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虞世南《筆髓論》中的書學思想探究

文/王敬姍

摘 要:虞世南是初唐崇尚王羲之書風的杰出代表,其書法溫潤遒麗、端莊雅致。楷書《孔子廟堂碑》,展現了初唐時期的書法意蘊。其理論代表作《筆髓論》論述了漢字的起源及其體變,兼論字體、執筆方法及真、草、行各體筆法等,提出了“沖和”之美,反映了中庸的思想,具有強烈的理論性和思辨性,對于當下的書法臨摹與創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虞世南;《筆髓論》;《孔子廟堂碑》;書學思想

一、虞世南的生平及學書經歷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人,“初唐四家”之一。虞世南曾經在弘文館任教,他對書法的影響首先在教育,在于對弘文館的學生和當時社會上一般學書者的影響;同時,作為杰出的書法家,他又直接參與了書法的創作,并寫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孔子廟堂碑》《汝南公主墓志》《破邪論序》《心經》等作品,以及《黃庭經》《蘭亭序》臨帖,都是虞世南比較著名的傳世碑帖,其中頗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孔子廟堂碑》。他的書法作品,尤其是楷書作品,表現出了與前人不同的意蘊。

虞世南雖然命運多舛,但他德才兼備,有很高的文學修養,在歷史上是杰出的政務家和書法家,頗受明君殊遇。唐太宗每當朝政之余,就與他一起觀看經史,研討書法。虞世南的性格雖然沉靜寡欲,但心思縝密,從不忘記規諫之責。他初學智永,喜歡真書和草書,學習東晉風流,精通王羲之筆法。唐太宗對其楷書作品《孔子廟堂碑》給予了高度贊賞,虞世南在書法技法和理論研究上均有顯著的貢獻。

二、“筆髓”妙論與書學思想

在虞世南的傳世書論中,對后世影響最大且最有研究價值的是《筆髓論》,這篇專論一共分為七個部分,分別是《敘體》《辨應》《指意》《釋真》《釋行》《釋草》《契妙》,闡明了虞世南學習書法的獨到見解,分別論述了真書、行書和草書的書寫特點,兼論執筆方法與用筆方法,以及創作前和創作中的狀態,論述頗為精要。虞世南的書法美學思想,集中表現于《筆髓論·契妙》一節,提出了“沖和”之美,反映了中庸的思想。篇幅雖然不長,觀點卻深刻獨到,具有強烈的理論性和思辨性。

虞世南《筆髓論》中蘊含的書學觀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得之于心”與“應之于手”

在《辨應》一節的開頭,虞世南把心比作一國的君王,把手比作君王的丞相,認為丞相理應全力以赴輔佐君王,這樣便清晰闡述了心與手相應的關系。

書法創作實際上是書寫者心靈的變化過程,而書法作品不僅是書法家對于書法本身的認知和感悟,更是對創作者思想情感的寄托和審美理想的感性顯現。所以,“心”作為創作主體,在創作過程中始終處于主導地位。清代鄭板橋也強調畫竹過程中“胸中之竹”的重要性,“胸有成竹”實際上是創作者在產生創作欲望之后,把他們心中已經形成的審美意象用繪畫的形式呈現出來,這就說明創作主體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書法創作亦是如此,即使是妙筆生花的書法作品,從本質上說是得益于心的作用,再通過手和筆展現出來,是創作主體心靈的表現。

在創作中“心”占據著主導地位,在《敘體》一節中,虞世南曾對一些著名書家給予了高度評價,比如東漢的蔡邕、張芝,以及西晉的衛 和東晉的王羲之,這些書家之所以能夠達到精妙高深的境界,其主要原因在于他們能夠潛心修煉,并能用心去領會書法本身的奧秘。在虞世南看來,書法藝術之妙的把握和創造并非易事,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靠的是“心悟”,而不是“目取”,“機巧必須心悟,不可以目取也”強調的便是“心悟”在書法創作中的重要性。就是要通過文字本身的形象、態勢、意趣之類,從而悟出書法藝術是如何運用自己的形象特征來表現自然萬物之美的藝術本質。當然,這“心悟”之妙所解決的不僅僅是思想、認識問題。要將這樣的思想、認識轉化為奇妙無窮的書法藝術作品,那就需要書法創作活動。“心神不正,書則欹斜;志氣不和,字則顛仆”,其實是在說明心境狀態直接影響到書法藝術的質量和水平。因此為了書法創作能夠“契于妙”,需要通過“收視反聽”來排除外界干擾,通過“絕慮凝神”來排除雜念、集中精神,從而使書寫者的心境處于心正氣和的狀態。

(二)“沖和”之美與中庸之道

《筆髓論》中《契妙》一節是為精髓,提出了“沖和”之美的概念,這在唐朝初期是彌足珍貴的,反映了中庸的思想。在書法創作時,應當不被外物所驚擾,拒絕一切私心雜念,凝神靜氣。“魯廟之器”的比狀,只是對這一狀態的一種形象說法。由這一狀態的既不能“虛”也不能“滿”而只能“中”來看,這其實是一種中正平和狀態,一種氣定神閑、精神專注的狀態,書法創作也需要這種平和、專注的書寫狀態。

在儒家中庸之道的長期熏染下,書法藝術也強調中和之美,在表現上強調恰如其分,不偏不倚。孔子“過猶不及”的觀點,其實就是要求準確,因為“過”或“不及”都不是準確的,恰到好處才是準確。“中庸之道”也并非完全“折中”的意思,實際上是要尋求一個不斷變動的平衡點。換言之,中庸,就是處理事物所要把握的準確的度,要做到絕對的準確,非常難得。只有把握了比較精準的度,才能使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調和,使事物在整體上呈現出和諧的狀態。

