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苓白術散,為何堪稱“祛濕黃金方”?中醫為你答疑解惑!脾虛、肥胖患者福音來了!
濕氣為患,上竄下達,無所不到,可能反映在每個人身上的特點,都不一樣,但是有一條是應該看到的,這就是脾虛是濕邪生成的根源。
脾,主運化。脾虛運化失常,所以就會產生濕氣。這是基本的道理。因此,濕邪為患,最容易,也是最多見地,就是濕邪困脾的癥狀。
那么脾虛都有哪些癥狀呢?其實非常常見,反應在我們每個人呢身上——
1、消化功能差,一天跑好幾趟衛生間,并且經常大肚子,大便還不成型,粘馬桶;
2、腹脹、胸口悶悶的喘不上來;
3、肥胖。脾虛濕氣重的患者,非常容易肥胖,“喝涼水都長肉”;
4、舌苔粘厚,伸出舌頭來,舌面上有白白厚厚的一層舌苔,非常明顯,濕漉漉的,看上去滑膩。用東西揩,舌苔是揩不掉的。
5、身上沒力氣,經常懶洋洋的,哪兒都不想動,平時不是胳膊疼就是腿疼。
對照看看,你占了幾個?出現這些情況也不必過于著急,調理健脾祛濕即可。
中醫分享調理方組——參苓白術散
蓮子肉、薏苡仁、縮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參、甘草、白術、山藥。
參苓白術散出自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本方是在四君子湯(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基礎上加山藥、蓮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
主要作用:健脾益氣,和胃滲濕。主治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或吐或瀉,胸脘悶脹,四肢乏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苔白、質淡紅,脈細緩或虛緩。本方亦是培土生金的代表方劑之一。
方組解析——
人參、白術、茯苓、甘草。這是健脾益氣的經典配伍;
山藥和蓮子肉止瀉之功強,白扁豆和薏苡仁除濕之力著;
砂仁行氣,可令補脾益氣的藥物補而不滯;桔梗可以引脾胃之氣入肺,打開脾胃之氣運行的通道。
如此搭配,便可把脾胃水谷之氣引入正途,機體自然恢復。
服用參苓白術散中成藥需要注意事項:
1、服用參苓白術散的期間,不要吃油膩的食物,不能喝茶或者吃蘿卜。
2、不能夠與其他滋補之物或者感冒類藥一起服用,否則可能會發生其他反應,致使病情出現變化。
3、如果服用一個月后,癥狀還是沒有得到緩解的話,應需立即停藥,詢問醫師后調理。
當然了,臨床上具體如何使用,還需根據患者體征進行加減調理,普通讀者看完這篇文說,必須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才可以完成。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