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劍訪談錄》第十期 ◎
當紅功夫影星——李炳淵
熱血奔流——李炳淵精彩動作集錦
因主演《少林寺傳奇》而名聲大噪的功夫影星李炳淵近年來不乏力作,作為動作演員的中堅力量,出道至今,李炳淵用自己的真功夫為觀眾奉上了一幕幕饕餮視覺盛宴;同時他更以自己的人生哲學時刻梳理自己,完善自己,用他的話說:“在你前進的道路上,哪怕前面是一個火坑,也一定要跳進去;有勇氣跳進去就一定要爬出來,等你再爬出來的時候,那時候的認識、經驗是完全不一樣的了。”
李炳淵自幼隨父練武,寒來暑往,曉夜習之,勤學不輟,自幼打下了扎實的根基。后考入首都體育學院深造,因技藝出眾,先后榮獲全國武術冠軍,曾取得全國武術錦標賽醉劍,對練第一名,北京大學生武術錦標賽劍術第一名等各大獎項,憑借穩扎穩打的功夫底子,在機緣巧合之下主演《少林寺傳奇1、2、3》男一號(二師兄)。從此一炮而紅,正式踏上了演藝之路。
近日,李炳淵與筆者相約,暢談演藝之路。機智、詼諧的談吐,讓整個專訪顯得格外的生動。李炳淵屬于80后E族,是一個典型的既下了工夫,又出真功夫的人,思維活躍的他,在看待一些問題上可謂“一眼望盡長安花。”
記者:通過《少林寺傳奇》觀眾認識了您,在劇中你飾演了一位扶危濟貧的少林僧人,其人物的塑造深入人心,當時火遍了大江南北,其中你飾演的角色,為人樂道的不僅是功夫,關鍵是那種俠骨情懷,其實我們每一名中國人都有一份武俠情結,只不過有些人戲里戲外都透露出這種風骨,那么對于你來講,戲里戲外又是如何理解“俠”的呢?
李炳淵:俠,我覺得在古代可能更多的是一種自由性的東西,現在可以理解為正能量。在當今俠的概念與我們越來越遠了,但是我覺得歷史是重演的,道理是相通的,當今正能量就是對俠的一種詮釋。俠,在以前更多的是懲惡揚善,現在就是樂于助人,雖然歷史不同,但道理相同。為什么有些人喜歡看武俠電影,站在一個主觀來講,俠,在生活中是屬于精神世界的。拿電影來講,為什么電影分武俠與動作,武俠片是一種精神世界,可以天馬行空,發揮無比的想象,所以說用電影的詮釋。俠,代表精神,而功夫是真實存在的。終歸來說俠在現在是不存在的,離我們越來越遠。俠在古代代表英雄,用江湖來詮釋俠的話,我覺得徐克電影是對俠、對古代的江湖詮釋的最佳、最明了,也是我最欣賞的,因為他的俠,在電影中,是一種自由。
記者: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就有俠(徐克電影)。你本人對古典文學作品涉獵多嗎?在通過文學典籍這一塊,有沒有特別欣賞的人物,以此貫穿了以后的生活,影響到了自己,對你起到一定的精神或是意志上的助力作用?
