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一組嘌呤代謝紊亂所致的疾病,其臨床特點為高尿酸血癥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風性急性關節炎反復發作、痛風石沉積、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和關節畸形,常累及腎臟引起慢性間質性腎炎和尿酸腎結石形成。相信很多痛風患者都體會過痛風發作疼痛難忍的滋味,很多慢性痛風患者還處于無癥狀期,尿酸值偏高,但不會出現關節疼痛的癥狀,是不是這種就不用治療了呢?
亞太痛風聯盟聯合主席李長貴介紹: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患病率逐年攀升,但是痛風病人的治療意識還不強。很多痛風患者不疼不疼,疼了才治,這是一個很錯誤的觀念。高尿酸血癥發展到后期會引發腎損傷,發現高尿酸血癥時就積極控制住尿酸水平,調理好代謝功能,可以大概率避免腎損傷。
“尿酸結晶”是痛風反復發作的關鍵
痛風炎癥發作時,因為缺少將尿酸鹽結晶溶解的酶,所以吞噬了尿酸鹽結晶的白細胞沒有辦法完善地處理尿酸鹽結晶,而使得自身損壞或是發炎,這些損壞的白細胞于是變成了痛風石的中心層和中間層。
可是,它們并沒有像身體的其他細菌性炎癥一樣化膿流出體外,而是留在關節內,并逐漸地纖維化和鈣化,直至無法再與周圍組織進行血液的成分交換。
另外,白細胞在與尿酸鹽結晶激戰時,會消耗許多的能量,于是在患處產生乳酸,提高血液中的酸度。使得原本就不容易溶解在酸性液體中的尿酸變得更難溶解,更容易形成結晶沉積。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每一次痛風的發作,都是一次新的尿酸鹽沉積結晶的過程,而白細胞雖然吞噬了原有的尿酸結晶,但它們仍然存在關節內,直至形成痛風石。
溶解尿酸鹽結晶是治療痛風關鍵,但尿酸鹽結晶清除并不代表尿酸就降下來了,我們還要平穩降尿酸預防尿酸鹽結晶沉積、強化調代謝,只有平衡代謝,預防尿酸鹽結晶繼續沉積到其他臟器尤為關鍵。痛風的源頭在于代謝紊亂、免疫功能失調。只有代謝、免疫雙向調節平衡,代謝產物才能正常排出,尿酸也不會升高。從而就不會析出尿酸鹽沉積在關節及腎臟處,避免痛風反復發作及發展為痛風性腎病。
綜上所述,痛風治療要科學,不痛不治的觀念是不對的。在無癥狀期的治療是最有效的,能很好的預防痛風發作、痛風石、痛風腎的發生。越嚴重的病癥治療起來越困難,而且病情給患者帶來的痛苦也越大,治療費用也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