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一篇文章在介紹清朝建設平漢鐵路,為何要經過鄭州而不是省城開封時,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在中國大清朝的時候,那時候鄭州還是一個不起眼的小鎮,開封還是當時的省會……”雖然這篇文章的作者在介紹這個鐵路線的時候,背景交待得十分清楚,文筆也詼諧幽默,但是這一句話卻成了整篇文章的瑕疵。
某文章里的描述
本文就從行政區劃的角度來介紹一下明清時候的州,看看當時的鄭州是不是個“不起眼的小鎮”。
明朝對元朝以來的行政制度進行了大力度的沿襲和改革,沿襲了元朝的行省制度,取消了路制,對地方的行政管理實行布政使司(省)——府、直隸州——州縣三級制。其中直隸州和州的區別是不是直屬于省管理,屬于省管理的為直隸州,而屬于府管理的為州,但是明朝的直隸州和普通的州都管縣,這一點和清朝有本質的區別。
明朝的河南輿圖,深色及黃色標識的即為府和州
到明末,河南省共有開封、河南、汝寧、南陽、懷慶、衛輝、彰德、歸德等8個府,有汝州1直隸州。對于府轄州來說如下:
開封府共轄有4個州:1、陳州,領商水、西華、項城、沈丘四縣;2、許州,領臨潁、襄城、郾城、長葛四縣;3、禹州,領密縣一縣;4、鄭州,領滎陽、滎澤、河陰、汜水四縣。
河南府轄一個州:陜州,領靈寶、閿鄉兩縣。
歸德府轄一個州:睢州,領考城、柘城兩縣。
汝寧府轄兩個州:1、信陽州,領羅山一縣;2、光州,領光山、固始、息縣,商城四縣。
南陽府轄兩個州:1、鄧州,領內鄉、新野、淅川三縣;2、裕州,領舞陽縣、葉縣兩縣。
彰德府轄一個州:磁州,領武安、涉縣兩縣。
而懷慶府、衛輝府未領州。
此外,汝州直隸州,領魯山、郟縣、寶豐、伊陽四縣。
明朝的河南省地圖
到了清朝,河南省的行政區劃有了較大變化。不僅直屬于省的直隸州數量增加為5個,府也升為了9府,還有了直屬于省的“廳”。至清末,共有開封、陳州、彰德、衛輝、懷慶、河南、歸德、南陽、汝寧等9個府, 1個淅川直隸廳,5個直隸州和5個府轄散州。需要注意的是,清朝的府轄散州已不領縣,說白了就和普通的縣一樣,只有直屬于省的直隸州才轄有縣。
清朝的河南省
各府轄散州如下
開封府領1州:禹州。
歸德府領1州:睢州。
南陽府領2州:裕州,鄧州。
汝寧府領1州:信陽州。
直隸州領縣情況如下
許州直隸州,領臨潁、襄城、郾城、長葛四縣。
陜州直隸州,領靈寶、閿鄉、盧氏三縣。
光州直隸州,領光山、固始、商城、息縣四縣。
汝州直隸州,領魯山、郟縣、寶豐、伊陽四縣。
鄭州直隸州,領滎陽、滎澤、河陰、汜水四縣。
此外還有直屬于府的一個“廳”。
淅川直隸廳,治所在今天河南省淅川縣西南老城。
從上面的情況可以看出來,河南省明朝和清朝相比,清朝的府轄州數量大量減少,并且還不能轄縣,甚至有一個州“磁州”還劃入到直隸。
從河南劃到直隸的磁州州城
上個世紀60年代末的磁縣縣城衛星圖
另外清朝的直隸州數量則大幅增長,從明朝的1個增長成為5個,不過對于鄭州來說,無論是在明朝的府轄州,還是在清朝的直隸州,其所管轄縣的數量都是四個,沒有什么變化。
清朝的鄭州及四個所轄縣
民國時期的鄭州城
所以鄭州也不是所謂的“不起眼的小鎮”,在清朝時它的地位一點不低于“府”,是直轄于省的直隸州,和府比起來無非是管轄縣的數量少一些而已。
您了解的情況是這樣嗎?歡迎在文章底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