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發現聽專業人士講股權投資,會有一種想抽他的感覺。什么GP、LP、AI、VC、PE、A輪、B輪、C輪、IPO……偏偏不說人話。你納悶自己是不是在上英語課。
今天,昕姐就用簡單的故事把這些惱人的英文字母解釋清楚,讓你今后面對專業股權投資人時,可以氣定神閑地跟他們指天說地,而不是滿頭大汗地偷偷百度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種子投資
某天,我一覺醒來,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賺錢點子。我馬上就想落實這個天才的想法,可是沒錢。于是我就去找周圍的親戚朋友,把我的點子告訴他們,并且邀請他們出錢給我做這件事,他們成為我的股東,分利潤。
這個時候,市場是沒有的,經營模式也是沒有的,甚至連團隊和辦公場地都是沒有的,大家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只是我這個人,以及我講的這個idea。有的親戚朋友信得過我,就投錢給我了;有的覺得只有一個想法太虛幻,不敢冒險,就拒絕了我。
這一輪投資,就叫種子投資,風險可以說是無限大,可是一旦成功上市退出,很可能翻個幾百上千倍。投資人往往是創始人身邊的朋友、家人,純粹是出于對這個人的信任(或者是不好意思拒絕?)而投資。
天使投資(AI)
至此,萬惡的英文字母開始出現了。
話說我從親戚朋友那里融到了錢,成立了公司,組建了團隊,并且找了個車庫作為經營場所。千萬別小瞧車庫,偉大的惠普、迪士尼、蘋果、谷歌、亞馬遜都是從車庫開始起家的。我們沒日沒夜地想啊想,干啊干,商業模式的雛形出來了,乍一看還不錯,感覺將來是要改變世界的節奏。
這時候一個很要命的問題出現了——沒錢。親戚朋友的錢都燒得差不多了,但項目離賺錢還很遠,青黃不接的階段,有錢可以活下去,沒錢就死翹。怎么辦?
這個時候,天使投資人出現了。之所以叫天使投資人,就是因為他們總是在企業最弱小的初創階段,提供資金讓企業發展下去,就像天使一樣,又像一場及時雨。這些天使投資人多數曾是成功創業者,有一點識英雄的慧眼,也明白初創企業的種種艱難,希望通過小投資、廣撒網,換取將來的超高回報。
天使投資階段風險依然很大,因為保不準企業哪一天就會在激烈競爭中突然死去。如果成功上市退出,收益翻個百倍是不在話下的。但很多天使投資人并不想熬到上市,只需要翻十幾二十倍退出,他們就滿足了。
風險投資(VC)
我的企業有了種子和天使投資,發展開始步入正軌,有了比較清晰的商業模式,團隊很靠譜也很努力,又屬于新興的、迅速發展的行業,還有巨大競爭潛力,簡直要上天了。
但最大的問題還是——沒錢。
衡量一個企業好不好,不是看它當下的盈利能力,而是看它將來的盈利能力。投資人來投資我,是因為覺得我將來很能賺錢。
總之,企業現在還只是一段小枝芽,自己養不活自己。為了發展成參天大樹,我開始尋求專業的風險投資機構(簡稱風投)來砸錢。風投會在我管理企業時指手畫腳,也會在我遇到困難時提供資金或其他幫助,它做這些事情只有一個目的——賺錢,并把錢裝回自己口袋(獲利退出)。
我大概有五種方法去讓風投達到目的:1、上市;2、把自己賣給上市公司(并購);3、我用更高價格買回風投手上的股份(管理層回購);4、我用差不多的錢參股它們公司,大家互相虧欠(股權置換);5、找其他冤大頭買走它的股份(轉讓)。
我的企業依然有很大的失敗風險,但如果成功上市,風投可以賺它個幾十上百倍。
創業投資(PE)
PE是私募股權投資(Private Equity)的簡稱,是投資主體,而這個投資主體的出現發生在創業投資階段(簡稱創投)。
我的企業已經步入正軌,越來越成熟,有一定盈利能力,關鍵是有遠大前景。這時候我只有一個愿望:要么上市,要么把自己賣給上市公司(并購)。我分好幾次從同樣的或不同的投資人那里掏錢,也就是常聽到的A輪、B輪、C輪……N輪融資,金額一次比一次大,用企業的股份來交換。
由于金額巨大,很多PE不會全部自己掏腰包來投資,而是自己出一部分錢做帶頭大哥,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剩下的錢從各種散戶手上募集,散戶只需要在出資范圍內承擔有限責任。
在創投階段,帶頭大哥一般是機構,又叫普通合伙人(GP),散戶多數是個人,又叫有限合伙人(LP)。
PE的目的、退出方式都和VC類似,為了達到目的,同樣可能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指手畫腳,也會提供幫助。
上市(IPO)
上市即首次公開募股,這是無數創業者的夢想,也是無數股權投資者的夢想。
一旦我的企業上市成功,公開發行的那部分股票就會被打新股的人瘋搶,將來還會有源源不絕的機構和散戶花錢來買我的股票,我還可以跟人玩玩賣燒餅的游戲(點擊看前文“燒餅怎么賣?一個小故事說透炒股原理”),股價能不狂飆?我的公司資產和個人資產能不瘋漲?光是想一想都覺得世界很美好。
當然,在上市之前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主要分為上市準備、上市申請、上市發行三個部分,由投行或者券商協助完成,這里就不展開說了。有的企業雖然已經站在IPO門外,但還需要點錢來砸開這道門,這個時候就需要pre-IPO融資。
收尾
上面的階段就是一級市場的幾個階段,公開發行之后的交易,就屬于二級市場交易了。一個企業從idea的產生到IPO之間,要經歷無數考驗、九死一生,所以一級市場的投資充滿風險,當然回報也很誘人。一般來說,越是創業早期,企業死掉的風險越大,股權投資的利潤空間也越大;越接近上市,企業死掉的風險越小,投資利潤空間也越小。
現在流行一句話:“人無股權不富”,但千萬以為只要投了個股權就一定會富。其實打包在一起的還有另一句話:“一將功成萬骨枯。”一旦開始了VC融資,就要以上市為目標;而一家企業成功上市,就意味著幾十上百家企業倒在了上市前的各個階段。風險和收益從來都是一對雙生子,想要利潤就要付出代價。
下面給大家一個表格,列出股權投資各階段的風險、收益比例、周期。將來如果你有機會參與股權投資,不要只聽融資人大肆吹噓自己的項目有多棒,前景有多好,還要知道自己處于投資的哪個周期,失敗的機會有多大;就算不失敗,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收獲果實。
注:如果是通過賣給上市公司(并購)退出,周期可能短至1年,但利潤也會低至10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