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56年正月,李治將原皇太子李忠降為梁王,立武則天長子代王李弘為皇太子。
正月壬申,大赦天下,改元“顯慶”。
換太子后改了如此直白的年號,29歲的李治終于揚眉吐氣了,前面“永徽”的那個年號雖然聽上去那么美好,但對于李治來講,卻是自己權力戰敗的六年。
近六年的權力麻將打完后,眼瞅自己的牌哪哪都不挨著,他舅舅卻快甩龍了,他的皇后和政事堂結成了政治同盟,雙方共同擁立了母賤好控制的李忠,此時他從生態位上來講,理論上已經屬于可有可無的了。
他不在了,生不出皇子總覺得位置不穩當的王皇后成為太后,長孫無忌成為第二任擁立輔政元老再往前走一步,其實更符合兩方面的政治意愿。
北周怎么亡的來著?年紀輕輕的宇文赟是咋意外的來著?
無論是權力還是利益,當你擋在了一股洪流前面,天有不測風云的事就變的非常可預測。
被逼到墻角的李治掀了桌子,靠著老爹留下最寶貴遺產的禁軍系統,靠著高壽李勣的政治背書,完成了對政事堂中已經一手遮天的長孫無忌的生硬打臉。
二月,李治命于志寧兼太子太傅,侍中韓瑗、中書令來濟并為太子賓客,李治打出了懷柔的一拳,看看剛剛被扇了大嘴巴的宰相們的反應。
長孫無忌一系的態度很強硬,身為侍中的韓瑗直接給定成反革命逆案的褚遂良上書說話:褚遂良受先帝顧托,忠心無二,平日論事至誠懇切,但遭到了誹謗和誣陷,損害了陛下之明,折傷了志士之心,況且他被貶已經一年了,差不多了,您寬恕他吧,以順大眾之心。(褚遂良貶潭州都督,明年瑗上言:遂良受先帝顧托,一德無二,向日論事,至誠懇切,詎肯令陛下后堯、舜而塵史冊哉?遭厚謗丑言,損陛下之明,折志士之銳。況被遷以來,再離寒暑,其責塞矣。愿寬無辜,以順眾心)
長孫無忌想重演永徽三年那一出,讓褚遂良外面兜一圈后再轉回來,但李治回道:褚遂良好的一面朕是知道滴,但這老家伙悖逆好犯上,朕處分他,這有過錯嗎?
韓瑗道:褚遂良是社稷臣,他那錯是一片大白紙上落了個蒼蠅,哪至于說有罪啊!昔日微子去,殷商就亡了,張華要是不死,晉不至于亂。陛下富有四海,現在樂享清平安泰,卻驅逐舊臣,您就不想想自己的問題嗎?(瑗曰:遂良,社稷臣。蒼蠅點白,傅致有罪。昔微子既去,殷以亡;張華不死,晉不及亂。陛下富有四海,安于清泰,忽驅逐舊臣,遂不省察乎?)
李治直接不聽了。
那能聽嘛!
你瞅瞅,這大帽子給李治扣的,瞅瞅人家這反撲多厲害,瞅瞅那堆類比,這是準備把李治打到昏君的臺本上。
政治罵街后的韓瑗據說憂憤了,上表告老還鄉。
李治不搭理。
你現在走了就達到目的了!你背影鐵骨錚錚罵一堆閑街跑了,然后讓我舅舅滿世界的召集打手給你鳴冤唄,整的群情洶洶把我架到火上烤,到時候我再不得不給你個說法,不就這一套嘛!
還當我是孩子呢?
跑?
門兒也沒有啊!
確實巴不得你滾,但滾之前我得打倒你,批臭你,讓你的走無法以退為進。
還是得斗爭啊!
顯慶二年正月,李治起駕去了洛陽,離開了長孫無忌混了三十多年的長安,然后自打二月住進了洛陽宮人家就不走了。
我雖然是皇帝,但長安到底是你的根據地,當年你跟我爹密謀玄武門之變時都快把圖背下來了,在長安你是武德貞觀永徽的三朝巨根,不能跟著你的節奏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帶著禁軍換主場嘍!
