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羊網記者 張華 通訊員 李朝
骨質增生又稱骨刺,它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在老年人中發病率可以達到60%以上。很多患者一聽說自己長了骨刺,頓生諸多疑問。有不少人就想當然認為需要去除,而骨科專家卻不這樣認為。那么,骨質增生需要如何處理才合適呢?記者邀請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張宇詳細解答。
第一問:骨質增生更青睞老年女性嗎?
這個是真的!張宇表示,更年期后,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骨量流失,以及常年勞損、風寒侵襲等多種因素,容易造成骨質增生。
如果大媽是一個重體力勞動者或者體重超標,那膝蓋的軟骨肯定老化得更快,因為關節負重更大,更加容易長骨刺。
骨質增生有時會讓人感到關節疼痛,進而活動受限,嚴重影響女性的晚年生活。這個時候治療不僅要關注骨質增生,也要從源頭控制骨質疏松癥,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骨刺通常是發生在骨質疏松之后,很多是因為缺鈣造成的,適當補鈣可以改善老年人的骨骼代謝異常對防止骨刺形成有一定的幫助。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適量補鈣,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因此加重骨質增生。
第二問:骨質增生是關節疼痛的罪魁禍首嗎?
明確的說,不是!張宇認為,骨刺不但不是引起疼痛的罪魁禍首,它還是老年人增強關節穩定性的結構。
專家解釋,關節疼痛的根本原因在于關節內軟骨的磨損,致痛因子和炎性因子產生疼痛。年輕時關節軟骨很光滑,一旦外傷或者上了年紀,骨關節面磨損、不光滑了,就像磨砂玻璃一樣,關節就要開始疼痛了。
第三問:關節上有骨刺,需要除掉嗎?
關節軟骨磨掉了,關節不穩定了,身體為了保持平衡,于是骨質增生就出來了,來保持關節的穩定。
張宇表示,骨質增生的本質是人體骨骼的一種“衰老”現象,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人的年齡增長,人的脊柱和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等組織的會發生退行性改變,使脊柱和關節的平衡遭到破壞,出現脊柱和關節的不穩定。機體為了適應這些變化,恢復新的平衡狀態,就會通過骨質增生的方式增加骨骼的表面積,減少骨骼單位面積上的壓力,使脊柱或關節更加穩定。可以說,骨質增生現象是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是機體的一種本能。
只是有時骨質增生造成了疼痛、腫脹、肢體功能障礙等癥狀,使人感到不舒服時,老年人才把骨質增生作為疾病來看待。骨刺只是我們關節老化的表現而已,就像我們有白發了,說明我們變老了,而不是白頭發把你變老了。所以,我們可以把膝關節的骨刺打磨掉,讓關節變得光滑,減少其對膝關節半月板軟骨的磨損,減輕膝關節疼痛不適的癥狀,比如說在膝關節鏡下做微創清理術,也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Tips:骨質增生該如何護理?
骨質增生的護理最關鍵的就是要避免在潮濕處睡臥,避免寒冷刺激,不要在出汗后,立即洗涼水浴或洗腳,以防風、濕、寒三邪氣對脊柱、關節的侵害。關節部位不要過于勞累或負荷過重。
如果疼痛加重時應休息。避免深蹲、負重,上下樓梯等活動,同時請醫生配合理療和藥物治療。此外,要適當增加戶外活動,盡量避免長期臥床休息,加強肌肉功能鍛煉,也是比較常見的骨質增生的護理方法之一。
骨質增生的護理還需要進食一些鈣食品,以確保老年人骨質代謝的正常需要。老年人鈣的攝取量應較一般成年人增加50%左右,即每日成分鈣不少于1200毫克,所以宜多吃牛奶、蛋類、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必要時要補充鈣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