李炳淵:如果用《三國》來舉例,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趙子龍,他是那個時代真正的英雄,他的典故太多了,如果今后有機會,這個角色我一定要演。
記者:《三國》中,關羽有點傲,張飛有點暴,趙子龍剛剛好。
李炳淵:對!趙子龍是一個低調的英雄,這個人物非常有親和力,感染力。近代的話我特別喜歡李小龍,因為我也拍過《李小龍傳奇》,所以對李小龍了解的也更加深刻。在拍《李小龍傳奇》時知道他很厲害,但你不知道他那么厲害。拍完《李小龍傳奇》,你才知道,哇!可能很多人覺得跟一個神一樣,超乎了正常人的能力,拍過了才知道,事實是存在的,只是后面的人把他放大了很多倍,但是他真的是一個可以隨時去創造奇跡的一個人。所以,李小龍在我的生命中、習武中、拍戲中,真的起到了一個很大的推動作用。我們現在想的是什么?這個時代不一樣了,他可以創造奇跡,到我們這個時候了,我們怎么創造奇跡。人就會有這樣一個認識。拍電影也是一樣,拿李連杰來說,他以前可以,那為什么我們不可以。
記者:時代不同,不管是他抓住機遇也好,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或時代原因,關鍵之一是他們自己知道要什么?“欲明人者先自明”。
李炳淵:一定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時代造英雄,一定是這樣子的。他們很偉大,做了無可攀越的高峰,是值得我們尊敬的前輩,每一個時代都有英雄人物。所以,對于年輕的一批動作演員來講,現在中國功夫又到了一個百家齊放的時候了,都在爭奪這個武林盟主。
記者: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個紐扣,李小龍在他那個時代扣得很漂亮。李連杰,也是如此。包括現在的甄子丹。
李炳淵:對!現在就是我們這個年齡的了,對每一個動作演員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所以等我一旦做好之后,一旦我覺得有能力之后,最想拍的第一個戲就是趙子龍,我喜歡他的英雄氣,他的直率。
記者:趙子龍這個角色深入人心,之所以這么多人喜歡他,就在于從他身上持有的中華民族的五常:“仁義禮智信”,這是各個時代必不可少的,他貫穿了各個階層。
李炳淵:拍戲中很少有演員說關羽,關羽現在是一個神了,是一個概念;但一說到趙子龍,我們會感覺到血性,對于一個男人來說的話,都希望有這種感覺,去沖戰沙場,非常血性,這是最有感染力的。
記者:是的。剛才咱們談到了李連杰、甄子丹,包括成龍大哥,從這些前輩身上你學到了什么?又是如何融會貫通到事業中去的?
李炳淵:他們三個對我的影響太大了,絕對是伴隨著我們成長的一個故事,一個歷程。他們對中國電影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就是在將來的電影界也是永遠的英雄,締造中國電影傳奇的人物。這是無可否認的。就他們三位而言呢,各有千秋,我覺得對我印象最深的是李連杰,我們從小練武術可能就是因為李連杰,他對我的影響太大、太深刻了,讓我當時天天的去模仿,去看他電影,一招一式去模仿,那時候一直都是以你模仿的像與不像來決定你武術水平的高低。
記者:榜樣的力量很大。
李炳淵:是呀!當時就是誰模仿的像,誰就練得好;誰模仿的不像,就練的差,很有意思。所以,無形的體現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好像從小就有著一個靈魂人物在引導著你,所以我從小練武術與李連杰的影響分不開,但沒想到后來能做演員,特別能走到現在,我覺得跟李連杰還是有一定的淵源的。小的時候,非常崇拜李連杰,沒想到等我出來拍的第一部戲《霍元甲》就做的李連杰的替身,所以就感覺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一樣。在千萬人中,偏偏選中了我替他。但等我做完替身之后,怎么讓我做我都不再做了,因為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也不是我想要的事業,我覺得替身這一行并不適合我,雖然那個時候都很認可我,很想讓我留下,但我毅然決定要離開。李連杰對我來說他是個精神領袖,當有一天接觸了他,你發現他不是神,而是簡簡單單跟你一樣的一個人。所以跟他合作完以后,決定要做演員,拍了《少林寺傳奇》。我想只要我們努力,只要需要機會,創造機會,我們也可以達到自己的一個高峰。五年之后,拍了《龍門飛甲》,沒想到我與李連杰演了江湖兄弟,當時拍完之后,我覺得可以對李連杰畫一個句號了。所以從那以后我才覺得,我要去創造屬于我自己的風格,我要拍我自己的電影,尋找我自己的方向。以前是在他的影子下,但從《龍門飛甲》之后,有了質的轉變,一個新的認識,就把李連杰從我的人生中拿掉了。
記者:齊白石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就是你什么都學我,在我影子后邊,永遠起不來。
李炳淵:時代不一樣了,你現在打李連杰的招數,觀眾不會太買賬了,這是一個事實。所以必須要創新,形成一個自己的風格,迎合時代,時代造英雄。成龍大哥他是一個極具個人風格的巨星,讓我很欽佩,甄子丹很會融合現代的時代審美需求,也很了不起。
記者:你在塑造一個角色的時候,怎么挖掘一個人物的內心世界的,你是從內心上如何理解他的?
