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在中國歷史上,就是多民族融合、爭斗的過程。在這其中,有一個民族不得不提,她就是匈奴族。這個民族存在了幾千年,直到隋朝時才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不過,在她存在的這些年,一直讓中原政權頭疼,秦始皇攻打、東西漢攻打,南北朝時代五胡亂華,卻怎么也打不滅,最好要不是和親,要不就是簽訂盟約,總之讓中原政權夜不能寐。
不過,隨著隋朝的建立,這個古老的民族消失了,不過,她還演變成多個民族,比如,蒙古族、突厥族、契丹族等等,這些都是她的后裔。然而,這些民族給中原政權帶來的是更多的紛爭與苦難。
其實,古老的匈奴族,與華夏族同祖。話說,在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名叫夏桀,他與小妾妺喜生了一個兒子叫淳維。這個淳維為避商湯攻伐,攜著家眷跑到了茫茫北蠻荒漠之地,在吞并其他部族之后成為匈奴族。
于此,在司馬遷的《史記》中說,“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這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說,匈奴的先祖是夏朝后代淳維。而在大名鼎鼎的《山海經·大荒北經》中,說的更詳細,直接說匈奴與華夏族是同一個老祖的,祖先都是黃帝。
或許這么說,大家還將信將疑。但是從匈奴族的習俗來看,的確與華夏族有著頗深的淵源。比如,匈奴的老大單于,每年秋天都喜歡在鄂爾多斯拜祭龍神,匈奴原型即殷商甲骨文卜辭所記載的龍方,而圖騰就是黑龍。
然而,最初這個民族,還只是游牧,對中原王朝影響太小。秦始皇曾派蒙恬攻打匈奴,把匈奴趕到河套的北邊。
此時的匈奴,還尚不能對中原形成強大的威脅。直到匈奴新一代王者冒頓站出來,這個人把他的繼母與弟弟同時殺掉,建立匈奴汗國。隨后,匈奴就不斷崛起,成為中國最大的外患。
于是,讓韓信、劉邦等吃盡苦頭。我們知道,在西漢前期,匈奴屢次進犯中原邊境,劉邦率32萬大軍攻打,結果被圍困在白登,這就是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圍。后來,劉邦沒辦法,只能與匈奴和親。然而,此時匈奴仍不時出兵騷擾中國邊境。
后來漢匈大戰多年,終于被漢武帝所擊敗,匈奴沒有辦法退居漠北。然而,正是這次,讓匈奴分裂成五個部落。在東漢,匈奴再次分裂為南北匈奴。后來南匈奴與漢民族不斷融合,而北匈奴一直堅挺,直到公元91年北匈奴戰敗后,率殘部西逃至伊黎河流域。
此后,匈奴逐漸走向衰落,雖然在五胡十六國的時候,南匈奴還建立了前趙、胡夏、北涼等政權,但也基本上也走到了尾聲。
而留在蒙古高原的匈奴漸漸被漢化,后來形成了蒙古族、突厥族、契丹族,這些民族開始威脅中原了。比如,蒙古族曾占領中原,建立大元王朝,再比如,契丹曾建立遼朝,讓中原的大宋政權,苦不堪言,再比如,突厥部落讓大唐王朝忙于對付。
總的來說,在隋朝建立時,匈奴作為一個民族在中國北方基本消失了。然而,這個部落的一些姓氏和習俗保留了下來。比如,陜北地區很多姓劉的人,基本都是胡夏政權建立者赫連勃勃的后代。再比如,中原一些姓氏如呼延氏、獨孤氏、卜氏、蘭氏、喬氏,很有可能就是匈奴人的后代。
參考資料:
【《史記》、《山海經·大荒北經》、《姓氏考略》、《晉書·北狄·匈奴傳》、《后漢書·南匈奴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