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物,要想書史垂名,寫得一手好字是首要條件。跟現代差不多,有背景有關系,凡事都好辦。
當然,任何時候,都不乏一兩個草根出身的逆襲代表,書法界的比如鄧石如和懷素。本文貼圖為懷素秋興八首.
懷素生于唐朝,自幼出家,酷愛書法。小時候沒錢買寫字的紙張,就在墻上地上寫,后來干脆種了上萬株的芭蕉,摘了芭蕉葉來練字。
寫壞了的毛筆,也全部收攏起來,埋在一處,還取名:退筆冢。
如此勤學苦練,加上一定的天賦,要想寫得一手好字,自然不難。
難的,是讓別人知道你能寫得一手好字。懷素是怎么做的呢?
一方面,他利用叔父錢起(是官員)的人脈,結識并拜訪各階層的人物,上至國家級,下至縣令級,比如顏真卿等等。
另一方面,每每與人論書法,他寫出一副字,還請對方提詩寫評語。
唐朝詩詞繁榮,個個都愿意顯擺一番,自然也都只寫好話,故而時人“一致稱贊”懷素書法了得,任何細微的優點都被發掘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