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年,安史之亂后,曾有唐憲宗元和中興、唐武宗會昌中興、唐宣宗宣宗之治,都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宦官勢力,削弱了藩鎮勢力。
然而官宦、藩鎮毒瘤歷代蔓延,已然扎根生長,不易拔除根治,沒有持續勵精圖治的皇帝,想中興唐朝,為時已晚。
年輕力強的唐昭宗想做出改變,可敵對勢力的成長速度比他快,縱想力挽狂瀾,終究無力回天。
公元888年,22歲的李曄被宦官楊復恭推上皇位,史稱唐昭宗,他跟哥哥唐僖宗李儇不一樣,知道實權在宦官手中,力求與之對抗,以彰顯皇權,力挽狂瀾。
1.先對付頭號宦官田令孜
885年,剿滅黃巢告一段落,田令孜帶著唐僖宗回長安,緊接著以河中節度使王重榮不上交安邑、解縣兩鹽池之利為由,率神策軍討伐王重榮戰敗后,再度挾持唐僖宗出逃,王重榮、李克用等聯合討伐。
田令孜見大勢已去,推薦樞密使使楊復恭為左神策中尉、觀軍容使,給自己安了西川監軍使官職,隨后逃到親哥哥西川節度使陳敬瑄所在地。
888年,唐昭宗一繼位就命宰相韋昭度接替陳敬瑄官職,糊弄陳敬瑄以“左龍武軍統軍”的虛職,陳、田兄弟不從,準備武力抵抗。
唐昭宗隨即下令征討西川:韋昭度為總司令,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楊復恭義侄)為副總司令,東川節度使顧彥朗為總參謀長,以及永平節度使王建(田令孜義子)為行營諸軍都指揮使。
王建意在通過此舉成為西川節度使,作戰尤為積極,但長安遲遲沒有接到勝利的消息。
891年,正當唐昭宗喪失信心,下旨放棄征討蜀地,恢復陳敬瑄官職的時候,王建已經包圍成都多時,他不打算停戰,威逼總司令韋昭度出蜀回長安,獨食戰果,封鎖關門占蜀。
又圍攻了四個月,田公公投降,王建將其軟禁,上書朝廷處置,李茂貞上書求情。
等了兩年,王建還沒有等來朝廷處置指令。893年,有人揭發陳、李、田私下勾結謀反,王建抓住機會,將義父義伯處死。
2.再除田公公繼位者楊復恭勢力
楊復恭肆寵掌權,趁機把600多個養子,派到各地當節度使、監軍,控制地方兵權。
唐昭宗以楊復恭的義子楊守立(后得賜姓名:李順節)為棋子,挑撥楊復恭底線。
891年,唐昭宗收回楊復恭軍權,將他打發到鳳翔當節度使。楊復恭拒從,請辭回家養病,唐昭宗順水推舟批許。
楊復恭坐不住了,召集各地節度使義子,以討伐李順節為由,對朝廷宣戰。
891年12月,東川節度使顧彥朗病逝,唐昭宗命其弟顧彥暉接任,新任命書還沒送到梓州,就被楊守厚(楊復恭義子)半路搶走,隨后帶兵直討顧彥暉。
顧彥暉請求王建支援,共同擊敗了楊守厚。
李茂貞垂涎山南之地已久,他與王行瑜、韓建、李茂莊、王行約一同上疏唐廷,說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收留楊復恭,決不可姑息,應以李茂貞為首討伐,唐昭宗批許。