李炳淵: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好的演員,必須要懂生活,如果說不懂生活的話,你永遠成為不了一個好的演員。要成為一名好演員,就要有一個好的生活基礎和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為你怎么認識你的角色,你就會怎樣的塑造他;這個角色只是一個空殼而已,你要為這個角色填入靈魂,這個靈魂是誰的靈魂,是你的,是你把你的靈魂賦予這個角色。你要把這個靈魂演繹真,觀眾都要看到,他只是你的分身而已。所以說,你在去塑造一個角色、塑造一個角色要憑演技,但憑演技永遠是打動不了人的,它一定是靠你本真的東西。你看現在很多優秀的演員,包括好萊塢的大腕演戲中,其實都是自己,只是換了個方式,這樣的戲才是最打動人的。再往前翻一頁來看,我們練武術的是天生可以做演員的,我相信我們練武術的,天賦都要比一般人好,因為做演員不是要的別的,而是天賦,第一點就是天賦,人剛開始做事是自尊心,如果你沒有天賦,在一開始你沒有做好,因為人剛開始的時候都很脆弱,當一個導演打擊你,你會懷疑自己;當兩個導演打擊你,你還是抱著希望繼續;當第三個導演打擊你,你會瞬間崩潰。你所有天賦就會被扼殺,所以我覺得演員嘛,剛出來的時候,一定要碰對導演,碰到一個愿意花時間栽培你的人,所以這點很重要。你的自尊心一旦被擊碎的話,就回不來了,而且這種感覺,回不來之后,你再從新投入進去,哇,就等于你被這個人打敗了,你很慘,你要再想翻身再想把他打敗的話,其實挺難的事情,因為你的心里已經很怕他了,就像我們從小打架都是這樣。一個大個子欺負過你,如果你沒有翻身的話,如果你不把他再暴打一頓的話,這個人對你一生都會有一種影響。當然這是舉例說明,這種做法不可取。
記者:塑造完一個角色后,又是如何盡快投入另一個角色的?之前我看張國榮的傳記,有寫他拍《霸王別姬》那一段,他把人與角色融合的特別精準。
李炳淵:我對演員的理解,就是一個好的演員可以有幾面性——人性有惡的一面、善的一面、好的一面、壞的一面;還有很張狂的一面,也有很可愛的一面。人就是有多面性的,所以在演這個角色的時候就是調動全身的細胞來賦予他。張國榮在拍《霸王別姬》的時候,大家都知道他是有點同性的感覺,很陰柔,所以這個角色太適合他了,當然他想演好這個角色,所以調動所有情感,投入到這個角色,當然他就是一時間收不回來了。這不是對這個人物,而是對自己的情感收不回來了。就像你愛上一個人一樣,最簡單的道理,你特別愛她,不可能就是說不愛了,明天就刪除了,過正常人的生活了,不可能的。什么是情感收不回來了,如果說別的很概念性,很抽象。這個愛情是最簡單的,我除非不愛你,我不愛你我分手之后,我很開心,但真正愛一個女人之后,突然兩個人分手了,沒有理由突然分手,那你會不會難受,你會你一定會難受。你可能經過一段時間你的情感才收回來,就是這個道理。
記者:你這個解答很別具一格,意思非常精準。
李炳淵:這樣就不抽象了,很直接。作為動作演員,很少人會得憂郁癥,因為從事運動的人是很會靈活支配自己的情感,比如成龍、李連杰。另外你在生活中是個什么樣的人,是不是會生活,這一點很重要。當然一個新人,你起初演戲,情感可能表達不夠準確,在這個時候,你首先要了解這個角色是什么樣的?然后對照生活中的你。比如我演《少林寺傳奇》第一部的二師兄時,生活中我和塑造的角色是一樣的,于是我繼續讓自己保持本真狀態,其實演的就是自己。
記者:如果說跳動非常大的戲,你是怎么來做的。
李炳淵:找一個點,一個情緒點,最簡單的語言詮釋的話,比方你哭,作為一個演員都知道,你要找一個傷心的事,最刺痛你的經歷,你女朋友把你甩的內一刻,開玩笑,哈哈。說白了,自己給自己找不痛快。發生了很久你也拿回來,使勁的想,就好像剛發生一樣。不過還是有人會抹一些催淚彈。不過眼淚也不能代表什么一切,像好萊塢的大腕,他拍的時候很痛心欲絕的,也沒有掉淚也沒有哭,有的會有眼淚有的沒有,但一定會讓你非常感動,眼淚只是最外在的情感表達方式,真正的還是內心的表達。你不可能所有事都會哭吧。所以,往往你的眼淚太多會影響你的人物,就會失真了。什么叫欲哭無淚,欲喊無聲,這種時候是最悲痛的時候,你已經忘記流淚了。所以這種感覺是最能打動人的,但是這是深一層的東西。
