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之衰,王道熄而霸術昌,孔孟既沒,圣學晦而邪說橫。教者不復以此為教,而學者不復以此為學?!币馑际窍纳讨苋螅膶W不明,崇尚道義和仁德的王道漸漸衰落了,而崇尚權術和武力盛行,圣人之學漸漸暗淡,各種邪說歪理卻橫行一時,學校里不再傳授圣人之學,學生也不再學習圣人之學?!鞍哉咧剑`取先王之近似者,假之于外,以內濟其私己之欲,天下靡然而宗之,圣人之道遂以蕪塞?!备`取與上古圣王相似的學問,打著道德旗號在外標榜自己,卻是為了滿足一己之私欲,如此以來天下人競相模仿,圣人之道漸漸無人知曉了,功利主義取代了真正的王道,所以陽明先生一再提醒自己的學生,你到底是志于功名富貴,還是至于仁義道德,要分辨清楚,當你的動機不純的時候,往往就是在欺世盜名,變成了演戲的偽君子,既自欺也欺人。
“相仿相效,日求所以富強之說、傾詐之謀、攻伐之計,一切欺天罔人。茍一時之得,以獵取聲利之術,若管、商、蘇、張之屬者,至不可名數。既期久也,斗爭劫奪,不勝其禍,斯人淪于禽獸夷狄,而霸術亦有所不能行矣?!边@里說人們相互效法,每日關注的就是富強的技巧,輕壓的陰謀以及功法的戰術,只要能得到一時的好處,迅速獲取生命利益,人們都在追逐這種方法,這類人數不勝數,比如春秋戰國的幾大謀士,也稱作縱橫家,管仲,商鞅,蘇秦,張儀,他們行的是權謀之術,輔佐的是霸道之主,時間一長,人與人之間的斗爭掠奪禍患無窮,等到人們淪落為禽獸野蠻人的時候就連霸術也行不通了。我們熟知商鞅、蘇秦、張儀這些人都是歷史上的名人,才華橫溢,謀略高明,令人折服,堪稱彪炳史冊的英雄豪杰,但是陽明先生卻一針見血的指出,他們這些人用的是霸術并不是王道,所以這些縱橫家雖有曠世奇才,卻導致無數人爭名奪利,使得民眾不勝其禍,戰國時代就是因此而來,而華夏民族險些淪于禽獸夷狄,這是霸術橫行的禍患。國家不應當把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應當把道義放在第一位,如果一個國家奉行功利主義,那么這個國家就很難走遠,國將不國,而一個企業如果處處奉行功利主義,同樣也無法基業長青,必然導致人心渙散,客戶流失,究其原因都是因為霸道,從小我出發,這份小我在壯大,也是小我的無限膨脹,并不合于大道,因而“失道者寡助”,而王道則是從大我出發,大我之心合于天理良知和于大道,所以得道者多助,小我走小道,大我走大道。
“世之儒者慨然悲傷,蒐獵先圣王之典章法制,而掇拾修補于煨燼之余,蓋期為心,良亦欲以挽回先王之道。”這個世間的入學之事,看到世間的這種霸道橫行的場景,暗然嘆息,因而就收集了上古時代各種典章制度規范,在這個秦始皇焚書的灰燼中修修補補,意圖搶回一些經典,意在挽回圣賢之道,然而,由于距離時代很遙遠,而思想廣泛流傳已經在人心中造成了難以磨滅的負面影響。
陽明先生終生倡導知行合一,其本質是知難行易,知不僅是知識,而是明白和體證的意思,例如一個人真正明白了好人好自己的道理,那么做好人和做好事就不難了。
【明心凈心|存天理·去人欲】
心體現在起心動念上,起心動念決定了我們的意識、語言和行為,從而又決定了事,所有的事匯集起來就是人生,一位智者曾說“命運藏在念頭里”,美好的人生是一個個良善的念頭,匯聚而成產生的結果;痛苦的人生,也是一個個不好的念頭累積而呈現的結局。緊緊抓住念頭,主宰好的念頭,凈化心靈,就能改變命運。
