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講了我還想再走20年!聊一聊髖關節置換的那些事,因為銳博膝關節的患者比較多,后臺又出現了好幾位催寫寫膝關節置換的讀者。于是乎就有了這篇文章。今天,我們就好好聊聊TKA(全膝關節置換術)~
上期我們說到,人工髖關節置換是利用人工材料,根據髖關節的形態構造,通過外科技術來植入人體,替代人體本來的關節。膝關節也是如此。
當你存在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骨壞死等。并且符合以下標準:
①膝關節關節面骨和軟骨有被破壞的影像學改變
②有中度到重度的持續性疼痛
③經過半年保守治療,功能和疼痛無法改善
出現這些情況,那么就該考慮做膝關節置換了。
圈圈以前遇到過一個病人,經過很長時間的保守治療也不愿意做手術。其實,手術和康復是一桿秤,嚴重就手術,不嚴重就保守康復治療。康復師和病人往往最明智的是選擇性價比最高的治療手段,權衡利弊,沒有必要盲目害怕手術,否則錢沒了,時間花了,心情喪了,病倒是也沒多少起色。一不小心說多了,言歸正傳。下面我們說說KTA的術后康復。
術后康復是雪中之炭火,術前康復是錦上之繁花,要想康復地更好,術前康復是少不了的。膝關節置換術前可以做的和髖關節差不多,踝泵和股四頭肌靜力收縮是最基礎最有效的。
股四頭肌靜力收縮
康復初期
術后的第一天康復就可以介入了。術后的第一天我們可以松開伸膝支具,小范圍主動屈膝20°,每日增加10-15°,第三天增加屈膝至40-60°。
當然除了練習的時間,其他時間一定要戴好支具,手術腿伸直,微微抬高,可以促進消腫。
髕骨在這個階段就可以自己推了,防止之后粘連,影響膝關節屈曲角度。
另外,腳趾、踝關節在早期也必須活動,如果可以的話,踝泵也要堅持做。爭取每小時都能做個3、5分鐘。
踝泵
康復中期
康復中期,我們建議患者在疼痛能忍受的情況下進行步態訓練。這個階段,肌肉力量和本體感覺繼續加強。四方位抬腿是比較經典的下肢肌力增加方式。
活動度方面不僅要練伸直還要練屈曲。踩固定單車是非常好的促進膝關節活動度的練習。
值得注意的是,膝關節置換的創口一般比較大,因此一定要進行推疤痕的練習,來避免疤痕粘連影響關節角度.
推疤痕
四周左右疤痕就會增厚了,一般最早可以在術后兩周拆線后進行。所謂推疤痕就是各種催殘疤痕,把它和下面的粘連扯開,聽上去就hin痛的樣子。
康復后期
后期的話,就是一些靈敏、平衡、進一步加強肌力和活動的練習。例如,靠墻靜蹲、走8字等。
靜蹲
病友們在自我康復時,一定要注意循序漸進,早期不要過度訓練,避免引起腫脹,日常生活中盡量減少避免深蹲、跪坐和爬山。
辣么KTA的康復就講到這里了
有任何疑惑
歡迎call我們后臺喲~~
下次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