記者:那你有沒有在演繹一個人物是情感收不住了。但是,導演已經咔了,但是你還沒有回來。
李炳淵:收不住,有。但是片場是這樣的,攝影師是攝影師,燈光師是燈光師,導演是導演,拍完之后你這邊收不住了。導演就說,好,下一場,你去旁邊哭一會吧。你還沒說什么呢,全現場的人情感都出來了,你出不來旁邊呆一會吧。忙的很,這邊很動情的演著,OK咔,那所有人顧不上你啦,你愛哭不哭,我們這邊跳下一場戲了。拍戲其實很好玩的,但是你收不住情感的時候,你會告訴自己一個字,爽!感覺很爽,演員也是一樣,就像有時候你演一場好戲的時候,情感的釋放。就像你的人生一樣,你不可能有太多的激情太多的高潮,你不可能處處是高潮,那不是人生,生活是這樣,演戲也是。你演戲演十場,可能有八場都是很平淡的,但是就那么一兩場戲,需要一個點,如果這個點你放開的話你就會特別爽,但你要演不開的情況下,你覺得達不到目的,你自己的內心里就會感覺很遺憾,因為演員是這樣的,電影也是,遺憾的藝術,這個畫面一旦OK的話,就成為永恒了。
記者:作為一個演員,如果說哪一個環節詮釋的不太到位,應該怎么去彌補呢?是否每天也會及時的梳理電影的情節及內心的情結。
李炳淵:會影響心情的,但你不會再來了,我覺得梳理是必然的,特別是這個戲從開機到結束,在這個過程中,你這個人物線是不會斷的,你每天無時無刻都會梳理,因為說你這人物線不是說很快就能拍完了,可能三個月可能六個月。拍的時候也不是順著拍的,可能今天拍十集,明天拍三十集,后天二十集,你時時刻刻都要捕捉到人物這個情感線的點。所以你每天都要梳理。作為一名演員,一定要可以靈活支配自己的情感。
記者:是的。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說說你人生中的幾位伯樂吧?
李炳淵:我覺得人是這樣的,你遇不到伯樂,你永遠沒有大展身手的時候,歷史是這樣的,可能這樣說比較絕對,但事實是存在的。有多少人是不得志,歷史從以前到現在都是這樣的,因為你的青春、時間是有限的。所以,有些成功是大格局來決定的。如果你的人生中沒有伯樂的話,那你這個人,就注定是不會有作為的,這個我很肯定。因為這個社會人才很多,用誰都一樣,中國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不是離開你就不行了,而是在你同時存在的會有很多的競爭者,用誰都是用。這社會上就是需要伯樂。就需要那個人。當那個人把你提出來,你一下就會超越一部分,鶴立雞群。也會出現新的對手。伯樂,不是一個人的,可生命中第一個很重要。我的意思是說,我們會上一個新的臺階,人一定是有對手的,任何事。如果你沒有對手,就證明你不夠成功。我的伯樂,很典型說兩個人的話,嚴格的說,第一個是袁和平,他是帶我出道的,在北京那么多人,選李連杰選替身選了兩個月,眼光很高的他選上了我,就帶我去了上海。我很榮幸在高手如云里被選上,當時都是全國武術冠軍,水平都差不多。能選上我就靠眼緣了。如果沒有這個伯樂,怎么可能出來,你還在徘徊。等年齡一過,到了三十歲的時候。就不會有伯樂了,沒有機會了,三十歲跟二十歲的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輸的就更厲害了。第二個是都曉導演。那時等我剛做完替身,不想繼續下去的時候,拍了《少林寺傳奇》,所以我對都曉導演只有四個字:知遇之恩!第三個是徐克。沒有徐克我可能走不到電影的行列,而徐克到現在都很頂我,都很支持我,很扶持我,他是我的一個老師!第四個是元彬。大家都稱呼我為元彬的關門弟子,彬哥對我的感情,只要是這個圈子的人都知道,他對我太好太好了!所以一個人的作為,往小了來講是伯樂,往大了來說是格局,大格局大環境決定了你成與敗!
