功能障礙所致多部位出血,也包括陰道出血或月經過多。

  [檢查辨病]

(一) 血液常規檢查

1、主要檢查血小板計數,出凝血時間及其他有關凝血功能檢測。

2、尿液妊免檢查:陽性為妊娠的陰道出血。

(二) 特殊檢查

1、婦科檢查:檢查外陰及陰道有無損傷、血腫、潰瘍、觸痛等;宮頸有無裂傷、糜爛、息肉等;子宮口開大、子宮增大、壓痛等;附件增厚、腫塊等。發現相關的疾病。

2、全身性系統檢查:以排除肝臟、脾臟等引起出血的疾病。

3、HCG測定:HCG值升高,多見于葡萄胎,惡性滋養細胞腫瘤。

4、診斷性刮宮:取子宮內膜檢查。經前或經期子宮內膜為增生期、囊腺型或腺瘤型甚至不典型增生,少數呈萎縮型內膜,無分泌期變化,多為無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經前1~2天或出血6~12小時內刮取子宮內膜,顯示分泌反應不足,多為有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且為黃體功能不足。在月經第5天刮取子宮內膜仍可看到分泌期和增殖期子宮內膜,多為有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黃體萎縮不全。診斷子宮內膜息肉、結核 、腺癌。

5、激素測定:卵泡期雌激素水平偏低,為有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修復延長(卵泡出血)。無周期性波動,特別是孕激素始終停留在增殖期水平,為無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月經期血中孕酮分泌量仍高者,為有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黃體萎縮不全。

6、B超:了解卵泡發育、排卵、黃體等征象,有無黃素化未破裂卵泡綜合征,子宮內膜等。可發現婦科腫瘤、息肉、炎癥、囊腫、畸形、粘連、子宮內膜異位、子宮大小形態、輸卵管形態等。

7、CT檢查:可發現婦科腫瘤、息肉、炎癥、囊腫、畸形、子宮內膜異位等

8、基礎體溫:基礎體溫呈單相型,多為無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呈雙相型,出血發生在曲線轉變時期,多為有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排卵期;基礎體溫測定呈雙相型,但上升緩慢,上升幅度<.0.5℃,升高的時間僅維持9~10天,多為有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黃體功能不足。基礎體溫測定呈雙相型,但下降緩慢,多為有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黃體萎縮不全。基礎體溫及子宮內膜檢查均正常,為有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修復延長(卵泡出血)。

9、陰道脫落細胞學檢查:細胞成熟指數在經前角化細胞比例仍較高,為無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在黃體期可見細胞堆積和皺褶不佳,多為有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黃體功能不足。

10、宮頸粘液檢查:經前出現羊齒狀結晶,為無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11、宮腔鏡檢查:子宮內膜增厚,也可不增厚,表面平滑無組織突起,但有充血,多為無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十二、痛經辨病

 

凡在行經前后或正值經期出現下腹疼痛、墜脹,伴腰酸或其他不適,程度較重以致影響生活和工作者稱為痛經。痛經分為原發和繼發兩類,前者又稱功能性痛經,系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的痛經;后者系指由于盆腔器質性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或宮頸狹窄等所引起的痛經。

[中醫辨病]

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有虛、實、寒、熱之分,但以實證為多。實者,如氣滯血瘀、寒濕凝滯、濕熱壅阻等。皆因邪氣阻滯經脈,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虛者,或氣血虛弱,或肝腎虧損,行經之后,血氣外泄而更虛,沖任、胞宮失于濡養,不榮而痛。其病位在沖任、胞宮,變化在氣血,表現為痛證。其所以隨月經周期發作,是與經期沖任氣血變化有關。

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胸脅乳房脹痛,行經不暢,經色紫黯有血塊,塊下痛減。為氣滯血瘀。

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熱痛減,經血量少,色黯有塊,畏寒肢冷,面色青白。為寒凝血瘀。

