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旭初
“米神”、“當代神農”、“雜交水稻之父”,這些稱呼形容的都是一個人,他就是袁隆平。就在前天已經81歲高齡的袁隆平再次創造了一個紀錄,超級稻實驗田畝產926.6公斤。這個紀錄一經公布就備受關注。(9月21日央視新聞頻道)
民以食為天。中國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解決了世界22%人口的吃飯問題,創造了一個了不起的奇跡,而這中間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功不可沒。近年來,全國雜交水稻年增產的稻谷可以養活7000多萬人口。雜交水稻還走出了國門,被20多個國家引種,聯合國糧農組織把在全球范圍內推廣雜交稻技術作為一項戰略計劃。雜交水稻在解決世界饑餓問題上正日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如果900公斤畝產的這種水稻能夠推廣的話,多養活4、5億人都沒問題。
袁隆平曾經做過一個夢,夢見試驗田里的水稻長得像高粱一樣高,稻穗有掃帚那么長,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幾個助手就坐在像瀑布一樣的稻谷下乘涼,他把這個夢叫做禾下乘涼夢……禾下乘涼夢是袁隆平作為科學家博大情懷的折射。讓所有人遠離饑餓,是袁隆平畢生的追求。有機構曾評估袁隆平的身價為1000億元,回應“千億身價”,袁隆平認為用財富衡量科學家太低級、太庸俗。袁隆平從沒將追求金錢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事實上,只要他愿意,雜交水稻就是其取之不竭的“搖錢樹”,但在他眼中,只要田里有稻子,從播種到收獲,每天下田,才是興趣所在。
袁隆平的奮斗故事和心路歷程都告訴我們,只有將個人價值與奉獻社會結合起來,一個人的成功才是最有價值的。今天許多人習慣以“身價”衡量人的價值。如果說雜交水稻有“身價”,那么這個“身價”就是袁隆平的“身價”。然而雜交水稻在袁隆平眼中不是“搖錢樹”,而只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的“飯碗”。袁隆平的“身價觀”給我們樹起了一面鏡子。在這個鏡子前,為“身價”孜孜鉆營的人,對“身價”念念不忘的人,不擇手段為自己拼湊“身價”的人,把“身價”作籌碼孤注一擲豪賭人生的人,以為有“身價”就能把一切“搞定”的人,是否感到了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