八月,許敬宗和李義府發力,相當逗的誣奏韓瑗、來濟與褚遂良以桂州(治今桂林)用武之地打算圖謀不軌,所以將褚遂良授為桂州刺史,這是要引為外援啊!
桂林是用武之地,呵呵,李治這些臟手套也別怪后事詬病,確實太欲加之罪了,總之褚遂良又被貶為了愛州刺史(治今越南清化),韓瑗被踢出政事堂為振州刺史,來濟被貶為臺州刺史,兩人終身不聽朝覲。
你想當忠臣名留后世?你想諫言后辭官告老還鄉?
怎么可能!
我要是不給你打成反動派,你們要是把我掀翻了,我的名聲弄不好還不如商紂和西晉了!
總有人說這都是武則天攛的局下的手,顯得李治跟二傻子似的。
此時此刻,她不過是李治的一條狗,準確的說,李治當皇帝期間大部分時候她都是,李治讓她咬誰就去咬誰罷了。
之所以武則天躥前躥后顯得不夠她忙活的,不過是因為褚遂良無論怎樣都是他的擁立元勛,他不能親自下手,他是干凈的白蓮花,把所有臟水都潑到武則天這個臟手套身上而已。
提你做皇后就是干這個的!
十月,李治還去了許州鄭州去講武,人家帶著私兵去當年他爹天策封神的地方又重走了走武德路,提了提忠誠度,辦了辦學習班。
直到十二月,溜達了一大圈的李治才又回了洛陽。
這次回洛陽后,李治手詔將洛陽改名東都,洛州的官員品級全部同于雍州,并廢谷州劃拉了懷州和鄭州的地盤給洛州擴大了行政范圍。(十二月乙卯,還洛陽宮······丁卯,手詔改洛陽宮為東都,洛州官員階品并準雍州。廢谷州,以福昌等四縣,并懷州河陽、濟源、溫,鄭州汜水并隸洛州)
擺明了一件事:洛陽是我的都!今后要常來!
李治在洛陽整整呆了近一年,辦了倆宰相,搞了大閱兵,申明了自己的權威后定調了將洛陽作為自己的大本營,直到顯慶三年的正月,長孫無忌端出來了他爹當年貞觀初年安排的由房玄齡、魏征、顏師古這幫纂修的國家工程,一百三十卷的《大唐禮儀》,李治才在顯慶三年二月無可奈何的回長安。(三年春正月戊子,太尉、趙國公無忌等修《新禮》成,凡一百三十卷,二百五十九篇,詔頒于天下。二月丁巳,車駕還京)
要不是他必須得回去跟他爹匯報這事,估計在弄倒長孫無忌之前他不會回長安的。
不久李治收到了消息,褚遂良死在了愛州。
褚遂良在死前做了絕望的抗爭了,他是寫史料的,他是太明白也太擔心自己的身后之名了,隨后又上了個表:說當年太子廢的時候,岑文本和劉洎都說要立李泰,長孫無忌、房玄齡、李勣和我定策立陛下。受遺詔時只有臣與長孫無忌二人在,陛下哭嚎的時候是臣奏請即位大行柩前,當時陛下手抱臣頸。您看在前面這些情分可憐可憐我吧。(顯慶二年,徙桂州,未幾,貶愛州刺史。遂良內憂禍,恐死不能自明,乃上表曰:往者承乾廢,岑文本、劉洎奏東宮不可少曠,宜遣濮王居之,臣引義固爭。明日仗入,先帝留無忌、玄齡、勣及臣定策立陛下。當受遺詔。獨臣與無忌二人在,陛下方草土號慟,臣即奏請即位大行柩前。當時陛下手抱臣頸,臣及無忌請即還京,發哀大告,內外寧謐。臣力小任重,動貽伊戚,螻螘余齒,乞陛下哀憐)
你這是在求饒嗎?
