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能聽到人們說:“現在沒關系,誰提拔你啊。要么有錢送禮,要么有關系背景,否則想要在單位混好,實在太難了。”
是不是大家都能聽到類似的說法,先不管這種說法真偽,至少這種現象是存在的。不過很多人被表象所誤導,認為有關系,或者給領導送禮,就能隨心所愿。事實上,抱有這樣想法的人,從潛意識中就否定了自己。
提到潛意識,做一個簡單的說明,這就像人在清醒的時候,可以屏住呼吸,但睡著后,完全做不到控制自己屏住呼吸。意識就是在清醒時屏住呼吸,潛意識就像睡著時的呼吸一樣。
不可否認那些有關系背景的人,確實有一定的優勢,但這個優勢并不能起到決定性作用。職場生涯是一場馬拉松,起跑無法決定在到達終點時,是否能勝出。
1.領導決定混得高低
職場中有一句話:因為領導信任做出成績,而不是因為做出成績才獲得領導信任。這句話很現實,并且現狀似乎也是這樣。
哪怕你能力再強,但如果領導有意壓你幾年,錯過了“黃金進步期”,那么你的一個人職場生涯的上限,基本也就固定了。很多人都在這個上面吃過虧,但事無絕對。就像人們說,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必定為你打開一扇窗。
如果說領導刻意針對你的話,這時不要沮喪,應該感到榮幸,因為你的對手,決定你強大的程度,一般情況下,領導只會無視一個人,很少會浪費時間和精力去針對誰,如果是那么說明這個人大有可為。
2.自己決定混得好壞
思維決定行為,有些人為了升職加薪,有些人則為了讓自己值錢,誰能保證自己在一個地方直到退休?讓自己變得值錢才是關鍵,混得好壞,不取決于任何人,而是自己的思維層次在哪里。
給多少錢,干多少活,是大多數職場人的思維,因為沒有躬身入局的心態,只做自己該做的事情,達到是只能60分,那么在遇到提拔的時候,提拔了那些做到60分的,是對做到90分,甚至是100分的人,就顯得不公平了。
就像一句扎心的話,雖然與職場無關,但與目標有關。這句話是這樣說的:20歲的年紀,不是考慮如何脫單,而是考慮如何脫貧。當自己變得值錢了,距離脫單還遠嗎?所以自己才是決定自己混得好壞的關鍵。
3.形勢決定混成啥樣
很喜歡一句話“形勢比人強。”這句話起初時也不理解,逐漸才發現,時代的車輪會強勢碾壓一切跟不上節奏的人。
選擇大于努力,知識改變命運,跟不上形勢注定被淘汰。別幼稚的以為價值決定價格,就像那些科學家的價值,難道不大于網紅嗎?但是賺錢還真一定比那些網紅賺得多。
緊跟時代的步伐,才能在實際意義上獲得最大的收益。
有些人總覺得巴結領導,走動關系能在職場中得到更順利的發展,但這個僅僅是覺得,實際上,這才是最大的誤區。
迎合領導?別逗了,領導身邊從來不缺迎合的人,權力越大迎合的人越多,而且花樣百出,如果不是十分高明,領導對那些所謂的迎合早就產生了免疫,段位差異,導致很多人看似在迎合,其實領導心里十分膩歪,無非是伸手不打笑臉人而已。
送禮?很多人第一想法是投其所好,別開玩笑了,既然領導喜歡,醉心于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與財力,你認為的投其所好,沒準只是人家玩剩下的。自己花的心疼,在領導眼中品位直接降低了。
所以,巴結領導也好,走動關系也罷,起到的作用,只是讓領導知道你有“進步”的想法而已,但選擇權在領導手中。別幼稚的把利益交換與價值交換簡單的劃等號。
職場中,那些混得好的人,根本不會采用那些大多數人都說爛的方式,還是那句話,思維方式決定行為方式。
用自身價值讓領導覺得可靠,用“找麻煩”來拉近關系,用感恩來表達忠誠度。只有這種遞進的方式才會區別于大多數人,才能更容易引起領導關注。
自身價值是基礎,因為這是與領導合作的基礎,畢竟領導不可能事事親力親為,需要能做事的人為其做出更大的成績。
在做事中,適當的給領導找一些小“麻煩”,讓領導能夠輕而易舉的解決,這叫做引導“情緒價值”,畢竟每個人都有被尊重,被崇拜的需求。
而當領導解決了這小“麻煩”之后,一定要表示感謝,這叫做“預付費制的交換”,就像投資一樣,先有投入再有產出,讓領導感覺到你是“潛力股”,并在未來能帶來看得見的收益。
這樣才是聰明人的做法,想要在職場混得好,關鍵在于基礎是否夯實,自身價值是一切的基礎,沒人愿意與一無是處的人打交道。
混跡職場,每個人都想升職加薪,可惜有些錢是為了讓人們放棄長遠目標的。升職加薪不是最終目標,而是讓自己變得值錢才是關鍵。這就像一顆大樹,根系支撐不了身體,哪怕枝繁葉茂,總會枯萎,回歸到根系所能支撐的程度。所以,基礎牢固,根系發達,才是混好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