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我稱之為癌癥周,因為一周內要看望兩位癌癥病人,一個是胃癌晚期,一個是肺癌晚期。我的感受是,一方面,看到他們和病魔和病痛做斗爭,我感到莫名強烈的心痛,另一方面,內心對癌癥也產生強烈的恐懼。
作者關于感覺控制想法的理論,我從昨天開始嘗試親身體驗一下。我腦海里冒出各種想法,甚至懷疑自己也得了癌癥等等。
根據先有感覺后有想法的理論,早上一醒來我就開始打坐冥想,去仔細體會身體內恐懼的感覺,去覺察想法是如何跟隨著感覺而冒出來的。
我感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因為當我把注意力放在我身體內的感覺時,我發現腦海里的想法開始慢慢褪去,慢慢減弱,也越來越少了,似乎不再胡思亂想了,腦袋也干凈清凈很多。
對于這個感悟和收獲,我簡直欣喜若狂,現在我知道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它可以讓我們放下不必要的憂慮和雜念,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和糾纏,讓生活更簡單美好。
癌癥病人的痛苦至少有兩大方面,一方面是身體疼痛產生的痛苦,另一方面是心理壓力帶來的痛苦。我想,既然痛苦不可避免,為了盡可能減少痛苦,是否可以嘗試用正念冥想的方法去觀察身體疼痛的感覺,去覺察內心的負面情緒,和痛苦并存,和痛苦保持一定的距離,從而減少痛苦以及因此衍生出的次級痛苦,包括各種雜念和各種胡思亂想等等。
18世紀蘇格蘭哲學家大衛.休謨說,人類的理性是“激情的奴隸”。這里的激情從廣義上講是指感覺,當我們被欲望或復仇等強烈的感覺裹挾時,掌控局勢的就不是我們的理性能力了。
盡管理性在人類動機中起重要作用,但在某種意義上,做決定的永遠不是理性,而是基于感覺作出的決定。
我們購物,決定買哪件東西,我們以為這種決定純粹是理性的判斷。因為你會去了解這個商品和價格,并權衡一下幾方面的因素,如自己是否真正需要它?能否承擔得起這個費用?還有其他替代方案嗎?等等,然后作出決定。
實際上,根據斯坦福大學認知科學家所做的實驗來看,權衡并非冷靜的過程。實驗中,科學家掃描了購物者的大腦,發現決定是否購買某種商品的大腦活躍區域,都不是來自大腦中控制理性的部分,而是控制感覺的部分。
在購物過程中,大腦的權衡過程是通過矛盾的感覺互相競爭實現的。
當然,理性對感覺有一定影響,比如提醒自己這個東西性價比不高,可以考慮暫時不買等等。理性只能通過影響感覺這個終極決定因素,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盡管感覺背后的算法很復雜,比如好的感覺,壞的感覺,真感覺,假感覺,但最終引導我們生活的還是感覺。
比如我們再三比較后,決定買寶馬品牌的汽車,最終決定購買這部車是因為理性分析使我們感覺買寶馬汽車很好。
我們喜歡美食,無法抵抗美食的誘惑,但我們也想要健康和長壽,在這兩種價值觀和與之相聯系的感覺之間產生沖突。這是兩種欲望的沖突,但無論是哪一種結果,都是一種欲望的感覺戰勝了另一種欲望的感覺。
理性分析只是前期的功課,或者說,經過理性分析,我的感覺是想要更加健康和長壽,所以選擇了減少美食和卡路里的攝入。理性仍然是激情的“奴隸”。
如何用這套理論來解釋上癮癥呢?如果你抽煙,或者對海洛因、色情作品或者巧克力之類的東西上癮,很可能你會在某個時間節點反復權衡是否要沉溺于這種形式的滿足感。
或許在嘗試過幾次之后,你認識到它的誘惑性,甚至意識到它最終可能會控制你。于是,你內心的天平倒向了短期的滿足感。
隨著時間的推移,獲得滿足的機會不斷出現,你越來越少權衡,獲得即時滿足的驅動力越來越強,你根本無法抵抗。這就是成癮的過程。
有一個關于自律的比喻很形象,自律就像肌肉,如果你用,它就變強;如果你不用,它就變弱。如果抑制身體放縱的肌肉獲勝幾次,并得到成功的訓練,那么,下一次這塊肌肉獲勝的機會就會更高,如果它連續失敗幾次,之后就會一潰千里。
簡單說,早期的成功自律會帶來更多的成功,而早期的失敗則會帶來更多的失敗。
那么,如何更好地抵御上癮癥呢?傳統的方法會認為,重點在于抵制誘惑。你感覺有要買香煙的沖動,然后努力地把這種想法從頭腦中趕走。
耶魯醫學院的賈德森.布魯爾建議,基本思路是不要去抑制欲望,比如抽煙,不要試圖把這種想法從大腦中趕走。
相反,要遵從正念冥想的技巧,你只需平靜地審視這種感覺,仔細覺察身體哪一部分感受到了這種欲望?這種欲望有什么質感?是鋒利的,還是笨拙的,或者有什么顏色嗎?
當你審視的時間越長,那種欲望就越不像你的一部分,它幫助你和你的欲望感覺保持臨界距離,你會感覺它對你的控制越來越少了,直到你很放松為止,于是它不再屬于你。
這個技巧有四個步驟,首先,你辨識出感覺;然后你接受這種感覺,而不是嘗試驅散它;之后,你審視這種感覺以及與你身體的關系;最后,你不認同,或者也可以說不執著。
布魯爾說,這種療法就是不要“喂養”這種抽煙的欲望。他做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如果你不喂流浪貓,它就不會再來到你的門前。
在你身體的內部,有很多需要馴化的動物,它們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有時會爭奪主導權。你的行為表現就是對這些小動物進行正向強化塑造而來的。如果它們不斷從某件事上獲得獎賞,就會不斷重復這件事。這就是上癮癥的由來。
一只老鼠發現按下開關就能得到飯團;同理,如果產生點燃香煙的沖動,就能得到尼古丁。正念冥想就像是一種特別的安排,老鼠按下按鈕,飯團不會出來。
欲望得不到強化,于是打破了沖動和獎賞之間的聯系。隨著時間的推移,欲望一次又一次地涌起,但都沒有帶來滿足感,欲望就會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