求饒得埋汰你自己呀!
你這是在讓自己的形象偉岸,是在提醒我李治不是個東西啊!
你這個機靈鬼是在強行給自己的史料定調啊!
褚遂良可憐嗎?
政治斗爭這東西哪有啥對錯,他整死劉洎的時候貌似人家也挺冤的。
顯慶四年,洛陽人李奉節告太子洗馬韋季方、監察御史李巢結黨之事,李治命許敬宗與辛茂將查這事,韋季方自殺后未死,許敬宗隨后把這事牽連到了長孫無忌身上,誣奏韋季方打算與長孫無忌構陷忠臣近戚,收權伺機謀反,事情暴露后所以要自殺!
李治驚道:怎么可能!我舅這是被小人陷害啊,我們爺倆確實有點不合適,但哪里至于要反啊!(上驚曰:豈有此邪!舅為小人所間,小生疑阻則有之,何至于反)
許敬宗說:臣這已經把案子辦鐵了,他這是反狀已露啊,您還懷疑這恐非社稷之福啊。
李治又哭了:我家不幸啊,這都哪里是親戚啊,當年高陽公主與房遺愛謀反,這又輪我舅了,我沒臉見天下啊,這要是事實咋辦呢?
許敬宗對道:房遺愛乳臭小兒與一女子謀反能有什么可怕的!但長孫無忌不同啊!他與先帝謀取天下,天下服其智,二號人物了三十年,天下畏其威,真要是他竊國謀反了,陛下派誰跟他對敵?現在賴宗廟之靈,皇天疾惡,通過小事發現了他的陰謀,實乃天下之慶啊!我現在實在是怕長孫無忌狗急跳墻啊,他要是振臂一呼我是真替宗廟社稷擔憂啊!我當年親眼見宇文化及他爹為楊廣所親任,還結為皇親,委以朝政,宇文述死后宇文化及復典禁兵,結果一夜之間就從江都作亂了,先殺不附己者,我當年為了這條命才從的,前事不遠,愿陛下速決之!
這里面許敬宗點名了李治心底的潛臺詞:長孫無忌屬于權力核武器,他反不反不重要,他有能力反,他如果反,結果很可怕。
其實許敬宗扯這一堆都是脫褲子放屁,是按劇本走的,李治要一個理由而已。
史料中說,這是許敬宗揣摩皇后的心思,隨后派人搞的一整套政治冤案。(后既立,以無忌受賜而不助己,銜之。敬宗揣后指,陰使洛陽人李奉節上無忌變事,與侍中辛茂將臨按,傅致反狀)
也忒看得起武則天了,此時此刻李治還沒得病呢!李治這幾年從頭到尾的布局其實不就是為了要打掉長孫無忌嘛!
李治命許敬宗繼續審察。
明日,許敬宗復奏道:昨夜韋季方已承認與長孫無忌同反,臣又問韋季方:長孫無忌與國至親,累朝寵任,何恨而反?
韋季方答:韓瑗曾對長孫無忌說“柳奭、褚遂良勸您立梁王為太子,今梁王既廢,皇上也懷疑您,所以把高履行(高士廉長子,長孫無忌表弟)都踢出中央了,隨后長孫無忌憂恐,開始自己想辦法,后來又見他叔侄長孫祥被踢出了中央,韓瑗被打掉,隨后日夜琢磨謀反的事。
許敬宗表態:我已經把案子查鐵了,請逮捕歸案。
李治又哭了:舅要是真這樣,朕決不忍殺之;要是真殺了,天下將咋評價朕啊!后世將咋評價朕啊!
李治定調了:趕緊動手!但別殺啊,別死我這啊!
