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講到力的本質,是說“力“實質上就是物質的運動能力,不論是一物運動還是二物作用,歸結起來都是一個“如何運動的問題“。
14,物質力
運動的物體都自然帶著“力“,本論稱之為“物質力”,“物質力“由“運動力“和“作用力“組成,運動力是物質的運動能力,作用力則是物質的“碰撞能力“(本論沒有引力)。
什么是物質的“運動能力”呢?
因為本論是意識論,所以物質的運動是“意識性運動“,在現代物理學中把物體的運動速度等同于運動能力,即物體運動快則表示該物的運動力強,反之慢則表示該物運動力弱。
在意識力論中,物質也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也是由核與電子組成的,原子核也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中子也是由質子和電子組成的,所以物質只是由質子與電子組成的。
這一來,所謂的物質的“運動能力“就完全由質子與電子來完成,在本論中,質子與電子是所有物質粒子中唯有的“完全包“,也就是可以吸收能量(光),又可以通過輻射能量來拐彎,以達到捕光和完成自身運動的目的。
(關于能級論,目的論及運動技術和含光量詳情見本論《電子論》)
所以在本論中物質的運動能力并不是簡單的物質向前運動的問題,而是質子如何通過吸收與輻射達到占地,結核,結原子,結分子,乃至完成星體的公轉,自轉包括宇宙膨脹運動等等這么多復雜的運動的問題。
電子當然也是,在意識論中電子的”運動任務”更加堅巨,因為它總是隨核的,所以質子或核到那兒它跟到那兒,它除了要完成核的所有運動以外,它還要繞核轉,它要在核外開辟自己的運動軌道,它要在軌道上捕光,而且由于能量的供應和溫度的改變,總會引起物質的熱運動,比如地球上的洋流和大氣環流,火山地震等,這些都要耗費電子的能量,如果缺能再嚴重,物質會發生化學反應,比如燃燒,氧化等這些事也是電子來完成。
15,原子力
“質子力”與“電子力“是本質上完全不同的兩種力,在本論中,物質的運動,天體的運動,都是由“質子力“主宰的,我們現在看到和感到的大部分變化都來自質子,比如宇宙的膨脹,星系的旋轉,星團的運動,恒星和行里系統的運轉,乃至小行星,彗星,環帶的運行,都來自于質子。
而“電子力“只是“從屬性“的,它在“運動方面”比較簡單,只須跟定質子,并占穩自己的“軌層”就可以了,但如前所說,電子在“作用方面“則比質子“勞累”的多,物質形態的變化,比如三態轉化,化學反應,星體的內部運動如各種相對性運動,打雷下雨,火山地震等等都來自電子。
本論不僅摒棄了引力,也摒棄了電荷,所以在意識力學中沒有”帶電“一說,這兩個摒棄導致本論與現代物理學有極大的不同。
但是本論引進了“正力“和“負力”這兩個概念,這里的“正”和“負“正是借用了現代物理學中“正電荷”,“負電荷“的正,負兩個概念,但是和“電荷“沒有絲毫關系。
”正“,就是以它為“主“的意思?!柏摗?,就是“隨從”“附加“的意思,在本論中力就是運動,所以”正力“就是”正運動“或“正力運動“,“負力“就是“負運動“或“負力運動”。
16,正力運動
宇宙中的運動都是“系統運動“,也就是如大家看到的,物質不是“各自”運動的,而是結成大小下同的”系統“,比如星系就是個大運動系統,比如原子,就是個小運動系統,比如星團,又是一個大運動系統,分子呢,也是個小運動系統,總之,宇宙中的一切物質,都結成一定的系統在運動。
如果這種宇宙離開了意識,將是無法理解的。
上面說過的依靠“質子力”進行的運動也就是“正力運動”,“正力運動”包括:一,宇宙膨脹運動,二,星系的自轉運動,三,星團的共同運動,四,恒星系統(單星系統如太陽系,雙星系統)的公轉運動,五,行星系統的公轉運動,六,行星的自轉與衛星系統的公轉運動,七,行星環(小行星帶)與衛星環的環繞運動。
如此“復雜的運動“如果沒有意識,沒有進化,怎么可能完成?
17,負力運動
所謂”負力運動“就是由電子來完成的運動,前邊說過,“負力”主要是關于互相作用的運動?!柏摿\動“包括,一,繞核運動,這是其主業,二,護核運動,對入侵者進行“撞擊“,三,護軌運動,保護自己的軌道。四,電離運動,五,結群運動,如電流,電場,磁場等運動,六,結波運動,如各類聲波,振動波等。七,擴軌運動,升溫時,八,退軌運動,降溫時。
那么物質為什么要做這么復雜的運動呢?
因為物質要做如此復雜的運動,而且做的有條不紊,綿延近乎無限之久,這就是本論為什么說,物質的運動是有“目的”的運動,是有“意義“的運動,那么物質運動的終極意義是什么呢?本論的《宇宙進化論》就是為回答這個問題的。
能夠完成如此復雜“多維”的運動,說明質子和電子的意識是非常復雜的!
那么它們怎么會有如此“高級”的意識呢?
我認為這是從“宇宙大爆炸“(本論稱為“基球大爆炸“)以來經過極其漫長的天文學“朝代更替“一步一步進化而來的。
宇宙從完全由聚合態的由基粒子球開始,經過爆炸與離散,聚集,結隊,造物,結包,原子出現,星體誕生,演變,才悠然而有今天 ,即一句話,一切都是緩慢進化而來的。
【過程非常復雜,可見《宇宙進化論》或《日論》】
18,多維運動
據計算宇宙誕生已經二百多億年了,即從“宇宙大爆炸“至今,不過本論認為以物質的進化能力來論,二百億年是太短了,應該考慮更長得多的”天文時間”,才有可能進化到如此復雜的地步,現在連人都早已出現了(我不想給出一個數字,因為它永遠不能被證實)。
各個星體,無論是星系,恒星還是行星,它們的公轉,目轉,膨脹等運動永遠不會消失,但卻時時在改變。
正力運動的主要形式就是星體的三大運動,即自轉運動,公轉運動,重力運動,這是每個星體必備的。
負力運動的主要形式就是“熱脹冷縮作用“,其實負力運動的形式千千萬萬,比如刮風下雨,打雷閃電,火山地震,洋流氣旋,大氣環流,乃至磁場電場,植物生長,動物奔跑,化學反應,人類的一切活動,飛機上天,輪船入海,打槍打炮,各種動作,乃至生理性活動,比如食物消化,各種疾病,總之一切的一切,全部屬于“負力運動“。
負力運動基本上都是來自熱脹冷縮原理。
那么正力運動與負力運動的有什么關系呢?這個問題下次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