經前或經期,小腹灼痛拒按,痛連腰骶,或平時小腹痛,至經期疼痛加劇,經量多或經期長,經色紫紅,質稠或有血塊,平素帶下量多,黃稠臭穢,或伴低熱,小便黃赤。為濕熱蘊結。

經前或經期小腹隱痛喜按,或小腹及陰部空墜,月經量少,色淡質稀,神疲乏力,頭暈心悸,失眠多夢,面色不華。為氣血虛弱。

經前或經期小腹隱隱作痛,喜按,月經量少,色淡黯,質稀薄,頭暈耳鳴,腰酸腿軟,或小便清長,面色晦暗,為肝腎虧損。

[西醫辨病]

痛經的特點為月經來潮前1~2天開始,經期第一天最劇,以后逐漸減輕,至月經干凈時消失,為漸進性。多為子宮內膜異位癥。

有周期性腹痛,伴月經過少或閉經。如先天性陰道畸形、宮頸手術后瘢痕形成,使宮頸口狹窄甚至閉鎖。吸宮刮宮后形成宮頸管及宮腔粘連,使經血外流受阻,而形成周期性腹痛。多為經血引流不暢所致腹痛。

子宮畸形,如雙子宮、子宮縱隔等可引起痛經。

痛經進行性加重,月經過多。多為子宮腺肌病。

腹痛持續性,非月經期也可發作。多為盆腔炎。

  [檢查辨病]

1、婦科檢查

子宮骶韌帶或子宮直腸窩處捫及觸痛性結節,或子宮旁有不活動的囊性包塊,腫塊的大小常月經周期而改變。多為子宮內膜異位癥。

盆腔有壓痛,附件增厚或可觸及粘連性腫塊。多為盆腔炎。

婦科檢查還可發現陰道畸形、子宮頸炎癥、子宮畸形等。

2、子宮碘油造影,可發現子宮畸形。

3、腹腔鏡檢查:可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癥。

   4、活體組織檢查,可確診子宮內膜異位癥。

 

十三、閉經辨病

  

閉經是婦科疾病中常見的癥狀,可以由各種不同的原因引起。通常將閉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前者系指18歲女性仍無月經來潮者;后者則指以往曾有正常月經,但因某種病理性原因而月經停止6個月以上者。根據其發生原因,閉經又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大類。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以及絕經期后的閉經均屬生理現象。另外由于生殖道下段,如子宮頸、陰道和處女膜的先天性缺陷,或后天性損傷而引起粘連閉鎖,使月經血不能外流稱為隱經,或假性閉經,不屬于閉經的疾病范疇。

[中醫辨病]

中醫認為,閉經的原因不外虛實兩類。虛者多因腎氣不足、肝腎虧虛或氣血虛弱致沖任虛損,血海不盈、無血可下。實者多因氣郁血阻,或寒凝血滯,或痰濕壅阻,致氣血阻滯,沖任不能,脈道阻隔而成。

年逾十八周歲,月經尚未初潮,或由月經后量少逐漸至經閉。頭暈耳鳴,腰酸腿軟,性欲淡漠,小便清長,畏寒肢冷。多為腎陽虛。

月經初潮來遲,或月經后期量少,漸至閉經,腰膝酸軟,頭暈耳鳴,或足跟痛,手足心熱,甚則潮熱盜汗,心煩少寐,顴紅唇赤。多為腎陰虛。

月經停閉數月,頭暈眼花,心悸怔忡,少寐多夢,面色萎黃。多為血虛。

經閉不行,神疲肢倦,食欲不振,脘腹脹悶,大便溏薄,而色淡黃。多為脾虛。

月經停閉數月,小腹冷痛,得熱痛減,形寒肢冷,面色青白。多為寒凝血瘀。

月經停閉數月,小腹脹痛拒按,胸脅脹滿,精神抑郁,哎氣嘆息,或煩躁易怒。多為氣滯血瘀。

月經數月不行,形體肥胖,胸脘滿悶,嘔惡痰多,神疲倦怠,或面浮足腫,或帶下量多,色白質稠。多為痰濕阻滯。

[西醫辨病]