許敬宗隨后道:薄昭,漢文帝之舅也,文帝從代國來長安登帝位立有大功,但該動手時文帝照樣遣百官素服哭而殺之,至今天下以文帝為明主。今無忌忘兩朝之大恩,謀移社稷,這罪比薄昭大太多了!幸而奸狀自發,陛下還有什么疑慮的!古人有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安危之機,間不容發。長孫無忌這是奸雄啊,是王莽、司馬懿之流啊!陛下您再猶豫我怕變生肘腋,悔無及矣!
許敬宗給了殺的依據,還是殺吧,也當可憐可憐我們當這手套的。
畢竟長孫無忌那么牛的人,弄不死的話他這個馬前卒心里不踏實啊!
李治隨后根本不給長孫無忌機會,也不去見他舅一面親自嘮幾句,幾乎是以政變的速度迅速下詔削長孫無忌太尉及封邑,以揚州都督一品俸祿于黔州安置,發兵武裝護送趕緊給我走!(帝竟不親問無忌謀反所由,惟聽敬宗誣構之說,遂去其官爵,流黔州,仍遣使發次州府兵援送至流所;帝終不質問。遂下詔削官爵封戶,以揚州都督一品俸置于黔州,所在發兵護送)
李治并沒有在長安徹底清繳長孫無忌,而是趕緊規起來,先調出長安,等長孫無忌上路后許敬宗趕緊補刀上奏:長孫無忌謀逆,是褚遂良、柳奭、韓瑗竄動的,柳奭潛通宮掖,謀行鴆毒,于志寧亦黨附長孫無忌。
于是李治下詔追削已經死了的褚遂良官爵,免了已經被扔世界盡頭的柳奭和韓瑗的官,并打掉了最后一個關隴元老,太子太師、同中書門下三品、燕國公于志寧的官。
大清洗開始鋪天蓋地而來,長孫無忌之子秘書監駙馬都尉長孫沖等皆除名被流放嶺南;褚遂良子褚彥甫、褚彥沖流放愛州于半路被殺;益州長史高履行累貶洪州都督;涼州刺史趙持滿(從母為韓瑗妻,其舅為長孫無忌族弟駙馬都尉長孫銓)流放巂州。
七月,李治命御史往高州抓長孫無忌族弟長孫恩,象州抓柳奭,振州抓韓瑗,并枷鎖解送京師,命州縣抄其家。
七月壬寅,李治再命李勣、許敬宗、辛茂將、任雅相、盧承慶再審長孫無忌謀反案。
李治給了信號,可以下死手了。
許敬宗隨后派了中書舍人袁公瑜等去黔州找證據,去了就逼長孫無忌自殺了。
最終李治下詔柳奭、韓瑗無論走到哪了直接斬立決,常州刺史長孫祥以與長孫無忌通書的理由處絞刑,長孫恩流放檀州,長孫家,柳家,韓家被抄家沒產,近親皆流放嶺南為奴婢。
大唐開國的二號人物,恩榮至極的長孫無忌,就這樣被親外甥連根拔起了。
貌似特別冤,但被他整死的李恪冤嗎?
被楊堅屠了戶口本的宇文氏冤嗎?
這天下是李世民打下來的,如果長孫無忌又重走楊堅路,李治和他的后代包括整個李唐的后代會有機會活下來嗎?
這都不叫個問題,因為后面武則天親自演示了一遍。
權力這東西,當能量太大之后注定是這個規則的。
長孫無忌是跟著李世民一路創業過來的,這能量和閱歷與見識太可怕了,他跟你啥事都一條心時尚且得防著,當他已經和你結仇后雙方都會進入黑暗森林,雙方都會擔心對方先下手為強。
李治也有錯,錯在了收尾時實在是不體面,將狠辣擺明面上了,太斬草除根了。
不過這份錯,也暴露了他對他舅到底有多么的恐懼。
李治給大家傳統的印象就是個窩囊廢,就是個妻管嚴,實際上這正經是個權力狂人。
雖說他即位初是蕭規曹隨,但他爹當年是三日一朝,他即位后就改為一日一朝了,從即位就一直要大臣多進諫,多上折子,他是啥都要問,啥都要抓的,永徽五年因為天下大旱,親下詔令命在京九品以上的文武官員“各進封事,極言闕咎”,這就是極力擴大信息來源。
李治登基來的這幾年一直是天天上朝,天天開班子會,啥時候稍微松懈了呢?
