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散文:翰儒
仰望井岡山
進入井岡山就仿佛跌進綠色的海洋。綠,溢滿山溝,綴滿山坡,綿延到天邊。公路好像是一條束在山間的帶子,在綠色中時隱時現。在綠海中穿行,聽山泉彈琴,小溪唱歌,真是愜意。綠色隨陽光的移動,云霞的隱現,顯示出細微的變化和萬千的層次。當風乍起時,中隨風行,綠濤波涌,真是綠色的井岡。
多少年來,這里的植物新陳代謝,孕育著常綠的生命。這是大自然的賜予,是生命的勃發,是生命的律動,生命在這里變得更加從容。
井岡需需仰望,它是中國為數不多的需要用心仰望的山之一。它有包容天地吞吐萬物的大氣。巍巍井岡,構思了中國革命的博大、壯闊。
井岡,中國革命之船從這里找到一條通向勝利的航線。這里的紅米南瓜養育了革命。在這里紅軍迸發出無窮的生命力,開始一步步走向全國。
井岡是一座英雄的山,15700多名革命烈士在這里流盡了最后的一滴血,烈士的鮮血染紅了這座山。難怪這里的土地這么赤紅,這里的山崖這么英雄般的悲壯而凝重。井岡又是紅色的,這紅色是井岡綠海的底色。有這底色的滋養,這里的綠色才那么蒼翠,而不染世俗塵埃。井岡的綠色最終潤澤了中國大地的山山水水;井岡的紅色使神州山河與之同輝。
綠色與紅色交相輝映,構成了井岡獨特的魅力,顯示出極致之美,這是天地、人間之大美。
在綠色的掩映下,30多處革命舊址,奕奕生輝。似綠海中的點點紅杜鵑。參觀它們估如翻閱中國革命這部史書最初的精彩篇章。它們的存在,使這綠色平添了幾分震撼人心的感動。
站在黃洋界哨口遠眺,數百里群山綿延起伏,白云翻滾,猶如一片汪洋大海。我和許多人一樣,知道黃洋界是因為毛主席那首氣勢磅礴的《西江月·井岡山》。〞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我在心里默誦這首詞,心緒難以平靜。當年,紅軍以不足一個營的兵力,依靠天險打垮了敵人四個團的進攻,贏得了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這里隆隆的炮聲,是中國革命史詩中一個永遠跳動的音符。
這是一棵荷樹,高十余丈,需三人合抱,枝繁葉茂,像把大傘。當年,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軍挑糧上山時,常死此休息。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里,我見到了朱德挑糧時用的扁擔,上面寫著〞朱德的扁擔,不準亂拿〞。朱德扁擔的故事聽了很多遍,每次都有收獲。在井岡山走走看看,人人都可以俉出一些東西。心胸在這里可以變得開闊,心情可以變得清朗。
傍晚的井岡中心茨坪,夕陽西下。很多外地游客,在欣賞美景。這時那邊天空上留下了清晰的剪影,人們興高釆烈地指認那就是第四版100元人民幣背面的圖案。天漸漸黑了,彩燈初上,噴泉吐珠,好一座美麗的小山城。我從此邂逅一位解放初期從內陸來支援井岡開發的老人,他講述了當年的艱辛,談到今日的美景,眉宇間露出了自豪、高興的神態。解放后,國家投巨資開發井岡,井岡人也付出了辛勤的勞動。特別是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了這綠色的山林后,井岡人解放思想,開發旅游事業,綠色資源與紅色資源結合,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歷史和大自然真是公平,這效益是對井岡為革命付出巨大犧牲的回報。看到井岡人今天的幸福生活,我為他們高興和自豪。
@原創作品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公眾號轉載需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