原發性閉經,發育期后周期性腹痛,多為陰道閉鎖或先天性無孔處女膜。

原發性閉經或開始時月經周期不規則,周期間隔延長,經量少,以后過早絕經。第二性征缺乏,乳房不發育,陰毛少。多為子宮卵巢發育不良。

有結核史或不孕史,原發性或繼發性閉經,有腹痛、低熱。多為生殖道結核。

閉經伴性早熟可能為顆粒細胞分泌過量雌激素。

閉經伴生殖器及第二性征不發育。可能為垂體細胞瘤、睪丸細胞瘤。

閉經伴向心性肥胖,高血壓,多毛,皮膚有紫紋等。可能為嗜鹼細胞瘤。

刮宮過度破壞子宮內膜基底層后,子宮內膜對雌激素喪失反應,或手術切除子宮或雙側卵巢、宮腔上鐳或外照射致卵巢功能及子宮內膜破壞。易造成閉經。

青年婦女繼發性閉經,有不孕、肥胖、輕度多毛。檢查發現雙側卵巢白膜增厚,有多數不排卵的囊性濾泡存在,持續分泌雌激素。多為多囊性卵巢綜合征。

因產后大出血,腦垂體缺血壞死致產后無乳、乳房萎縮、月經不再來潮,有消瘦、疲乏、畏寒、毛發脫落、皮膚干宜和生殖器官萎縮等。多為產后腦垂體壞死與萎縮。

閉經,肥胖、嗜睡、視力障礙、食欲異常、尿崩癥和生殖器官退化萎縮等。多為肥胖性生殖無能營養不良綜合征。

閉經伴有更年期綜合征。多為卵巢早衰。

年輕未婚婦女,從事于緊張腦力勞動者,多為精神緊張性下丘腦性閉經。

青春女性,因畏懼肥胖而過分限制飲食而致閉經,精神性厭食、嚴重消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濃度降至青春期前水平。多為營養缺乏性下丘腦性閉經。單純性體重下降指體重減輕至標準體重的15~25%,也可誘發閉經。

長跑等運動過劇使GnRH的釋放受到抑制也可閉經。正常月經的維持有賴于一定比例(22%)的機體脂肪,若肌肉/脂肪比率增加或總體脂肪減少可使月經異常。

服避孕藥、吩噻嗪類、利血平、神經節阻滯劑可引起下丘腦功能失調可引起閉經。<1%婦女停用避孕藥后閉經,多在用藥前已有月經不規則。

全身性疾病:如早期甲狀腺功能減退、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或減退均可導致閉經。皮質醇過多時出現向心性肥胖、多毛等。皮質醇過少則表現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阿狄森Addison病)

  [檢查辨病]

1、婦科檢查

陰道檢查處女膜向外突出,藍色,陰道被積血擴大,經血可積聚至宮腔及輸卵管形成腫塊。切開處女膜流出多量陳舊性經血。多為陰道閉鎖或先天性無孔處女膜。

陰道萎縮,子宮少。多為子宮卵巢發育不良。

陰道檢查子宮大小正常或較小,附件或有炎性粘連或腫塊。多為生殖道結核。

陰道檢查雙側卵巢輕度增大,囊性;多為多囊性卵巢綜合征。

2、實驗室檢查

經血培養有結核菌。經血,子宮內膜豚鼠接種,陽性為生殖道結核。

尿中卵泡刺激素低于正常;多為產后腦垂體壞死與萎縮。

基礎代謝率低,一般在20%以下;甲狀腺攝碘(131I)率低,一般在15%以下;24小時尿中17-酮類固醇與17-羥皮質類固醇含量明顯低于正常。多為產后腦垂體壞死與萎縮。

