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皮炎、蕁麻疹等皮膚瘙癢問題,這不管在臨床上還是生活中,都是比較常見的。有的朋友半夜睡覺甚至都會癢醒。
所以,接下來,就給大家分享一劑陳實功,記錄在《外科正宗》的一個非常有名的方劑,叫消風散。現在也有中成藥,叫:消風止癢顆粒。
原文是這樣寫的:“治風濕病,浸透血管,引起成人和兒童的疥瘡、瘙癢和發熱成癮性皮疹,并在全身散布云斑。”等疾病。
簡而言之就是它能治療各種皮膚病,包括濕疹、蕁麻疹等。大家都知道,這些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癢”!所以該藥也常被稱之為“止癢神方”。
那它到底是如何做到防止皮膚瘙癢的呢?接下來,我將分為4組,帶領大家一起來看看。
《內經》說:“諸痛癢瘡皆屬于心”,心主神志,且心臟屬火,火可以生風,風邪撩動心神,人就會感覺奇癢無比。
而且像是蕁麻疹發作的時候,一會起一大片,并且位置不固定,一會手臂,一會肩上,一會大腿,一會屁股等等,身上任何一個部位都可能發作。這完全就是符合大自然中風邪的特性。
所以,中醫認為,止癢首先要祛風,這里面第一組就用到了荊芥、防風、牛蒡等,祛風透邪。
尤其是防風,在中醫界,堪稱“祛風第一藥”。而且,防風的好處不僅在于能夠抵御外來的風邪,還能夠驅除體內的游風,荊芥具有溫表祛風的特點,兩藥合用,可增強辛溫解表和祛風祛邪的作用,以此達到祛風止癢的功效。
那么,祛了風,第二步該做什么呢?要祛濕、清熱。
我們知道熱氣如果蘊積在皮膚之下,不斷地蒸騰繚繞,就像千萬只蟲子在里面爬一樣,撩撥心神,人也會瘙癢難耐。
所以中醫認為,治癢還要治濕治熱,在這里,用到了,蒼術、石膏、木通、地骨皮共4味藥材。
其中,蒼術擅長燥濕健脾,先將熱的根源,濕氣鏟除掉。 然后再用石膏清熱, 木通,則可以打通三焦水道,讓全身濕熱更暢快地流出去。 地骨皮則是屬于枸杞的根皮,更擅長走下焦,可以清除下焦骨蒸潮熱。 而蟬蛻,則是蟬的殼,知了把殼脫掉,就如同人把身體的煩熱脫掉一樣。
所以,中醫取它散風熱。4味藥合用,熱氣沒有了,自然就不會癢了。
緊接著,還差一步,中醫認為,止癢還要治血,因為血虛則風燥,風燥就會在身體里亂竄,竄到哪里哪里就癢。
而風是一種陽邪,所以要靠血這種陰性物質來制約它,正所謂血行風自滅。
所以,這里還有當歸、生地黃、亞麻籽等,這些都能補血潤燥。并且,亞麻子、胡麻仁,這2味藥都是果仁,有很多的油脂,所以潤燥的效果最好。
最后,再用一點甘草調和諸藥。
總之,這個方子我們可以看到,真的是全方多個角度:
祛風止癢,清熱止癢,利濕止癢,補血止癢,滋陰止癢,潤燥止癢,可謂多管齊下,真不愧為“止癢圣藥”。
所以,如果你也有濕疹,蕁麻疹,瘙癢,或過敏性皮炎,神經性皮炎等皮膚瘙癢問題,消風散,現在也有中成藥叫消風止癢顆粒,大家不妨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