記者:除了大格局外,一個人需要時間蓄力。該展示的時候,才能一鳴驚人。
李炳淵:對。所以你要明白,看清楚什么時候是要爆發的,什么時候是該蓄力的時候,我曾看過一句話:當你的能力撐不起你的野心的時候,就要靜下心來學習。這句話我覺得說的很有道理的。
記者:還有另一句,當一個人發現這條路走錯了,停下腳步,就是進步。
李炳淵:我認可,太認可了!我給我認識朋友說了一句話,只要你努力拼搏的去做了,假如說走錯了,因為我們現在還有時間,你走錯了十次,那個人走錯了兩次,等達到一個同一平臺的時候,那個人完全不會成為你的對手的,你的經驗,你的能力,你要跟我斗的話,你不管玩什么,心機,或者什么,我的能力比你超強。所以失敗不是一件壞事,我天天告訴我自己,但失敗到一定程度,一定要清晰自己在做什么,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人就怕今天我想要這個明天我想要那個,那就一事無成,你終歸目標不會變的。我很明確,我想拍一部很受世人推崇的巨作,好這是我的目標,那就圍繞著這個而奮斗了,哪怕走錯,但是我目標不會歪的,錯也是一個非常豐厚的經驗,這教會我,我的年齡越來越大,我就錯不起了,我年齡小的時候,可以錯得起啊,如果說有些錯誤你沒有經歷過,當你面對的時候你一樣還會走錯,所以只是我走錯了,十次之后呢,后邊的五十次我都不會再發生了。而且,我還要認可的觀念就是:哪怕前面是一個火坑,就在你前進的道路上,一定要跳進去,有勇氣跳進去就一定要爬出來,等你再爬出來的時候,那時候的認識,經驗是完全不一樣的。
專訪尾聲,當記者問及李炳淵近期力作《玩命追擊》有哪些亮點時?他正色道:用“九死一生”來形容這部戲一點不為過,影片整體貫穿了兩個字:玩命!而且是有故事、有內涵的“玩”,雖然“命”很硬,但在與王洪祥對戰的一場戲中,被這位“中華英雄”一記狠辣的鞭腿踢傷,在醫院休養了兩個月。他坦言:這么多年,一直在尋求突破與創新,在這部戲中,將是自己“十年磨一劍”的集大成之作。雖然現在還很年輕,需要不斷向前輩們學習,但追求創新的意識永遠不停歇。沒有什么比希望和信念再讓人振奮人心了!“我們心中都有一個‘太陽’,即便很遠,也要做一名勇敢的‘夸父’”。李炳淵如是說!
據悉,《玩命追擊》由著名動作影星李炳淵、李炳雷,好萊塢動作男星《暴力街區》男一號大衛貝爾,《中華英雄》王洪祥,實力派老戲骨徐少強,星光大道好弟,以及“京城第一美女”黃譯萱領銜主演。相信看完這部戲的觀眾,都能在人生的大道上學會“玩命” !
人物簡介
李炳淵,曾用名李淵,全國武術冠軍,曾取得全國武術錦標賽醉劍,對練第一名,北京大學生武術錦標賽劍術第一名。首都體育學院武術專業畢業后,憑借穩扎穩打的功夫底子,進入影視圈發展,先后拍攝了《少林寺傳奇1、2、3》、《李小龍傳奇》、《龍門飛甲》、《智取威虎山》《密道追蹤》等多部電影電視劇,現為當紅動作影星。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