血清T3、T4均低于正常水平,為甲狀腺功能減退。

尿17-酮皮質類固醇增高、17-羥皮質類固醇減少,血ACTH值顯著升高,睪酮高而雌激素水平低。為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

雌、孕激素檢查:以評價內源性雌激素水平和子宮內膜功能,鑒別子宮性和非子宮性閉經。

宮頸粘液結晶檢查:結合月經周期觀察宮頸粘液可了解雌激素水平及排卵情況。隨著卵泡發育雌激素分泌增加,宮頸口張開,粘液分泌量增多,清澈透明如蛋清,拉絲度漸增,出現羊齒狀結晶;排卵后在孕激素作用下,宮頸口閉合,粘液量減少且質稠,拉絲度迅速減弱,出現橢圓體。

陰道脫落細胞檢查:每周2次作陰道脫落細胞檢查,可動態觀察體內雌激素變化和治療后反應。觀察表、中、底層細胞的百分比,表層細胞的百分比越高反映雌激素水平也越高。卵巢早衰患者的涂片出現不同程度的雌激素低落或持續雌激素輕度影響。

血、尿甾體激素測定:通過血雌二醇、孕酮、睪酮的放射免疫測定,可從體內激素的周期性變化了解卵巢功能及排卵與否。

血垂體激素測定:用放免法測定血催乳素(PRL)、腺垂體卵泡刺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必要時測定促甲狀腺素(TSH)、促腎上腺皮質素(ACTH)水平。上述激素水平過低提示垂體功能減退,但起因于垂體還是垂體以上,需進一步檢查。PRL水平過高提示為高催乳素血癥性閉經,也可能為垂體腫瘤。FSH水平過高提示卵巢功能衰竭。LH水平過高可能為多囊卵巢。

垂體興奮試驗(LHRH刺激試驗):了解垂體功能減退起因于垂體或下丘腦。若多次試驗,LH均不升高或升高不顯著,提示病變在垂體。

染色體檢查:原發閉經、過早絕經、先天性畸形及兩性畸形患者常有染色體異常,必須進行染色體核型分析及分帶檢查,以確定遺傳性別。

3、特殊檢查

子宮診刮:診刮子宮內膜病理檢查查找結核菌。可確診生殖道結核。

宮腔鏡檢查:可確定有無功能性子宮內膜,了解宮腔有無粘連、子宮有無畸形。

子宮輸卵管造影:用以診斷生殖系統發育不良、畸形、結核及宮腔粘連等病變。

氣腹加子宮碘油造影檢查雙側卵巢增大。多為多囊性卵巢綜合征。

腹腔鏡檢查:用于診斷卵巢腫瘤、卵巢早衰、多囊卵巢、子宮畸形、兩性畸形等。

基礎體溫測定:連續測定基礎體溫用于觀察促排卵藥療效。基礎體溫由單相轉為雙相提示排卵;周期后半期體溫升高0.4~0.6℃,并持續14±2天,提示黃體功能正常。

B超:了解卵泡發育、排卵、黃體、子宮內膜等。可發現腎上腺及盆腔腫瘤、息肉、囊腫、畸形、粘連、子宮內膜炎、子宮大小形態、輸卵管形態等。

CT、核滋共振(MRI)檢查:可發現垂體腫瘤,婦科腫瘤、息肉、囊腫、畸形、子宮內膜炎等

 

十四、白帶異常辨病

 

陰道分泌物是女性生殖系統分泌的液體,俗稱為“白帶”。主要由子宮頸腺體和陰道口旁邊的一對前庭大腺的分泌物組成,同時也含有子宮內膜和陰道粘膜的分泌物。陰道分泌物中含有細菌、白細胞、宮頸及陰道脫落的上皮細胞等。此為生理性生殖道排液,也稱正常白帶。白帶呈白色粘液狀或蛋清樣,無腥臭味,量少,對婦女健康無不良影響,強酸性pH值4~5,其分泌量及酸性程度與雌激素水平的高低有關。近排卵期時白帶量多、清澈透明、質地稀薄似雞蛋清。排卵期2~3天后,陰道分泌物減少,外觀渾濁質地粘稠,至行經前又再次增多;妊娠期分泌物相對較多。

