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老師,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老師。
我是一個媽媽,一個男孩一個女孩的媽媽。
這兩種身份,讓我每時每刻都離不開“教育”兩個字。
我深知,在學校教育產生之前,尤其是在現代學校制度產生之前,人們大部分是在家庭里面接受教育的,所以幾千年的教育歷程,主要發生在家庭。
十一年半的學校教育生涯,帶過15個班(大學畢業的前三年,在鄉鎮中學每學年同時在帶兩個班),接觸了幾千個孩子,讓我明白:一個孩子行為習慣和教養,往往是一個家庭的縮影。
那么,教育的本質是什么呢?我想從《教育的本質》這本書中找答案。
陳錢林
全國知名校長,號稱“牛爸”,是資深家庭教育專家。原浙江省政府第八屆督學,長三角第七屆最具影響力校長。
眾所周知,兒童正是在進入學校之前,差不多學會了他們人生最需要的那些基本能力:說話、溝通、表達、認識世界、好奇心,這些東西都是在學前階段形成的,是在父母的陪伴下進行的。
兒童成長最關鍵的時期是在家庭,從出生到小學這個階段,是人生發展最黃金的時間,我們過去都以為上了小學以后才開始是黃金,其實不是。
中國人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有道理的。
正因為孩子小的時候很需要我們,一粥一飯一絲一縷都由我們提供,所以,我們做父母的,很習慣就把孩子當自己的附屬,事事都要包辦,事事都要管,事事要符合我們的心意,或者要按我們制定的規矩去做。
其實我們都錯了!錯在哪呢?
一句最直白的話,就是:家長得把孩子當人。
做父母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人格平等的人??傆X得孩子太小,根本就不懂事。獨立其實也是一個從小訓練的過程。比如說孩子摔倒了,家長讓他自己爬起來,不光鍛煉獨立能力,還鍛煉受挫能力。
大多數父母,對孩子都是有天生的溫暖和愛的,但很多父母,用了自己全部的愛和努力,卻把孩子毀掉了。因為,我們是不可能保護孩子一輩子的!如果你從來不讓孩子經風雨,見世面,最后你突然就讓孩子面對一個廣闊的社會,孩子根本就承受不了。
最重要的教育原則是不要愛惜時間,要浪費時間。 —— 盧梭
這句話,我們今天聽來,簡直是謬論。然而,盧梭自有他的道理。
今天許多家長和老師唯恐孩子虛度光陰,驅迫著他們做無窮的功課,不給他們留出一點兒玩耍的時間,自以為這就是盡了做家長和老師的責任。但得來的卻是孩子們的反叛和不理解,甚至是和家長老師對抗,認為我們在監督他們,限制了他們的自由。
其實,在希臘文中,學校一詞的意思是閑暇。在希臘人看來,學生必須有充裕的時間體驗和沉思,才能自由地發展其心智能力。盧梭為其驚世駭俗之論辯護說:“誤用光陰比虛擲光陰損失更大,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北R梭認為,如果滿足天性的要求就算虛度,那就讓他們虛度好了。
所以,當我們陷入教育的僵局,親子關系崩壞的時候,不如停下來,好好陪孩子們玩耍,一起散步,一起出去吃美味的小吃,選一個合適的時間帶孩子們遠足,或者條件允許的時候去旅行,帶孩子行萬里路,和讀萬卷書一樣有益!
讓我們和孩子共同經歷,一路成長,何樂而不為?!
雖然我是一名富有教育經驗的老教師了,但在養育孩子們的過程中,依舊覺得有許多的不懂,需要學習的地方有很多。《教育的本質》是我學習的一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