顯慶二年。
褚遂良被徹底打倒后,改成了兩日一臨朝。
他對于權力的控制欲望和自身的安全感考慮是極其重視的。
他舅在他爹眼中是忠貞不二,但在他眼中從來都是自己不掌握核彈密碼的權力核武器。
這孩子腦子特清楚,他舅在他爹面前是小貓,那是因為他爹是他爹。
人會變的。
他爹把科舉制度當做是“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當做了消磨社會層級戾氣的容器,他則利用科舉來和長孫無忌一派對打,他開始越來越多的選用了一大批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的官員,在他即位后,中舉和應試的人數開始迅速增多,他提拔的宰相中很多都有功名。
比如許圉師,進士出身,顯慶二年累遷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兼修國史。
比如杜正倫,秀才出身,顯慶元年,被授為黃門侍郎,兼崇賢館學士,后升任同中書門下三品。
比如上官儀,進士出身,龍朔二年拜相。
還記得我們前面說過的,貞觀時代李世民提拔入政事堂的小規則嗎?
沒根子的去監察部門轉一圈。
在李治的政治引導下,科舉的功名開始越來越值錢。
李治這一輩子其實一直都是相當勤政的存在,舉個例子,都到永淳元年了(682),李治死前一年了,進士出身的韋思謙任御史大夫時,每次和李治談工作即便李治身體不行了,都得靠著殿前的欄桿說上好幾個時辰才結束。案情不明、證據不充分、一時難于判決的案件,繁雜的事務,每次他都要參與裁決。(改侍御史,高宗賢之,每召與語,雖甚倦,徙倚軒檻,猶數刻罷。疑獄劇事,多與參裁)
后面武后篡國的過程咱們會細分析,武則天之所以會瘋狂成那樣,其實并不能說李治不是個權力狂,那都是李治的最優權力選項。
永徽時代是李治最勤政的六年,這段時間也被后世稱為永徽之治。
永徽二年,由長孫無忌、李勛、于志寧等根據《貞觀律》撰成的《永徽律》誕生,內容雖然基本與《貞觀律》相同但李治為了確保法律適用的統一,使執法官吏懂得每個法條的精確含義,在永徽三年又詔長孫無忌等人撰寫《疏議》對《永徽律》逐條逐句進行解釋。
永徽四年,正式出版,附于律文之后同時頒行。
這個律與疏合稱《永徽律疏》,后世稱《唐律疏議》,這也是后面宋、元、明、清各代制定和解釋法律的藍本,對整個東亞的日本、朝鮮、越南后面的法律都有重大影響。
李治將“法”的理解和重視上升到了一個高度。
當然,后面他的門徒媳婦也學明白了。
在永徽二年,阿拉伯世界的大食遣使與唐通好開始建交, 永徽四年五月,第一波遣唐使也開啟了西來求經,永徽末年,李治也啟動了對西域和高句麗的貞觀慣性的開拓打擊,大唐的版圖即將在他的治下達到歷史巔峰。
這是個相當厲害的皇帝,他接住了他爹留下的基業,但是,該說但是了。
打掉長孫無忌一派后史料上來了這么一句:“自是政歸中宮矣”。(乙卯,長孫氏、柳氏緣無忌、奭貶降者十三人。高履行貶永州刺史。于志寧貶榮州刺史,于氏貶者九人。自是政歸中宮矣)
這是馬后炮埋汰李治嗎?