從陰道分泌物的顏色、氣味、量的多少的變化中,可以初步確定一些疾病。現在,廣大人民群眾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許多家庭物質文化生活已經達到小康水平,那么,如何提高生活的質量,已經不是一個奢侈的問題了。而提高生活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夫妻之間的性生活質量。從這一點上說,婦女的陰道分泌物的變化,決不是一個可以小看的問題。對女性生殖系統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對一個和諧的家庭是至關重要的,因此,陰道分泌物(白帶)辨病對家庭辨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白帶疾病是指陰道排出液量增加,性狀變化,常提示有某些婦科疾患。中醫稱為帶下病。

   [中醫辨病]

產生白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脾虛肝郁,濕熱下注,或腎氣不足,下元虧損所致。亦有因感受濕毒而引起者。臨床上以白帶、黃帶、赤白帶為多見。

帶下色白或淡黃,質粘稠,無臭氣,綿綿不斷,面色蒼白或萎黃,四肢不溫,精神疲倦,納少便溏,兩足跗腫。多為脾虛。

白帶清冷,量多,質稀薄,終日淋漓不斷,腰酸如折,小腹冷感,小便頻數清長,夜間尤甚,大便溏薄。多為腎陽虛。

帶下量多,色黃綠如膿,或挾有血液,或渾濁如米泔,有穢臭氣,陰中瘙癢,或小腹痛,小便短赤,口苦咽干。多為濕毒。

[西醫辨病]

若生殖道出現炎癥、癌腫或異物等白帶量將顯著增多,且性狀也有改變,則為病理性白帶。

(一) 根據白帶的顏色性狀辨病

1、白色水樣白帶

為非炎癥性白帶,凡使盆腔充血的各種情況,如子宮位置傾屈、腫塊壓迫;或全身慢性疾病,如貧血、結核,術后、病后、產后身體虛弱等,均可使子宮頸分泌增多,陰道粘膜滲出增加,呈現白色透明的水樣白帶。

2、黃色水樣白帶

常見于子宮頸癌早期,子宮內膜癌、輸卵管、子宮粘膜下肌瘤等病變時,或幼女有陰道異物時。

3、膿性白帶

色黃或黃綠,粘稠、多有臭味,常提示有生殖系統炎癥性病變。如滴蟲、淋菌或其他細菌所致的急性陰道炎、宮頸炎、宮腔積膿等。此外,宮頸癌、陰道癌或陰道內異物殘留也可導致膿性白帶。

4、血性白帶

白帶中混有血液,或為完全血性,稀薄或粘稠。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頸重度糜爛、子宮頸息肉、子宮粘膜下肌瘤,安置宮內節育器引起出血,以及老年性陰道炎時,常可見血性白帶。

5、凝乳狀白帶(或乳酪狀白帶)

白帶呈乳酪狀或豆腐酒量狀,此是白色念珠菌陰道炎(一般常稱霉菌性陰道炎,但不確切和科學)的典型表現,常伴有外陰瘙癢。

6、泡沫狀白帶

稀薄的泡沫狀白帶增多是滴蟲陰道炎的典型表現。因滴蟲消耗陰道細胞的糖原,阻礙陰道內乳酸的生成,使陰道酸度降低,破壞機體自然防御機制,促使繼發感染,白帶呈膿性泡沫狀。

