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接診一些腰痛的患者,會向醫生描述:腰部緊張僵硬、久坐久站后,臀部及下肢酸痛,常在夜間痛醒,只有在活動之后,才可以緩解,這究竟是什么問題呢?我們一起來聊一聊,臨床上常被誤診的那些案例,反反復復治不好,您是不是也中招了呢?
很多人,一旦出現腰部疼痛,立即會想是不是腰椎間盤出現問題了,跑到醫院拍片后,在報告單上顯示,真有椎間盤膨出或突出,于是心里就開始覺得自己是間盤問題導致的腰痛;甚至有些大夫也會根據片子就說是椎間盤突出,最基本的徒手檢查都沒有;您真敢相信這樣的大夫的診療嗎?
實際上,對于我們每一個成年人,只要在25歲左右就開始有椎間盤退變,只是因為您平時的生活習慣姿勢不同,每一個人的間盤退變輕重不一樣,即使您不腰痛,去拍片也會報間盤有問題。
久站、久坐后腰部疼痛,甚至要在活動之后才會有緩解,看似的確很像是腰肌勞損;但僅是憑借癥狀或經驗判斷,這樣的做法是模棱兩可的,至于療效的話,也得看運氣,即使好了,您可能也不知道是怎么好的。
當然,有一部分腰痛的人,雖說病因不在腰椎上,但是其腰部肌肉的確也不好,在您加強腰肌鍛煉時,癥狀會有改善,同樣容易反彈,反復出現疼痛,總是納悶、抱怨,為啥如此難治?
在臨床接診時,發覺有90%左右的腰痛,與腰椎間盤或腰肌勞損無關,卻與腰椎下方的骨盆有關系。您出現腰痛時,有醫生給您檢查過骨盆嗎?若沒有的話,并且療效還不滿意時 ,您真需要進一步看看,您的腰痛是不是和骨盆有關系?
骨盆是在腰椎的下面,它里面有幾個關節,比如左右的骶髂關節,上圖中紅色圈起來的位置,是屬于微動關節,在您走路、上下樓梯、跑步、站立及久坐時,這些關節都會發生微動;再比如說,有很多人出現骨盆左右的高低不對稱,也會導致恥骨聯合關節的錯位。
若骨盆出現結構的不對稱,就會失去穩定性,影響腰椎;骨盆就如同建房子時挖的地基,腰椎就像從地基之上建起來的房子,若是地基沒挖好,房子容易出現問題,所以骨盆和腰痛的關系就如同地基和房子的關系。如上圖所示,若是骨盆結構的不對稱,會影響到神經的卡壓,導致臀部及下肢的酸脹、麻木、疼痛。
一般可以自己躺在床上,分別做單側的主動直腿抬高測試,要求腿抬高僅需離開床面10°-15°左右,然后自己感受抬腿的感覺,看兩邊是否一樣?若是出現一側輕、一側重,那么說明您的骨盆有問題。
以下4個試驗中,只要有2個及以上出現疼痛,說明您的疼痛與骨盆有關。
以上試驗涉及專業性,對于沒有醫學常識的您,可以不必掌握,在做完直腿抬高測試后懷疑骨盆有問題,就到醫院找專業大夫給您進一步判斷。
很多腰痛的人,都會去拍如下圖所示的X片,一般影像科大夫在寫報告時,僅會報骨頭有無問題?基本不會深入閱片;而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張片子中卻存在著“玄機”。
上圖中不同標記之處,都反映出骨盆存在一些不對稱的變化,而很多醫生卻忽略了此處的問題;也可以想一想,您的腰痛診斷治療是不是方向不對呢?或者您也可以拿出自己拍的照片對比一下,是不是也存在一些不對稱呢?
骨盆結構相對復雜,有20種錯位紊亂的情況;您是屬于哪一種呢?具體的病因和您的療效密切相關。
1.髂骨會發生6種錯位紊亂,比如旋前、旋后;內旋、外旋;直上、直下錯位;
2.骶骨會發生6種錯位紊亂,比如點頭、反點頭;左-左旋轉、右-右旋轉;左-右旋轉、右-左旋轉錯位;其中骶骨的錯位,是最難判斷的,它需要考慮的軸線就有6條:
3.恥骨會發生8種錯位紊亂,比如分離、擠壓;后上、前下;直上、直下;往前、往后錯位。
治療上,主要以手法調整為主,鍛煉為輔的原則。可能您會問要怎么治療調整?怎么鍛煉?這一切都取決于跟您看診的醫生,專業能力很關鍵!
一個年輕女性,腰痛幾月,到過多家醫院診治后,仍不見好轉,來找到我時,訴說是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要怎么治療?
經查體后,骶髂關節疼痛誘發試驗陽性,站立體前屈試驗陽性,單腿站立試驗陽性。
站立體前屈試驗
單腿站立試驗
在仰躺著的時候,右側腿長于左側腿,坐起來后右側長腿相對變短,說明該患者右側髂骨有問題,是一個旋前的錯位所致腰痛;其余骶骨和恥骨檢測正常。
1.手法調整髂骨的錯位
右側髂骨旋后調整
左側髂骨旋前調整
2.穩定鍛煉
核心穩定鍛煉
在手法調整骨盆后,務必進行穩定鍛煉,因為腰腹上有很多肌肉長在骨盆上,只有加強鍛煉,才能維持住治療后的效果。
腰痛,是比較多見的,無論是中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不要忽略骨盆紊亂的問題,即使您有拍片,有椎間盤突出,都需要進一步去鑒別篩查。因為很多腰痛患者,走了很多彎路,治療了好久都不見療效,可能是治療方向出了問題。
個人診療感悟:治療并不難,難在精準地評估,找出原因;也希望我們廣大病友,能有這樣的理念、想法,在沒有找出問題時,不要盲目咨詢治療。
我是帶您學習健康科普知識的孔醫生,碼字不容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說法,請幫忙點個贊或是點個關注;分享是一種美德,贈人玫瑰,手留余香!謝謝轉發分享給需要的人!
#為愛吶罕##謠零零計劃##非常病例#@頭條健康情報局@頭條號@頭條健康@頭條辟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