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注釋】
以其不自生:指天地的運作不為自己。長生:長久
成其私:成就他自己。
【今譯】
天地長久。天地所以能夠長久,乃是因為它們的一切運作都不為自己,所以能夠長久。
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退在后面,反而能贏得愛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不正是由于他不自私嗎?反而能成就自己。
【引述】
老子用天地的運作不為自己來比喻圣人的行為沒有貪私的心念。在其位的人,機會來得最方便,往往情不自禁的伸展一己的占有欲。老子理想中的治者卻能“后其身”“外其身”,不把自己的意欲擺在前頭,不以自己的利害作優先考慮。這是一種了不起的謙退精神。
不把自己的意欲擺在前頭的人(“后其身”),自然能贏得大家的愛戴(“身先”);不把自己的利害作優先考慮的人(“外其身”),自然能完成他的精神生命(“身存”)。這種人,正是由于他處處為別人著想,反而能夠成就他的理想生活。
【互說】
網友:
一人力小,眾人勢大。自己保護自己,比不上讓眾人來保護自己;自己成就自己,比不上讓眾人來成就自己。所以那些能被眾人擁護的人,往往都是無私的人;那些能取得大的成就的人,往往都是善于成就別人的人。
網友:
《道德經》中提出了道之玄德,落在人身上也很簡單啊,生而不有,長而不宰,為而不爭。
網友:
做好能做的,建設好能建設的,目的不是為了高高在上控制他人。
網友:
感覺圣人就是將自己的精神散播到每個人的精神里,就像老子死后幾千年中國人都或多或少受到影響,估計幾千年后的人類還是會受其影響,這也是另一種不死吧,這就是效仿天長地久吧。
你如何理解本章節的內容呢?歡迎發表你的觀點!
文章說明:內容參照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