還真不是,這是真的,武戰友開始往武天后的方向發展了。
武則天本來就是個李治的手套,她能咬人那是因為李治放她去咬,她炸炸轟轟是要把李治藏在最后,只要禁軍們都是他的家奴李治其實可以不斷玩換手套的游戲,但歷史的劇本實在太過于天意弄人,顯慶五年(660)十月的時候,33歲的李治得了活不好死不了的風疾,眼睛常常看不了文書,所以大量的決策被李治安排給了聰明有政治天賦的武則天去代他處理了。(《資治通鑒》:冬,十月,上初苦風眩頭重,目不能視,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決之。后性明敏,涉獵文史,處事皆稱旨。由是始委以政事,權與人主侔矣;《新唐書》:高宗自顯慶后,多苦風疾,百司奏事,時時令后決之,常稱旨,由是參豫國政。《舊唐書》:帝自顯慶已后,多苦風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詳決)
古代所謂的“風疾”,是風眩、風痺、腦瘤的總稱,統稱也就是咱們今天所說的心腦血管疾病。
李治這應該不是腦瘤,因為他又活了23年,他應該是腦栓塞之類的腦血管病,他死前的癥狀是針灸腦袋放血后李治就覺得好多了,這從癥狀上看應該是長期栓塞造成的顱壓增高在放血后顱壓短暫下降的感受。
這病是他李家的家族遺傳病。
李淵當年是風疾后死的,李世民晚年也死在了風疾上,貞觀二十一年四月,史書明確記載李世民得了風疾。
當年沒有降壓藥,這病得了就沒半條命了。
李淵是六十多得的,李世民是五十那年得的,李治這年才33歲啊!
這一年,武女士37歲。
這個歲數做起點,在她媽高壽基因的加持下,武戰友變成了武天后,又變成了武爹,又變成了金輪圣神皇帝。
結局當然不盡如人意,但李治為啥要讓武則天摻和政事?
因為這是他的最優解!
他自己是權力狂,他是信那堆宰相?還是信這個此時已經給自己生了仨兒子一個閨女,所有權力都來源于自己的戰友?
武則天在李治看來簡直是完美的。
1、他喜歡。(最不值錢的因素)
2、有能力,腦子聰明學東西快,政務的處理對他心思,而且人家還看歷史,所謂“后素多智計,兼涉文史”,哪找這么開悟的賢內助去!(這是次一級的要素,能力強最好,但立場和忠心更重要,能力能將就用就成,畢竟絕大部分的活兒還是官僚系統在干)
3、給他生了足夠多的嫡子,將來皇位傳承不用愁,武則天再怎么弄權將來不都得給兒子們嘛!讓這好驢拉磨去唄!上千年了,甭管是皇后還是太后,不都得向著親生兒子嘛!
這是最關鍵的要素,如果她沒孩子可能還會可怕一點,如果就一個孩子可能還得擔心天有不測風云,眼下都生仨小子了,將來她是要跟我進太廟的,她的祭祀都得是兒子們幫著搞,她不可能讓她娘家將來去祭祀她!自古這祭祀系統都是男為主的,她外戚會祭祀武士彟,但她算個啥?
4、還有一個最關鍵的補充,武則天跟她本家的關系極其不好,妥妥是他老李家的自己人,他不用擔心外戚勢力做大胳膊肘外拐,后面會細說。
李治得的是個慢性病,死不了,但又基本讓他天天腦袋疼的處理不了啥政務,綜上所述,此時讓你設身處地的替李治考慮,你會咋選?
武則天是他最完美的解題人選,他既不用擔心大權旁落自身安全受危害,他也不用擔心將來的皇位傳承問題,武姐啊!把籠頭套好了,把磨拉起來吧!
李治能夠預料到武姐會成為武爹,但武爹是可以接受的,誰讓他得了這不死不活的病了呢!
他只是沒想到武爹居然想翻過身來把唐騎。
李治死活也沒想到,這貨的心咋就那么大!古往今來那么多權傾朝野跟皇帝沒啥區別的太后,咋就她非得去“我死以后哪怕洪水滔天”的去爭奪那個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