在多方討伐之下,楊復恭等人兵敗逃亡時,韓建正好逮著,移交朝廷處置,楊家人在長安身首異處。
唐昭宗少了一個對藩鎮有影響力的人物。
1.派兵征討李克用
890年4月,唐昭宗收到朱溫、李匡威、王瑢三鎮大帥請求討伐李克用的聯名書,經與朝臣深入探討,唐昭宗決定派宰相張濬為擔任征剿河東聯軍的總司令,率中央禁軍與藩鎮軍,為西線征討軍,三大聯名藩鎮各為南北東三線出兵。
一番對戰,張濬率的三路討伐軍皆敗,半數中央禁軍全軍覆沒,朱溫軍也沒能獲得戰果。
唐昭宗臆想樹立國威的幻想破滅,還搭賠了禁軍,虧損國庫,891年,他下令免去宰相孔緯、張濬職務,恢復李克用所有官職,才得以讓李克用班師回太原。
李克用被打也挺冤,他擊敗龐勛、剪除黃巢、罷黜襄王,保全義武,哪怕昭宗不念其功勞,也要辨識誰是忠臣。
往后唐昭宗多次遇到麻煩,李克用沒有記舊仇,多次出兵勤王。
2.與李茂貞等藩鎮盤旋
李茂貞原名宋文通,因護駕唐僖宗回長安有功,而獲賜姓名。
890年,唐昭宗封他為隴西郡王,他驍勇善戰,奪得鳳州、洋州、涇原三地,且持續擴大地盤。
893年,因為離長安很近,又整合了周邊軍隊勢力,李茂貞聯合韓建、王行瑜上書唐廷,公然挑釁皇權。昭宗有感侮辱,派宰相杜讓能出兵討伐,結果戰敗,最終以斬殺杜讓能等罪臣平息。
李茂貞愈加囂張,多次進犯長安,燒殺搶掠,盡管有李克用出兵遏制,朱溫勢力威懾,唐昭宗卻無力牽制,亦不敢加罪。
895年,四面受困的唐昭宗出逃長安,派親王前往太原命李克用出兵勤王,半途遇到鎮國節度使韓建迎駕華州,唐昭宗由此困守華州兩年,目睹11個親王被韓建殺戮,卻無能為力。
898年,藩鎮勢力大變動,朱溫占據洛陽,強勢崛起,李茂貞、李克用、韓建等形成抗朱聯盟,唐昭宗得以被放回長安。
光宦官、藩鎮單個勢力就已經讓唐昭宗棘手,當宦官、朝臣開始與藩鎮勾結,昭宗再也無路可走。
896年,由朱溫扶持為宰相的崔胤和昭宗密謀鏟除宦官,兩人意見發生分歧,皇帝認為要靠自身力量,宰相則認為要借助藩鎮力量。
900年,被貶的崔胤再度在朱溫幫助下成為宰相,兩人勢力逐漸鋪展開來。
900年11月,左神策軍中尉劉季述公公害怕被唐昭宗下毒手,也忌憚朱、崔勢力,趁著昭宗意志消沉(已然是“天子令不出長安”的局面),他聯合其他權宦,將昭宗囚禁在少陽宮內,計劃擁立太子李裕為帝。
崔胤在宮內找到左神策軍將領孫德昭、董從實等同僚,伏擊干掉右神策軍中尉王仲先公公,迎昭宗復位,劉季述等主犯官宦被處死。
901年11月,新上任的左神策軍韓全誨挾持唐昭宗到鳳翔,投靠李茂貞。與此同時,朱溫一路掃通往長安的障礙,被崔胤等朝臣班迎入長安,翌日速入鳳翔,與李茂貞激戰兩年,迎回皇帝,被解救的昭宗以為獲得了自由,卻掉入朱溫控制的圈套,成為傀儡皇帝。
903年,朱溫肅殺唐昭宗身邊的宦官,以宦官掌權當政的局面終于得以扭轉。
904年,朱溫派部下夜闖唐昭宗的寢宮,當昭宗當場升仙,時年38歲,大唐即將覆滅。
907年,朱溫稱帝,建立后梁,以朱溫為首的藩鎮節度使的上位史開啟。
在位16年,唐昭宗像個皮球一樣,被宦官藩鎮控制、搶著玩弄、從中撈權和撈錢,直到沒有了價值,一腳踢開,可憐又可悲。