7、淘米水樣白帶

淘米水樣,且奇臭,一般為晚期宮頸癌、陰道或粘膜下肌瘤伴感染。

8、灰色均質魚腥味白帶     常見于細菌性陰道病時的白帶。

(二) 根據引起白帶的疾病性質辨病

1、感染

外陰與陰道有刺癢燒灼感;白帶量多、黃色、稀薄,有時可呈血色。多為滴蟲性陰道炎。

孕婦、糖尿病與大量用抗生素(特別是金霉素)治療的患者,外陰及陰道瘙癢、灼熱;白帶量多、白色稠厚,成片狀或塊狀。多為霉菌性陰道炎。

患者有阿米巴痢疾的病史,白帶膿性,含有壞死組織與血液,陰道內劇痛。多為阿米巴性陰道炎。

患者常伴有生殖道結核病史,水樣白帶,宮頸有接觸性出血。多為結核性宮頸炎。

老年婦女因雌激素水平低落,陰道上皮變薄,陰道桿菌減少,其他細菌侵入生長,而致炎癥。表現為白帶多、色黃、漿粘性或膿性。多為老年性陰道炎。

流產或分娩時感染,宮頸組織有葡萄狀腺體,細菌入侵后,引流不暢,感染易變成慢性的炎癥。白帶色黃、粘性或粘膿性,量多時刺激外陰引起瘙癢與外陰炎。多為慢性宮頸炎。

2、腫瘤

子宮頸管內膜在慢性炎癥刺激下,局部可增生成為息肉,粘液分泌增多,造成白帶增多。伴有少量不規則出血或接觸性出血。多為宮頸息肉。

白帶為白色漿液性,如為粘膜下肌瘤,易伴發感染,則白帶呈黃色、水樣或膿性,可有惡臭。因盆腔充血,子宮內膜面積擴大,肥厚,造成月經過多與腺體分泌增加,主要癥狀是月經過多。多見于生育年齡婦女,有原發或繼發不育史。肌瘤較大時,有膀胱及直腸壓迫癥狀。多為子宮肌瘤。

40歲以上婦女白帶呈水樣、色黃、有臭味,當腫瘤組織大量壞死脫落,伴有感染時,白帶呈米湯樣,內含有壞死組織,有惡臭。有接觸性出血,有不規則陰道出血,量時多時少。多為宮頸癌。

白帶稀膿性,常帶血性,有臭味,當腫瘤壞死,伴有感染時,可有大量惡臭的膿液排出。如引流不暢,可致宮腔積膿。典型癥狀是絕經后陰道出血,盆腔疼痛。多為子宮體癌。

50歲以上婦女,血性白帶,有惡臭味,有接觸性出血。多為陰道癌。

陰道有金黃色溢液,常伴有陣發性腹痛。可能為輸卵管癌。

[檢查辨病]

1、婦科檢查

陰道穹窿部白帶呈泡沫狀;陰道壁充血,上有小紅點,易出血。多為滴蟲性陰道炎。

外陰皮膚有濕疹樣表現,陰道內有稠厚、成片狀或塊狀白帶粘附,容易揩去,揩去后陰道粘膜有輕度紅腫。多為霉菌性陰道炎。

陰道檢查可發現陰道壁有多塊大小不等的潰瘍,有時累及宮頸。多為阿米巴性陰道炎。

宮頸肥大、糜爛或有潰瘍,外觀似腫瘤,但觸診柔軟,有絲絨樣感覺。多為結核性宮頸炎。

陰道粘膜平坦、蒼白,局部或有粘連,粘膜上有小紅點或紅斑,尿道口周圍常有類似紅斑。多為老年性陰道炎。

宮頸表面有鮮紅色糜爛面,常為顆粒狀或乳頭狀,觸診柔軟。多為慢性宮頸炎。

陰道檢查能見到息肉自頸管向外突出,一般較小,扁圓形,與子宮粘膜下肌瘤不同,惡變極少見。多為宮頸息肉。

陰道檢查發現壁間及漿膜下肌瘤時,子宮擴大,質硬,表面結節狀突出,肌瘤常為多發性。粘膜下子宮肌瘤可突出宮口,伸入陰道內。檢查時見表面多光滑,質實,有時易出血,四周宮頸存在,肌瘤有蒂,自宮腔內伸出,如循環障礙時,易并發感染。多為子宮肌瘤。