“契妙”,意為契合于書法藝術之妙,妙在無為。“妙”,是一種書法藝術之美。書法藝術之妙,就妙在它以自己的獨特形象來反映自然萬物,也就是客觀世界之美。虞世南所提出的“沖和”之美,間接反映了儒家思想對中國書法藝術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庸,也就是處理任何事物都不走極端,求其適中,虞世南“沖和”之美的提出是建立“中庸”原則的哲學基礎之上,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在孔子的全部學說中貫穿始終,認為凡事都要確保嚴謹、遵循法度,要保持事物各種因素之間的平衡、協調與適度。

(三)創作特性與書寫狀態

不同書體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審美特征,在創作上的要求也不盡相同,虞世南在書法研究的過程中領悟到了這一點,所以在《筆髓論》中專門設立《釋真》《釋行》《釋草》這三個章節來分別論述真、行、草等各種書體的書寫特點及其內在規律。

真書、行書、草書的用筆特點有所不同,虞世南認為行、草書的用筆應當區別于真書。真書對橫、豎、撇、捺、點、折、提、鉤這些基本筆法要求十分嚴格,講究點畫線條的完整性。行書則更追求點畫之間的連帶關系,從而使行書的筆法有別于真書。虞世南在《筆髓論》中有“行書之體,略同于真”的觀點。同時,行書的運筆速度相對較快,更加強調頓筆和挫筆的運用和點畫之間的呼應關系,要求氣息連貫暢通,展現連綿不斷、輕松自如的書寫狀態。書寫草書時,要放縱心意,任其奔放,筆管懸起,筆鋒合攏,運筆的過程中使筆鋒藏在點畫中間不外露。草書在用筆上講究節奏感,有輕重緩急、頓挫起伏、形曲勢直的變化,更能反映書寫者的書寫技巧和控筆能力。與真書和行書相比較來說,草書具備“縱心奔放”的特性,因此草書創作更有利于抒發情感,充分展示書寫者的思想感情,相對而言有著較大的自由度,但同樣也要做到“縱于狂逸,不違筆意也”。

書法創作對于書寫狀態的要求非常高,運筆之前先調整狀態,排除雜念、靜心養氣,使內心平和安,這樣有助于構思和書法創作。要注重內心的領悟和思想的放松,領悟到了高深的境地,在書法創作上也更容易進入自由創作的 “無為”和“忘我”的境地,這也是虞世南境界至高的關鍵因素。

三、《孔子廟堂碑》分析

《孔子廟堂碑》是初唐碑刻中的典范之作,主要取法王右軍。本文從用筆、結體、章法三個方面進行作品分析。

其一,在用筆上,外柔內剛,靜穆圓潤,給人一種靜中有動的感覺。《孔子廟堂碑》起筆以露鋒為主,中鋒行筆,回鋒收筆。注重主筆的突出,比如一些長橫和撇捺,其折筆處大多運用轉筆的方法,使得線條遒勁有力。虞世南學習“二王”筆法,他用筆奔放,出鋒干脆利落,不拖泥帶水,形成了圓潤雅致、外柔內剛的特點,清新流利中而又不失筋骨。其二,從結體上看,《孔子廟堂碑》橫平豎直,這顯然繼承了魏晉楷書的特點。能夠巧妙處理大小、高低和虛實之間的關系,字形布勢收放有度。字形大多偏長,在結體的疏密關系上,能夠適當地處理字的上下左右之間的比例關系,偏旁部首與主體部分之間的關系等。或因字立形,或斜中求正,都表現出虞世南字形的處理上非常講究。其三,在章法上,《孔子廟堂碑》的字距和行距略大,寬綽平沓,通篇風格統一。雖然點畫圓潤飽滿,時有舒展延伸,舒卷自如,端莊典雅的體態中不乏生動縱逸之感。字與字、行與行排列得當,氣息通暢,整體協調一致,呈現出非同尋常的藝術效果。

總之,《孔子廟堂碑》在點畫線條的勢態、字形結構的特征、章法布局的安排上,都能滲透了虞世南的書學思想,并且能夠抒情達意。虞世南的楷書不外耀鋒芒而筋骨內含,外柔內剛,剛柔相濟,骨力勁挺,沉著遒媚,極其圓潤,是比較典型的陰柔之美。

虞世南的經典作品流傳于世,對后世學書者啟發甚多。今天看來,虞世南《筆髓論》所蘊含的書學思想對于我們的書法臨摹與創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并且具有重要的研究與探索價值。虞世南在書法技法和理論上的成就和歷史地位是值得后世習書者學習和借鑒的。

參考文獻:

[1]尹旭.中國書法美學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4.

[2]上海書畫出版社.歷代書法論文選[C].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4.

[3]劉小晴.書法創作十講[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

[4]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5]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中國書法發展史[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

(孟云飛轉自《美與時代(下)》 2017年第5期 P69-70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這個書法《孔子廟堂碑》太漂亮了!太美了!
書法的魅力:這個書法《孔子廟堂碑》太漂亮了!太美了!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唐拓本欣賞
虞世南楷書《孔子廟堂之碑》欣賞虞世南(5...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與褚遂良書法有什么不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宾县| 修水县| 博乐市| 奈曼旗| 法库县| 小金县| 宁河县| 青冈县| 萍乡市| 从化市| 大荔县| 肥乡县| 马鞍山市| 当雄县| 油尖旺区| 奈曼旗| 海伦市| 吴桥县| 北宁市| 孙吴县| 凉城县| 贡山| 岢岚县| 四子王旗| 迁西县| 迁安市| 阿坝县| 西华县| 佳木斯市| 长白| 松桃| 苗栗县| 同心县| 吴堡县| 凤冈县| 岳阳市| 信丰县| 尚义县| 同心县| 临朐县| 木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