觀照是凈心功夫的基本功,若沒有觀照,我們就無法辨別錯綜復雜的念頭,也就無法主宰我們的人生和命運。
觀照就像照鏡子,是去觀看我們這顆心所呈現的樣子,去觀看心中善惡交織、錯綜復雜的念頭。好的念頭,是幸福的種子;不好或者惡的念頭,便是煩惱和痛苦的根源。
在心中多種下良善的種子進而產生良善的念頭,自然會收獲幸福,“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所以我們可以超越事上的矛盾,直接在心上下功夫。
在觀照念頭時,務必要用大我的標準,用圣賢的標準來檢視自己的起心動念。陽明先生當年深處農場,時時刻刻想的都是圣人面臨如引處境是如何做的,當以更高層面的標準來觀照自己的念頭時,很多原先隱藏起來的小我就會逐漸暴露,凈心的功夫才會有抓手。
念頭就像種子,善惡交織,錯綜復雜,每時每刻心中都在產生念頭,每一個念頭都會留藏在心靈深處,就是我們人生的自畫像,每一分鐘,心中都會產生許許多多細微的善惡交織的念頭,細微的念頭與粗重的念頭一樣,也是行為作用,好的念頭就是好的行為作用,不好的念頭就是不好的行為作用,都會受到相應的善或惡的反作用,也會影響自己的心靈品質。
念頭有好有壞,有善有惡,我們在觀照念頭時,要增強明辨善惡的能力,還使自己心靈品質得以提升,利益自己、他人和社會的念頭就是好念頭,凡是自己心靈品質下降,傷害自己、他人和社會的念頭就是不好的念頭,在沒有學習明心凈心的功夫之前,我們對念頭往往是麻木不仁的,即使偶爾關照到不好的念頭,也是聽之任之,久而久之,這些不好的念頭就會吸引來更多不好的念頭,遮蔽和障礙心中寶藏,降低自己的心靈品質,害人害己。例如自私自利,唯我獨尊,好大喜功,欺上瞞下等等。建設心靈品質,去除不明和貪欲,就能切實提升觀照能力,并增強對念頭好壞的明辨能力,判別念頭的好壞。
心的層面不同,對是非善惡的認識和判斷就不同,例如在能人看來,好的念頭對閑人而言可能是有限甚至是不可取的,心靈品質不同的人,其境界和格局也不同,不同層面之人所看到的世界也是有著很大差別的,君子的境界和格局會超出世人很多,但與圣人比較則差距巨大,不明白此道理,一旦心生傲慢,甚至剛愎自用,就為自己的提升設置了障礙,一旦自以為是甚至好為人師,就會妄議更高層面之人的境界和格局,甚至把更高層面的實證作為談資,其不當之戒和不當行為就會傷害自己、他人和社會。一旦狂妄自大,甚至目空一切,就會加重心中的不明和貪欲,因而嚴重遮蔽和障礙心靈品質的提升。
當我們觀照自己念頭的時候,有一個念頭比較容易捕捉到,那就是怨念,比如我們希望對方對我們好、愛我們,但對方做不到,怨念便由此而生,不斷累積的怨念,會主宰自己的意識、語言和行為,久而久之便會內化成自己的氣質,也就表現在自己的眉宇之間。人的心靈之門是從內部反鎖的,唯有通過反躬自省才能將其打開,只有找到了主宰自己的不好念頭,去除掉那些念頭,整個身心開始舒展,工作和生活很快就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今日思考】
企業家是企業里的大家長。企業家的人格高度,決定了整個團隊的格局與境界。作為企業的大家長,他如何帶領員工攀登他們未曾想到的心靈高峰?同樣,他如何引領客戶抵達他們未曾想到的心靈高峰?
2020.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