陰道檢查,宮頸質脆易出血,呈糜爛、菜花、潰瘍、結節各型,病變累及頸管時頸穩定局勢擴大。病變局限于子宮頸者為?期宮頸癌。癌瘤已超出宮頸本身而浸潤到子宮旁一側或雙側結締組織,但尚未達骨盆壁,或者侵犯到陰道,而未抵達陰道的下1/3為第П期。浸潤到一側或雙側宮旁結締組織直達盆壁,或已侵及陰道下1/3為第Ш期。癌瘤已延及膀胱或直腸,或已轉移至骨盆以外的器官為第IV期。

陰道檢查時,血液或血性排液自宮腔內流出,有時內膜腺癌可呈息肉樣,突出于宮頸口,子宮常有不同程度的長大,質較軟。多為子宮體癌。

陰道檢查時陰道壁腫瘤呈菜花狀突起或潰瘍。多為陰道癌。

陰道檢查,輸卵管有腫塊,可能為輸卵管癌。

2、實驗室檢查

將白帶放入溫熱的生理鹽水,懸液顯微鏡檢查,可見活動的滴蟲。多為滴蟲性陰道炎。

陰道分泌物涂片檢查:找到霉菌者多為霉菌性陰道炎。呈慢性炎癥表現者,多為慢性宮頸炎。找到癌細胞為宮頸癌、子宮體癌、陰道癌。將子宮帽置于后穹窿內積聚的水樣排液作涂片檢查,能提高輸卵管腫瘤細胞發現率。

白帶檢查:找到阿米巴原蟲,多為阿米巴性陰道炎。

病理組織活檢:宮頸組織活檢為結核樣改變,多為結核性宮頸炎。呈慢性炎癥表現者,多為慢性宮頸炎。宮頸切片病理檢查,宮頸癌95%是鱗癌,5%是腺癌,后者預后較差。刮宮取得內膜,灰白色,質脆,量多,病理檢查為內膜腺癌者,多為子宮體癌。

陰道鏡檢查:呈慢性炎癥表現者,多為慢性宮頸炎。可早期發現宮頸癌。

B超:了解卵泡發育、排卵、黃體、子宮內膜等。可發現腎上腺及盆腔腫瘤、息肉、囊腫、畸形、粘連、子宮內膜炎、子宮大小形態、輸卵管形態等。

CT、MRI檢查:可發現垂體腫瘤,婦科腫瘤、息肉、囊腫、畸形、子宮內膜炎等

3、全身檢查

由于宮頸癌阻塞淋巴道可引起下肢浮腫,也為宮頸癌的晚期表現。

淺表淋巴結腫大可能為惡性腫瘤。

腹部捫及腫瘤者,多為良性腫瘤。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崩漏帶下
出血——Earls360馨醫堂
豬病防制 - 母豬泌尿生殖道感染(大量圖文)
看大小便知疾病,快來自測吧
9現象與腎病息息相關
如何早期發現腎臟病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社会| 手机| 宜阳县| 冷水江市| 临汾市| 长寿区| 缙云县| 元谋县| 郑州市| 克拉玛依市| 漳州市| 门头沟区| 滨海县| 安龙县| 孝义市| 大化| 娱乐| 罗甸县| 伊吾县| 沁水县| 集贤县| 尚志市| 兰溪市| 淮南市| 乳源| 靖远县| 保德县| 青铜峡市| 宿迁市| 阿拉尔市| 宁河县| 安阳市| 会泽县| 安庆市| 成武县| 府谷县| 大丰市| 梁平县| 马边| 平湖市| 永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