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性人體審美演變(一)
中國長期處于男權主義社會之中,但是完美女神的形象卻一直頑固地扎根于中國社會的思想文化之中,成為人們心靈的撫慰依托及追求。女性,從古到今都是人們贊美和關注的焦點,很多著名的詩詞歌賦極盡對女性的贊美。如:《詩經(jīng)》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張潮的“若無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紅樓夢》中的“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
人體是大自然最美的杰作,來自先天的遺傳稟賦,是自然美的最高形態(tài)。人體美首先表現(xiàn)在身體外在的美,屬于形式美、自然美范疇。人體的自然性因素在人們所追求、傾慕的一切美好的事物中,首先關注的是人自身的美麗。人類從一開始就扮演著既是審美活動的主體,又是審美活動客體的雙重角色。人體美引導人類對自身價值的不斷認識和改進。人類在探索改造自然的同時,也在研究人體自身。
人類對自身的改造,體現(xiàn)了人的本質力量,同社會條件密切相關,不同時代對人體審美標準不一,帶有一定的社會性,烙下了時代印記。且不同民族對人體美的審美標準可能不同,包括審美觀念、審美態(tài)度。正如羅丹所言:“所有的類型,所有的種族,都有他們自己的美”,其中有些觀點是與現(xiàn)代審美觀相似,有些卻是不盡合理,扭曲人性。
中國歷史上對女性人體美的認同是隨著歷史審美觀的變化而變化的,其跌宕的歷史變化曲線與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曲線相一致,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