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與和美太極不期而遇
熱愛生活,傳播健康!
張華杰先生,1967年生,自幼喜愛體育武術運動,尤善楊氏太極拳、劍、刀,現為山西省楊氏太極拳會員。1990年畢業于原河北地質學院(現更名為河北地質大學)地質系礦產勘查專業,現在山西臨汾經營一家以生產杠鈴、啞鈴等鑄鐵類健身器材、出口加工為主的企業。
由于當時身邊環境的影響,張先生畢業后并沒有從事礦業方面的工作,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也在心里留下了一絲牽掛,這或許正是后來張先生走上礦物晶體收藏這條路的內在因素。
張先生最早玩的是奇石,那是2003年的時候,張先生參加廣西南寧舉辦的東盟博覽會,會后和朋友順道去桂林游玩,發現路邊有人販賣一種叫“草花石”的石頭,當時便一見鐘情,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從此便踏上了收藏奇石的道路。張先生利用出差的機會,到各地的奇石市場,以及淘寶網上的店鋪里淘金尋寶,收獲了許多石頭,最喜歡的還是葡萄石,瑪瑙等。
接觸礦物晶體的收藏,對張先生來說是一次久違的再會,2005年參加烏魯木齊洽談會期間,張先生習慣性地走入當地的奇石市場,偶然看到一家堆滿了礦物標本的店鋪,畢竟是地質學出身,很快就勾起了學校里的記憶。當初在學校里主要是學習一些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擺弄擺弄一些木制的晶體形狀,看各種巖石標本。而眼前這個礦石的標本庫一下子就解開了心里縈繞多年的情結。這家店鋪的店主是新疆大學的苗教授,平時很少來店里,那天正好在,于是張先生和苗教授聊了整整一個下午,最后滿載而歸。這第一批的礦晶收藏令張先生印象深刻,至今記得其中有綠柱石,錫石,赤鐵礦,黑電氣石等礦物,還有一些和田玉雕件。以現在的眼光回過頭去看,張先生覺得那些東西只是形狀好看而已,還談不上合格的礦物晶體,但作為入門的第一步,已經表現出張先生對收藏礦物的雄心和喜愛。
這次的礦晶接觸讓張先生的收藏中心開始了轉移,慢慢從奇石進入礦物晶體,當然,其中也經歷了一個重新認識的過程。
從一開始看見什么都覺得好,到認為大塊的好;從剛開始的淘寶,E-bay,中國奇石網礦物晶體版塊,廣州荔灣市場等,到慢慢接觸圈子里長沙,郴州,桂林,上海,內蒙,香港的朋友,再到后來晶道網,礦物愛好者雜志等等,張先生才逐漸認識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礦晶精品。
談到對礦晶的喜愛,張先生說:“正如大家都聽說過的,奇石是上帝拿泥巴捏的,而礦物晶體則是上帝拿雕刻刀一點點雕出來的。我喜歡礦物晶體,作為一個工科男,我喜歡大部分礦物晶體的各種規則的造型,試想一下,在地球這個巨大的熔爐中,經過上億年的煎熬,他們一個個才結晶出那些立方體、八面體、五角十二面體等等的形狀,談何容易?所以,我喜歡他們的形狀,特別喜歡那些處于各種礦洞中的礦物晶體,他是不是代表了男人的一種偉岸;我喜歡礦物晶體,也喜歡他們的五顏六色的艷麗;我喜歡礦物晶體,也喜歡他們以各種姿態、和諧相處的共生狀態。每每在自己工作之余,在自己感覺勞累的時候,我就會打開標本室的門,打開所有柜子的射燈,坐在椅子上,靜靜地思考、靜靜地觀賞這一美景,讓自己勞累的心慢慢放下來,讓自己松懈的心又重新充滿能量。因為好的礦物晶體就是能量的化身!”
對于收藏礦晶一路走來,那些支持自己,引導自己的家人朋友們,張先生想說:“自己喜歡礦物晶體,感謝在礦物晶體收藏路上所有朋友們的大力支持和我的家人們的支持。自己忘不了,當年有機會利用赴美機會去拜訪達拉斯的羅伯特博士的公司,那里的礦晶收藏對我的震撼;自己也忘不了,當年在博客上看到譚先生的一篇文章,讓我淘到了一塊留在國外的廣東金龍鐵礦的長在一個晶洞里的鏡鐵礦+紅水晶的燕尾雙晶;自己也忘不了,那些參加國外展會而不忘及時將消息傳回國內的朋友們;自己也忘不了,那些每天在朋友圈里傳播最美礦晶的朋友們;也忘不了,為了礦物晶體知識的普及與傳遞,一直在做著基礎工作的周易杉會長這些專家學者們。有你們的付出,才成就了我一步步的礦晶美夢!感謝你們!”
張華杰先生藏品欣賞:
重晶石,法國
藍銅礦,美國亞利桑那州
重晶石,摩洛哥
片狀鉬鉛礦共生砷鉛礦,墨西哥
菱錳礦,秘魯
魚眼石共生沸石,印度
孔雀石交代藍銅礦,墨西哥
重晶石,法國
燕尾雙晶方解石,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